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作者: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上世紀30年代前中期,亦即中日全面戰争爆發前夕,中國與德國之間曾有過一段“蜜月期”,兩國之間不僅保持着密切的經濟、文化交往,并且還有一大批才能卓絕的德國進階軍官在華擔任軍事顧問,為提升中國軍隊的整體戰鬥力裨益良多。在這些人當中,最有知名度、貢獻最大的,莫過于德國軍事顧問團第二任總團長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将軍。

法肯豪森,1878年生于德國北部鄂爾敦堡一個容克貴族家庭,19歲從軍官學校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德國第91軍團擔任陸軍少尉。1900年,已晉升為中尉的法肯豪森,跟随瓦德西元帥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争,而正是這次中國之旅,讓他對神秘的東方産生濃厚的興趣。回國後,法肯豪森進入柏林東方學院學習,潛心鑽研中國、日本的國情和民族性格,并由此奠定他未來的職業方向。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德國國防軍之父”塞克特上将

1907年,法肯豪森出任德國駐日武官,在職時近距離觀察日本的方方面面,對它的優劣勢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由此為他将來幫助中國謀劃抗日方略打下堅實基礎。一戰期間,法肯豪森被派往德國的盟國奧斯曼帝國擔任軍事顧問,而這個顧問團的首領正是号稱“德國國防軍之父”的塞克特上将。正是在奧斯曼帝國效力期間,法肯豪森的謀略才能深得塞克特贊賞,兩人由此結下深厚友誼。

一戰結束後,法肯豪森繼續留在軍隊服役,并于1927年出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校長,直到1930年退休。法肯豪森退休後沉寂5年時間,直到他接受來自中國的盛情邀請。1935年,擔任蔣 介 石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的塞克特因病回國治療,臨行前推薦由法肯豪森代替自己,并得到蔣介石的準許。此後,法肯豪森積極參與中國的最高機密籌劃與各項戰争準備工作,前後長達4年之久。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法肯豪森

法肯豪森到任後,根據以前多年駐日經驗,以及對日本陸軍的深切研究,很快便拟就一份名為《關于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的對日作戰總體規劃。這份建議書對兩年後爆發的中日全面戰争大緻走向有相當準确的判斷,并據此提出諸如迅速組織可以作戰的機動部隊、盡可能保全長江以南地區、發展自給自足的軍火工業等戰略設想,為将來的對日作戰構思出整體戰略架構。

在這份建議書中,法肯豪森一再強調黃河防線的重要性,并向蔣介石提出建議,一旦日軍打到開封、鄭州時,“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泛濫,增厚其防禦力。”也就是說,如果開封、鄭州有淪陷的危險,中國應通過炸毀黃河大堤等手段來增強防禦,使洪水成為阻遏日寇進軍的法寶。然而,一旦黃河決堤,沿河百姓的生命、财産安全該如何保障,并不在法肯豪森的考慮範圍内。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法肯豪森進行戰略推演

對于法肯豪森的這項建議,蔣 介 石經過深思熟慮後,特意在旁邊批示“最後抵抗線”5個字,表示他完全贊同這位德國顧問的主張。1938年5月下旬至6月初,日軍在占領徐州後沿隴海路西進,準備奪取鄭州後再進攻武漢,形勢對中國極其不利。為了阻止日軍前進,6月9日,蔣 介 石果然按照法肯豪森當初提供的建議,悍然下令炸開鄭州東北的花園口黃河大堤。

客觀來講,花園口決堤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了日軍的作戰計劃,延緩其行軍速度,并為中國軍隊組織武漢保衛戰争取到寶貴的時間。但是,花園口大決堤卻也淹沒了豫南、皖北、蘇北40餘縣的大片土地,導緻80餘萬人慘遭溺死,千百萬人流離失所,并形成連年災荒的黃泛區,隐痛至今仍未消除。由此來看,法肯豪森堪稱花園口決堤的始作俑者,理應遭到中國群眾的痛恨。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花園口決堤後

