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從2017年1月試點工作至今已曆時4年多,作為試點區域的荥經縣也一路跟随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推進的步伐,實作了轉型發展的蛻變。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生态文明論壇開幕式上,成功被授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荥經縣何以獲此殊榮?綠水青山間一個個生态富民産業便是最好的答案。
如今,“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是荥經的現實寫照。在綠色底色的照耀下,今天的荥經,處處蘊藏着生機。
生态更好 綠水青山和諧家園
10月18日,記者驅車從京昆高速龍蒼溝出口下站,駛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群,道路兩旁郁郁蔥蔥,雲霧彌漫山間。不一會兒,“大熊貓國家公園”幾個大字映入眼前,格外醒目。不遠處的一棟房子上,坐着一隻憨态可掬的大熊貓,一旁印有熊貓圖像的垃圾箱也是十分顯眼。
這裡所處的萬年村,是大相嶺大熊貓國家公園龍蒼溝入口的“門戶第一村”。多年前,這裡的村民大多靠小煤礦和小水電為生,後因煤礦和水電站的關閉,加上年輕勞動力的流失等,緻使萬年村成了貧困村。

荥經縣龍蒼溝黑石公園
近年來,随着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群的建設,萬年村在持續針對礦山修複、河湖整治、環境治理的同時,以入口社群建設為核心,發展康養度假、農業産業、戶外運動等配套産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在該村旅遊住宿的成都遊客王友省說,這裡環境好,空氣好,有空他就喜歡帶着家人到這裡住上一段時間。
經多年發展,萬年村已成為重點打造的旅遊景點,并将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群建成後成為“熊貓社群”,專門發展休閑旅遊,如今,這裡的人氣越來越旺。
“我們這裡旅遊旺季從每年4月下旬鴿子花節,延伸至當年11月紅葉節。我們村從事旅遊接待的村民已達100餘戶,且家家生意都不錯。”萬年村第一書記畢涵說,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僅去年就實作旅遊收入170餘萬元。
萬年村地處大熊貓國家公園外圍,再往裡走,便是位于外圍圈層核心地帶的發展村。
發展村森林覆寫率達9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坐落于國家級原始森林公園旁邊。獨具魅力的發展村風景秀麗、景色宜人。
和萬年村的情況差不多,通過統一建設打造,這裡熊貓IP融入村裡各個角落,被稱為“熊貓民宿村”。在發展村廣場上,一系列“胖墩兒”形象紮堆賣萌,喝茶、惬意玩耍……姿态各異、憨态可掬。
在廣場旁的一處農家樂,老闆娘沈和蘋送走一批遊客,難得歇下來坐一坐。作為當地第一批開辦民宿的人,她如今的收入已經翻了2翻。
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龍蒼溝片區100餘家熊貓民宿已建成盈利,年接待遊客40萬人次,旺季日接待遊客2000餘人。2020年,民宿年均經營收入達32.9萬餘元。
不管是發展村還是萬年村,所展示的皆是整個荥經縣轉型發展後的生态之美。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生态更好了,遊客也越來越多,老百姓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從“賣資源”變為“賣風景”,龍蒼溝鎮的轉型,正是全縣“舊三頭經濟”轉向“新三頭經濟”的一個生動縮影。
産業更興 綠色大地發展樂園
一條生态保護紅線的劃定,并沒有讓荥經的發展停滞不前。
龍蒼溝鎮的轉型發展無疑是荥經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心劑,也足以說明荥經的文旅事業已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不僅是文旅事業蓬勃發展、勢頭正旺,荥經的農業和工業在綠色轉型上,也是蒸蒸日上。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荥經新型建材産業園内開全新型裝配式建材項目現場,機械轟鳴,精品砂石、商混等生産線“火力全開”,廠房内,生産線上,交通、市政鋪裝産品排起長陣,廠房外,已打捆碼齊的地磚正待裝車。
“開全新型裝配式建材項目所采用的原材料,80%來自荥經縣當地石材尾礦。”四川開全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建平說。
曾經,荥經縣的石材産業蓬勃發展,一度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後來,随着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環境保護等工作的推進,荥經的絕大部分礦山停止開采。
經濟要發展,怎麼辦?淘汰還是發展,荥經毅然選擇後者。荥經立足豐富的礦産資源和電價低窪等優勢,發展新型建材産業。
四川開全的新型建材項目就是成功轉型的代表性企業。“我們結合當地豐富的花崗石尾礦、固廢,主要研發、制造透水磚等混凝土制品,不僅可以讓當地的尾礦、固廢變廢為寶,而且生産的透水磚等新型産品,也符合國家提倡的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楊建平說,整個流程,也展現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
近年來,荥經通過資源整合、淘汰落後産能、加強資源管理等方式,開啟了一條從“傳統石材”到“新型建材”的綠色轉型發展之路。目前,荥經以裝配式建築為主的川西新型建材産業園基本建成,入駐企業16家、産值達到44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面建成,入駐企業70家、實作産值120億元。
在綠色新型建材快速發展的同時,荥經的特色有機農業也孕育而生,作為四川首個全國農産品全程品質控制技術體系試點縣,荥經以生态品牌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大力發展茶葉、林竹、中藥材3大種植基地規模,建設荥經黃牛、荥經冷水魚、荥經生豬3大養殖基地,實作了産業集中集約叢集發展。預計到2025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5萬畝,林竹種植達在50萬畝,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優質蔬菜種植面積4萬畝。
在森林康養度假方面,荥經通過挖掘大熊貓國家公園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态功能和文化價值,開發完善了“熊貓+”業态和産品,形成了自然教育、康養度假、山地觀光、文化體驗、美食尋味“五遊荥經”産品體系。
本報記者 鄭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