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24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率部向蔣軍蘇魯戰區司令李仙洲的總部駐地外圍村寨發起進攻。
李仙洲大為震驚,急忙指令聶松溪的第二十一師、曹班亭的暫編第三十師、常振山的保安第七旅等部向總部駐地收縮靠攏,以待豐縣以北地區的侯鏡如率部救援。
敵人這一舉措,正是八路軍求之不得的,因為打敵人首腦機關的目的,就是要調動敵人。
楊得志大喜,當即指令各部隊分頭阻擊敵人,其中六分區第九團負責消滅常振山的敵保安第七旅。
九團團長匡斌(1955年成為開國少将)接受任務後,與政委廖亨祿、副團長苟先學等一起研究敵我雙方情況。

匡斌認為,這次打常振山,既有現實的困難,又具備有利條件。
困難在于,敵人兵力、裝備都比我軍強,又是一些亡命之徒,在敵軍各部隊中算是具有較強戰鬥力的。
不過,敵人近來屢屢受挫,再加上他們倉促冒進,立足未穩,當地群衆痛恨,沒有群衆基礎,這對于我軍來說大為有利
而我軍連打了幾個勝仗,士氣高昂,再加上戰士多數是邊區子弟兵,對常振山有切齒之恨,是以聽說要打他,無不摩拳擦掌。
況且我軍有深厚的群衆基礎,這些都是有利因素。
再加上常振山駐地突出冒進,與頑軍其他部隊離得較遠,孤立一處,我軍做好充分準備,打一個突然襲擊是有把握的。
會議結束後,匡斌立即帶着各營連幹部和一個騎兵班乘馬去察看地形。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匡斌決定假扮成敵旅長常振山,其他幹部也都換成敵人的服裝,向小範樓進發。
副團長苟先學要求自己去,可是匡斌無論如何不同意,隻得無奈地歎着氣說:“團長去搞偵察,你這是‘不務正業’!”
政委廖亨祿看着匡斌那身打扮,忍不住笑了:“匡團長裝扮成常振山确實很像,但你是湖南人,口音不對,一說話就露餡兒了。”
匡斌也笑道:“這好辦。我不但裝瞎子,還要裝啞巴,大家隻管喊我‘常旅長’,我隻點頭不說話就是了。”
随後,匡斌帶着一隊人馬,冒充常振山等人闖入敵營,大搖大擺地圍着小範樓轉了一圈。
此時,敵人正在點火做飯,抓雞宰羊,人喊馬嘶,亂成一團。雖然不時有從村外搜刮老百姓糧食的敵兵,從匡斌等人身旁經過,卻沒有一個人起疑心。
更有意思的是,有幾個“聰明”的敵兵看到匡斌身上的軍服和軍帽,知道他是進階軍官,一邊喊首“長官好”一邊忙不疊地向匡斌敬禮。
因為他們根本想不到,八路軍團長會如此膽大包天、“不務正業”,竟親自帶着一幫幹部闖到他們的眼皮底下來搞偵察。
匡斌一行大搖大擺,一路上指指點點,看清了地形,摸清了敵人的兵力火力布置,輕松敲定了作戰方案。
他們發現敵人進抵小範樓不過三小時,且800多人駐紮在一處,兵力過于擁擠不便展開,加之圍寨房屋都不很堅固,根本不利于固守。
為了抓住這寶貴的戰機,匡斌迅速集合部隊,于次日淩晨4點向敵人發起了突襲。
尖刀班悄然摸近敵人的圍牆邊,不料被敵人的哨兵發覺,詢問密碼。
走在最前面的一個戰士很機智,馬上作答:“遊動哨,自己人,别誤會!”他邊說邊進,迅速豎上梯子。
登圍牆時,敵人才開始射擊,各連聽到槍聲後一齊開火,用機槍、手榴彈掩護攻擊。
二連迅速從西北方向突破,攻入圍寨,緊接着五連也從西南方向突破,攻入圍寨。
各連相繼攻入圍寨後猛打猛沖,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焦頭爛額。
疲憊不堪的常振出,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剛占領這個村子,就遭到八路軍四面八方的攻擊,隻得聲嘶力竭地指令部隊抵抗。
他的部下奔波了一天,早已疲憊不堪,可是上半夜酷熱難眠,到了下半夜涼快一點,正準備好好睡一覺就被八路軍攪了好夢。
九團各連和軍區特務連很快突破敵人防禦,攻入縱深地帶,許多敵人還沒有清醒過來就成了俘虜。
敵人匆促集中兵力反擊,遇上攻勢正猛的突擊部隊,就被一陣刺刀和手榴彈拼殺消滅了。
常振山有個獨立營,是他的保駕“禦林軍”,看到全旅即将覆滅,便赤膊上陣,窮兇極惡地進行反撲,卻被勇猛的二連指戰員打了下去。
經過3個小時激戰,全殲山東保安第七旅參謀長以下1000餘人,打死打傷敵人200多人,俘敵800多人,繳獲甚豐,而九團僅傷亡29人。
這一仗,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打得幹脆利落,取得一場彪炳軍史的大勝。
戰後冀魯豫軍區召開總結大會,楊得志司令員在大會上表揚說:“年輕的九團,在一夜之間就消滅敵人一個旅,為這次反擊李仙洲立下了大功!”
他還特别指出,九團團長匡斌化裝成敵旅長,親自抵近偵察敵情,對這次戰鬥的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身經百戰、戎馬一生的楊得志,對這次戰鬥的印象異常深刻。
這位開國上将在他晚年的回憶錄中寫道:“九團所有司号員吹響沖鋒号,一鼓作氣攻進了村了。有些還在睡夢中的敵人,沒等完全清醒過來,就乖乖地做了俘虜;有些頑抗的敵人,被我們的戰上用手榴彈、刺刀送進了墳墓;驚慌失措的常振山帶着一些警衛部隊倉皇逃跑。李仙洲的一個旅,就這樣被我們一個團吃掉了大部,這是一場彪炳軍史的巧勝,也是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