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故鄉将軍搖籃,紅色六安永放光芒。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黨中央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引導廣大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從建黨百年波瀾壯闊的輝煌曆史中汲取磅礴力量,擔當時代使命,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由六安市委網信辦、六安市委史志室、六安市教育局、六安市廣播電視台主辦,六安新周報承辦,六安新華書店、六安市各中國小協辦的“百名學生誦黨史”欄目正式上線,讓我們一起重溫黨史、堅定信仰、永跟黨走。
今天播出第三十四期
朗讀者:
城北國小
五(6)班
程怡然
王紹虞:
經受近兩個月酷刑折磨
仍铮铮鐵骨、甯死不屈
來源:紅六安
王紹虞,裕安區順河人。1917 年進入六安縣立第五高等國小讀書,開始接觸新文化知識。高小畢業後,考入安慶皖江體育專科學校讀書。由于安徽北洋軍閥政府迫害進步青年學生,1923 年他與同鄉學生王立權結伴奔赴上海,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在這裡,他的思想覺悟提高很快,不久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4 年冬,王紹虞寒假返鄉,在六安城和進步青年周範文、胡蘇明等發起并組織青年勵進會,吸收青年學生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尋求革命真理。寒假結束返校後,被中共上海大學支部接收為中國共産黨黨員。
1925 年冬,王紹虞受中共上海大學支部派遣回六安,先後同從蕪湖、杭州、上海等地回來的共産黨員和共青團員王立權、吳曙光、劉大蒙、田崇厚、劉性成、蔡蘊珊、毛正初等取得聯系,在城關成立中共六安特别支部,直屬中共中央上司。特支由王紹虞擔任書記。
在特支上司下,王紹虞等人在城區棚場開辦勞工夜校,啟發勞工階級覺悟,團結了大量勞工和知識青年,并在黃煙勞工中吸收先進分子入黨 ;在塗家公館開辦群眾師資講習所,教育訓練農民運動骨幹,秘密建立農協會組織或勞農會,為後來六安農民武裝暴動打下了基礎。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王紹虞受黨派遣赴廣州參加農運。後在漢口被任命為安徽省總工會籌備處常委。
1927年3月8日,北伐軍進駐安慶,他轉任安徽省農民協會籌備委員,協助薛卓漢上司安徽農民運動。這年 5 月,全國第四次勞動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王紹虞被選為安徽代表前往參加。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日益嚴重,王紹虞受黨訓示離開武漢去上海。
8 月,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由武漢遷至蕪湖,他受命任中共安徽省臨委委員兼省濟難會主任,化名李靜卿,偕同夫人陳文清(濟難會秘書)來到蕪湖,住在蕪湖蒲草圹五号樓,以進階知識分子身份做掩護進行革命工作。當時蕪湖特務衆多,王紹虞置個人安危于度外,聯絡社會名流,營救被國民黨迫害的同志,接待、轉移和掩護危難同志,幫助他們與黨組織接上關系,使他們重新走上戰鬥崗位。
1927年11月,尹寬接任中共安徽省臨委書記,推行“左”傾盲動政策,組織飛行集會(能迅速集合又能迅速分散的集會遊行)和武裝暴動,使黨的秘密機關和秘密活動完全暴露于敵人監視之下。
1928年1月26日,蕪湖濟難會等黨的秘密機關被敵人破壞,王紹虞等多數共産黨員被捕。1月31日,王紹虞被押送至省城安慶監獄,國民黨組成特種法庭,對他進行刑訊。
王紹虞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地聲讨國民黨背叛孫中山革命主張、屠殺工農革命群衆和共産黨人的滔天罪行。在獄中經受近兩個月的酷刑折磨,王紹虞雖已體無完膚,但他仍铮铮鐵骨、甯死不屈。由于敵人認定王紹虞是“安徽省的共黨首領”,危害極大,黨組織雖多方營救而未能成功。4 月初,王紹虞在安慶東門外慘遭敵人秘密殺害。時年 31 歲。
朗讀者
來自六安市城北國小五(1)班
童心向黨,放飛夢想。我是來自六安市城北國小的紅領巾講解員程怡然,生長在六安這片紅色土地上,我們要時刻緬懷革命先烈,赓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自信、大方、樂觀、開朗,喜歡閱讀、畫畫、彈鋼琴、打乒乓球。我熱愛自己的家鄉,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希望用我的聲音和大家一起分享六安紅色故事,傳遞紅色力量。
如果你有紅色故事
如果你有好聲音
歡迎來稿
(來稿請附個人簡介及生活照)
作品投稿:
聯系方式:
0564-3996287
編輯/張薔 監制/蘭天 終審/王政 施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