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謝榛: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聞奉天殿視朝上苑涼飔起,西山瑞霭濃。玉珂天漢路,金阙午時鐘。劍佩爐香近,旌旗日影重。宮牆落楊柳,水檻出芙蓉。萬舞趨丹鳳,千官識衮龍。遙傳北伐韶,光耀紫泥封。

作者:玉工坊談詩

<h1 class="pgc-h-center-line">上苑涼飔起,西山瑞霭濃。</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玉珂天漢路,金阙午時鐘。</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劍佩爐香近,旌旗日影重。</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宮牆落楊柳,水檻出芙蓉。</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萬舞趨丹鳳,千官識衮龍。</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遙傳北伐韶,光耀紫泥封。</h1>

此詩作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即一五五0年。這年六月蒙古部族兵馬以明朝不同意開啟“貢市”為由大舉南下,直抵京都,一時朝野内外十分慌恐。此時已很久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也隻能臨朝商措退敵之策,是以詩中有“萬舞趨丹鳳,千官識衮龍”的說法。也就在謝榛寫此詩的第二天,蒙古軍大肆擄掠一通之後從京都北撤,危機暫時解除。這就是庚戌之變。

謝榛(1495-1575)字茂秦,山東臨清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終身。他從小喜歡跟些江湖哥們交往,唱歌寫曲,不亊科第和業産,有違于常人。後來他改變習慣用功讀書,刻苦于詩歌創作,漸漸成為當時的文化名人。成年後他開始遊曆四方。嘉靖年間,他帶着自己的詩作到京都遊曆,結識了李攀龍、王世貞等。到他嘉靖三十一年再至京都,就與李、王及徐中行、宗臣等同結詩社,謝榛以布衣之身成為詩社領袖,史稱“後七子”。

三十歲的時候,謝榛到邺城(今河南安陽)趙康王府上以詩與趙康王朱厚煜相識,趙康王非常喜歡謝榛的詩作風格,留居王府中,以賓客相待。謝榛曾在王府盤桓很長時間,後來他厭倦了這種伴宴侑酒的生活,就又以邺城王府為中心,時去時回,四處遊曆。

到第七代趙王朱常清,也是雅愛謝榛的詩作。萬曆元年(1573)冬天,七十九歲的謝榛又來到了王府,趙王設筵列座,讓擅彈琵琶的賈姬主奏,衆藝伎伴奏,在屏風後面将新譜好的《竹枝詞》十章,演奏給謝榛欣賞。剛演奏了一章,趙王就叫暫停,對謝榛說:這就是先生所創作的《竹枝詞》,新譜的曲,不知道演奏的是不是準确,如果你隻聽到她的演奏,卻不能當面看她們表演,又不知道她是誰,是不是有點缺憾呢?于是就叫衆伎簇擁着賈姬出來與謝榛相見,賈姬果然是光彩照人、美豔非常。當着衆人的面,她們席地而坐,接着把十章《竹枝詞》都彈奏完了。謝榛聽了,忙起來客氣道:這是山人的粗鄙之作,怎敢煩王府拿來演奏呢?請容我重新創作。趙王非常高興,與謝榛把酒言歡。由于謝榛年老不勝酒力,醉卧在地。趙王就令賈姬上前照顧,賈姬扶起謝榛,讓他頭枕着胳膊躺在自己懷裡休息。第二天,謝榛獻上自己新創作的《竹枝詞》十四阕,賈姬據此度曲。元宵夜,趙王在便殿張席設筵,請謝榛一同欣賞衆伎的演奏。酒席結束時,趙王搞了個隆重的儀式,當場把賈姬配給了謝榛。後來謝榛帶着賈姬還是到處遊曆,主要是北去燕、趙之地。一五七五年冬天,謝榛來到了大名府。有一位朋友請他創作一批祝壽詩詞,謝榛創作到八十多章的時候,就當場擱筆而逝了,年八十一歲。

因為謝榛在外地去世,隻好暫時在寺廟中停棺,賈姬一直為他守喪,毎毎彈唱謝榛的《竹枝詞》抒發哀思,都會恸哭不已,無法終曲。等到謝榛的兩個兒子趕來,賈姬拿出一大筆錢,讓他們把父親運回老家安葬。靈柩運走後,賈姬毀掉了所有的樂器,不再賣藝,在鬧市民巷裡住了下來,直到終老。

“绛桃一簇映斜晖,白首尋芳幾醉歸。更有多情雙蛱蝶,春來還傍菜花飛”。(《愚公園春酌》)

謝榛出身寒微,自小就一隻眼睛失明。一生四處遊曆,以詩文立身。垂暮之年又有這樣一段豔遇,也算是一樁奇聞。

謝榛: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聞奉天殿視朝上苑涼飔起,西山瑞霭濃。玉珂天漢路,金阙午時鐘。劍佩爐香近,旌旗日影重。宮牆落楊柳,水檻出芙蓉。萬舞趨丹鳳,千官識衮龍。遙傳北伐韶,光耀紫泥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