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提“歸正人”這個話題。
靖康之亂後,宗室和大批百姓移民南遷。其後,斷斷續續有大批北地漢族,為躲避戰亂與女真人壓迫,而投奔南宋政府,由此形成了—個特殊的社合群體——“歸正人”。
歸正,即歸為正統之意。
歸正人的移民運動,始于金軍侵宋,終于蒙古滅宋,持續時間約為一百五十多年。
南宋對這種歸正漢人的政策或拒或納,經常發生變化。
曾有一段時間,趙宋害怕金人的報複,遣反了大批歸正人,導緻那些“歸正人”受到金人的報複和屠戮,令歸正人對趙宋政權産生了怨恨之心。
即使後來南宋接納了歸正人,歸正人也并沒有獲得平等的國民對待。
歸正人大量湧入,在各方面擠占了南方人的生存空間,給南方社會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進而遭到南方各個社會群體的抵制。
同為漢人的歸正人,成為被歧視的對象。
在後世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這種情況,不僅在民間存在,在朝堂也普遍存在。
南宋一朝的官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就是能打敢死的多是北人,主軍。傾心科舉的多是南入,主政。
由此,形成了北人集團與南人集團兩個陣營。
兩個陣營因地域相斥、鄉黨有别等不和諧因素,一直存在激烈的鬥争。往往又以南人文臣壓削北人武将為結局。
這種鬥争,甚至一度還禍亂到軍隊中,發生激烈沖突的事件。
如1234年,由“歸正人”組成的“克敵軍”和由南人為主的“天敵軍”,在襄陽發生大規模火拼,導緻襄陽差點被付之一炬。
趙宋對歸正人的政策失誤,最終成為了南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以說襄樊失守,直接原因就是歸正人劉整被南人呂文德逼的走投無路,投降忽必烈。
劉整投降後,一方面在戰略上,獻策攻打襄樊門戶,一方面在戰術上,籌建漢軍水軍,為隻會騎馬的蒙軍打通了任督二脈。
蒙軍從此不懼水戰。
臨安束手就擒,不戰而降,也是因為兩個集團之間的沖突。
在蒙軍兵臨臨安的危急時刻,歸正人名将張世傑(南宋三傑之一),率領一萬歸正兵入衛臨安,卻因南人宰相陳宜中的不信任。而被拒絕入城。
結果導緻臨安幾乎無兵守護。蒙軍不費一兵一卒輕易拿下。
攻占之順利,令蒙軍大将伯顔都感到不可思議!
趙宋若是正确對待歸正人。不能說不會敗于蒙古人,至少敗亡的不會那麼快。
自金國被滅後,進入南宋的歸正人,數量急劇增加。
這些北方移民大多是以難民的身份,進入南方地區的。
他們當中,有很多有文化有才學的讀書人。
作為外來戶,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從事被南人鄙薄的行當,要麼從軍,要麼務工,能夠從商的都算是幸運的。
是以,像陳來生能進入胡氏大商家做事,十分難得。
陳來生工作态度十分認真,工作能力也可圈可點,赢得了胡家上下的認可。
前日,杜嶽的運馬船隊到達北門,隻帶胡忠瑞和宇文戰三名親信入城,交割馬匹文書。陳來生和餘下六十多人留在碼頭,看護船隻和馬匹。
如今,馬匹交割完畢,随後便是乘船返程,一路水上飄蕩,也是辛苦。
杜嶽覺得應該讓兄弟們進城放松放松。
洗好臉,杜嶽丢下毛巾,走到桌邊,拆開桌上那封書信。
信封内共有三頁紙。
一頁是呂文德開具的北門碼頭船隻通行的手令。
一頁則是熱情洋溢的留言。
内容無非是對胡璘感謝欣賞,軍機繁忙不能相送。其中還隐隐透着一個提醒,臨别前不要忘了去拜訪翁應龍。
看完這頁信,杜嶽隐隐想起,昨夜宴罷,呂文德拉着自己的手,要留自己多住幾日。
而他則以戰事洶洶,不便幹擾為由婉拒,希望來日在臨安恭迎呂制帥入朝封侯拜相,共續情誼。
第三頁紙是那三大箱子的禮單。
“黃金五十兩,白銀二百兩,綢緞二十匹,野山參兩枝,寶刀十把,銅錢一箱……”
杜嶽念叨的聲音越來越小,眼皮跳動的幅度卻越來越大。
大手筆啊,不過轉念一想,自己那三百匹馬倒也值得這份心意。
大宋缺馬。而南宋缺馬,比北宋更甚。
太宗時,一匹馬20貫(一貫為1000文)。到了高宗時,一匹好馬20兩黃金,普通馬匹200貫。
宋蒙之戰,基本上無法從境外購買馬匹。
四川失陷後,連隻能作為輔馬的川馬也得不到了。
隻有不堪入目的福建和雲貴的驽馬。
求不得好馬,太仆寺隻好将重點放在養育馬匹上。
以舉國之力育馬,自然會有所建樹。
即便如此,此次送給襄陽的三百馬匹,也是太仆寺兩年的心血。
收好書信,有夥計敲門送來早飯。
一碗稀飯,一個雞蛋、兩個炊餅和一碟鹹菜。
杜嶽坐在方桌邊,一邊吃着早飯,一邊看着窗外的長街,陷入沉思。
昨日見到翁應龍的諸般行徑,讓杜嶽對宋國的擔憂有了鮮活的執行個體,對宋國最終的結局也不抱幻想。
對于呂文德的善意暗示,他領情了,也并不認同。
胡家家底雄厚,有海商常年來往大陸和東瀛,在沿江就有三處錢莊,田産鋪面更是遍布江浙,每年獲利十萬餘貫。
這樣的身家,給翁應龍一點好處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十年後,連皇帝都跳海了。賣身投靠給誰,還不都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更何況,八年之後,賈似道被人勒死在廁所裡。自己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
不過,賈似道身死,那是八年之後的事。
若是現在得罪了那位權臣,自己還是會吃大虧的。
需知,小人報仇,不論忠奸,不分早晚。
當今朝野都知道官家趙禥是個白癡。
這個七歲才會說話的家夥,繼位之後,整日沉溺後宮,不懂得治理朝政。
對于這種皇帝,文臣們是喜歡的。他們可以充分“服其勞”。
在“服其勞”的争奪中,手段狠毒的賈似道占據了上風,成為了權臣。
和所有權臣一樣,賈似道在初入政壇時,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好青年。
可是,随着手中權柄日盛,他的野心就越大,最終嚣張到插手後宮之事。
他曾逼着皇帝殺自己的妃子,還逼得一個胡姓貴嫔出家為尼後,猶不滿足,又指使他人誣陷那名可憐的貴嫔陰謀造反,以至于對方滿族被屠。
此事在當時震驚臨安朝野。曆史上也有關于這方面的記載。
杜嶽口中咀嚼着飯食,心裡猶豫自己要不要和那群毒蛇一起共舞,畢竟自己剛來這個世界,多個敵人多堵牆。
心中想着事,目光不經意落在桌上的信封上,封面六字“胡指揮使 親啟”。
他微微一怔,随即神經如同被針刺了一下,手持筷子忽然一僵,雙目圓睜。
胡姓貴嫔……出家為尼?
那胡貴嫔好像名叫胡香兒。
胡璘的姐姐也叫胡香兒。
我日!不會吧?胡家被……滅了族?!
杜嶽噌的一下站了起來,手中的瓷碗被打翻。
半碗稀飯驚慌失措地在桌面上肆意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