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疫”群英譜丨人民醫院為人民——記湖南省人民醫院(疫情防控指揮部)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周瑾容

11月30日,在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湖南省人民醫院(疫情防控指揮部)被評為全省抗疫先進集體。院長李小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冠疫情發生後,我院堅持最早的動員部署、最細的疫情舉措、最強的使命擔當,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日常診療,交出了零失誤、零感染、零事故的抗疫答卷。”

“早”“細”“擔”這3個字,凝結了湖南省人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的抗疫精神。作為湖南省政府直屬唯一集醫教研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關鍵時刻牢記“人民醫院為人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展現了專業素養和責任擔當,用無畏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激昂的抗疫戰歌。

應戰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湖南省人民醫院科學謀劃,提早應對。1月16日起第一時間進入全院戰備狀态,啟動各項防疫工作,将嶽麓山院區作為備用集中救治院區,改造設定隔離病房,築牢綜合保障。1月24日率先将發熱預檢分診關口前置。2月10日開放部分門診,2月24日全面恢複診療業務。在省内醫院中最先一批開展核酸檢測,服務疫情診斷。

疫情初期,正逢春節,醫院抽調精幹醫護人員支援發熱門診、改造隔離病房。大家主動放棄休假,取消春節行程,暫時離開離不開的家,放下放不下的親人。

一支支“先鋒隊”“突擊隊”不眠不休堅守在各個崗位上。感染科主任陳海鷗不慎摔傷仍不下“火線”,成為了病房裡的“拐杖醫生”;護士長朱柏甯吃、睡在值班室,每天工作至淩晨,連續20多天沒有回過家;老年三科梁峰翊醫生寫下志願書:“我已有兩個兒子,生死置之度外,堅決請戰。”在醫院的微信群中,志願請戰的資訊接起了長龍……截至10月12日,醫院累計開展核酸檢測144218人次,接診25410例發熱患者,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709例,收治隔離留觀患者355例,疑似患者36例,确診患者23例,為全省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積極貢獻。

出戰

與此同時,湖南省人民醫院派出的24名專家擔任省級指導組專家,馬不停蹄奔赴14個市州,為我省疫情防控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哪裡有重症患者,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去哪裡!”年過六旬的抗擊“非典”老兵李文樸臨危受命,多次緊急趕往基層救治點;急診醫學科主任韓小彤駐守婁底2個多月,利用ECMO技術将2例重症患者從鬼門關拉回;重症醫學科主任周煦在嶽陽工作50天,常常在病床邊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嶽陽“清零”才傳回長沙。

3月15日,為防範境外輸入,醫院再次派出2017年第19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隊長梁力晖等6人組成防控小組駐守北京首都機場,守好入湘“第一道門”。醫院還先後派出多名醫學檢驗專家前往北京、新疆等地,支援核酸檢測工作。當疫情在全球蔓延時,2019年起援非的婦産科副主任醫師尤勝,堅守在辛巴維(威),在水電尚不能保障的艱苦環境下,克服種種困難開展工作。5月11日,支援黃岡返湘不久的急診ICU護士長徐芙蓉作為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再赴非洲,在辛巴維(威)和赤道幾内亞進行為期一月的國際抗疫,被譽為“最美芙蓉花”。

決戰

危難之時,舍我其誰!這種家國責任,1912年建院的湖南省人民醫院已綿延百年,從來不曾忘記。

1月25日,醫院黨委委員朱華波接到指令馳援湖北黃岡。這位2年前因援藏患上高原高血壓病的53歲老黨員,從接令到坐上高鐵僅3小時。這一去,整整58天。之後,醫院派出的4批41名隊員相繼抵達黃岡。24小時内集結組隊,每一次出發,沒有退縮猶疑,全員充滿昂揚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隊員中除了醫生、護士外,還包括院上司,醫務、護理、後勤部負責人,多名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經内科、腎髒内科進階專家,是派出隊員數量最多、專業最全、力量最強的醫院之一。

3天開通黃岡-湖南遠端會診,3天建立湖南專屬重症醫學科,成立MDT專家團隊,擔負大别山區域醫療中心4個病房、1個ICU以及黃岡市下屬一區四縣所有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湖南省人民醫院派出的這支訓練有素、專業過硬的隊伍,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較量,累計集中收治患者990名,會診指導救治急危重症患者50餘人次,成為黃岡疫情“最吃緊”關頭的特種兵、尖刀連、突擊隊,一直堅守到了黃岡“四類人員”全面清零的勝利時刻。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12月4日06版)

[責編:李絮楓]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