其實,除了提議炸毀黃河大堤這個污點外,法肯豪森在中國抗日事業中更多的扮演着積極、正面的角色,堪稱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正是在法肯豪森的積極努力下,中德經濟、軍事合作達到最高潮,德國每年給予中國1千萬馬克的信用貸款,用來購買德國先進的武器裝備,進而迅速提升中央軍的戰鬥力。不僅如此,法肯豪森還主持長江江陰要塞的布防和凇滬線、吳福線、澄陰線的構築,對中國抗日事業裨益良多。

除此之外,法肯豪森還不顧希特勒禁止德籍顧問參加前線工作的指令,在“八一三抗戰”中曾親赴上海協助部屬防衛。正是在法肯豪森等德國顧問的指導下,來自中央軍的2個德式樣闆師第87、88師在廟行戰役中重創日軍,殲敵3千餘人,使日本侵略軍遭到自甲午戰争以來從未有過的慘敗。事後,當日本得知他們遇到是由德國顧問訓練、指導的樣闆師後,甚至稱呼上海保衛戰為“德國戰争”。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奔赴戰場的德式中央軍

除上海保衛戰外,在徐州會戰等戰役中也曾出現過法肯豪森的身影。不過,由于日德簽有盟約,是以等到中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希特勒在日本的一再抗議下,對華态度日益冷淡。1938年5月21日,遵照希特勒的指令,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正式通知中國政府,希望立即解除德國顧問在華合同,并準許他們全部返國。雖然蔣 介 石一再提出交涉,但終究于事無補。

不過,德國顧問團不願在中國需要他們的時候離開,法肯豪森甚至想放棄德國公民權,繼續留在中國效力。然而,在納粹政權的威脅下,法肯豪森等德國顧問不得不在當年7月揮淚離開,就此結束在華4年軍事生涯。法肯豪森離華前,向蔣 介 石承諾絕不會向日本透露任何有關中國的軍事機密,回國後又免費充當中國的抗戰宣傳員,直到希特勒指令德國預備役軍人複役為止。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擔任荷蘭總督時期的法肯豪森

1940年,納粹德國占領比利時後,希特勒任命法肯豪森為總督,指令他在當地鎮壓反抗分子、強征勞工并對猶太人實行滅絕政策。不過,法肯豪森并未完全執行希特勒的指令,甚至還在暗中保護受害者,由此令納粹暴君甚為不滿。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事件失敗後,法肯豪森受到牽連被逮捕入獄,直到德國投降後才獲釋。

1948年,法肯豪森以戰犯身份被引渡到比利時受審,并在1951年3月被控犯有驅逐2.5萬名猶太人以及處死比利時俘虜等罪行,因而被判處12年苦役。消息傳出後,很多人為法肯豪森做辯護,其中便包括《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的原型人物、曾營救過近百名反納粹人士的比利時華裔女子錢秀玲。最終,法院重審法肯豪森的案件,并在3個星期後改判他為無罪。

讓中國又愛又恨的德國人,力助中國抗日,卻又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

晚年的法肯豪森

法肯豪森重獲自由後,回到西德定居,此後曾出任中德文化經濟協會名譽會長等職務,為增進中德友好關系繼續努力。1966年7月31日,法肯豪森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拿騷去世,終年88歲。2002年,電視連續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在北京首映,劇中的一個關鍵性正面人物-德國駐比利時軍政總督馮·霍夫曼将軍,其原型正是法肯豪森。

參考書目

傅寶真:《法肯豪森與中德軍事合作高潮》,《傳記文學》第33卷第6期。

傅寶真:《在華德國軍事顧問史傳》,《傳記文學》。

辛達谟:《法肯豪森回憶中的蔣委員長與中國》,《傳記文學》第21卷第1期。

柯偉林(美):《德國與中華民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