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曲藝界共同座談紀念一代評彈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今年是評彈一代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一系列紀念活動先後展開。10天前,《尋找·蔣月泉》的大型紀念演出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演,3個小時的演出盛況空前,場面熱烈。11月24日,中國文聯、中國曲協、上海文聯聯合舉辦的紀念蔣月泉誕辰100周年的座談會在上海市文藝會堂舉行,共有100餘各界人士出席了這一座談會。

全國曲藝界共同座談紀念一代評彈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座談會上,包括中國曲協顧問吳宗錫、王汝剛,還有浙江省曲協顧問馬來法,江蘇蘇州電視台編導殷德泉,上海市曲協副主席秦建國,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藝術總監吳孝明都在會上發言,他們各自回憶講述了他們與蔣月泉先生的往事,從藝術、德行等很多角度,回顧總結了蔣月泉的成就,以及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上海曲藝家協會主席王汝剛說,蔣月泉先生是我們曲藝界的一座裡程碑的人物、是我們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個代表人物。今天這個座談會,是整個上海文化界,中國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中國曲協主席姜昆委托别人作了書面發言,他回顧概括蔣月泉的藝術成就說,“蔣月泉是蘇州評彈曆史中響當當的代表性人物,他創立的蔣調,是影響深遠、流傳廣泛、最為主要的蘇州評彈流派唱腔,以緻有‘無唱不蔣,無票不蔣’之說。”

姜昆還詳細總結了自己的五點體會,關于蔣月泉對曲藝發展的啟示,并表示,“早在1984年,中國曲協和上海曲協舉辦了蔣月泉書壇生涯五十周年的紀念演出,當時主要是為了展演展示蔣調的藝術風格。三十多年過去了,經驗不斷累積,思想持久沉澱。适逢蔣月泉誕辰一百周年這個重要節點,全面深入紀念研讨十分必要,既要展示蔣月泉和目前蘇州評彈的風格魅力,也要挖掘發展蘇州評彈藝術的發展規律,更要弘揚曲藝界優秀的人格精神和道德風尚,進而推動整個曲藝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九屆中國文聯副主席楊承志表示,蔣月泉是新中國曲藝事業的重要引領者、當代蘇州評彈事業的主要創始者。他所開創的蔣調,在蘇州評彈藝術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承前啟後的重大作用。我們紀念蔣月泉先生,就是要學習他對藝術精益求精、執着堅定的态度和精神,繼承他的人生品格、藝術風格和豐富的舞台實踐财富。

主持座談會的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尤存在大會動情地總結說,今天召開這樣一個會,紀念、懷念一個偉人、一個藝術大家。這個座談會是一次藝術的熏陶,道德的教育。“剛剛聽了很多專家的座談,整個會場引發了共鳴,一個流派在一個時代留下的絢麗的一筆,首先在于創新,博采衆長,這與我們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是一緻的。可以說蔣月泉先生的藝術的造詣本身就是對上海城市精神最生動的诠釋。”

座談會當晚,一場紀念蔣月泉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在上海評彈團鄉音書苑舉行。演出群星雲集,有朱良欣、周劍英、邢晏春、邢晏芝、秦建國等江浙滬評彈大家名家,也有衆多評彈新星。

值得一提的是,已是耄耋之年的單弦表演藝術家趙玉明,也不遠千裡來到上海登台。她通過影像,隔空重溫了和蔣月泉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并和孫女翟靜婉合作了一曲韻味濃厚的單弦《北京小吃》,再現了南北曲藝交流的畫面,向蔣月泉先生表示了由衷的懷念和緻敬。

座談會發言摘錄

全國曲藝界共同座談紀念一代評彈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吳宗錫(中國曲協顧問,評彈理論家,93歲)

蔣月泉創始的流派唱腔——蔣調,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即風靡于江浙滬的書場、電台。新中國成立後,結合書目的創新、整舊,蔣調又有較大的提高和發展,仍然是評彈流派唱腔中傳唱最多最廣的,也最受歡迎的。

蔣調的成功和發展,推動了評彈彈唱藝術有了劃時代的飛躍發展,他使評彈唱腔以注重表述轉化為注重抒情,同時廣采博納,吸收多種音樂元素,豐富提高了其咬字、運腔等演唱技法。他在評彈唱腔發展史上做出的貢獻,幾可與譚鑫培對平劇老生唱腔的發展相提并論。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上司下,蔣月泉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成為了一位傾心傾力為了藝術的傳承、發展、革新做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家,他在評彈的創新、整舊等多方面的輝煌成就,奠定了新中國評彈一代宗師的地位。

全國曲藝界共同座談紀念一代評彈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殷德泉(蘇州電視台編導,生前和蔣月泉有5次接觸交往)

一個流派的創造不易,從初始的音韻優美到最終确立以情見長的核心風格,不斷地追求完美才是藝術最難能可貴之處。蔣調僅是蔣派藝術一個組成部分,而蔣派藝術是一個完整的評彈藝術體系,把評彈的說噱彈唱魅力發揮得淋漓盡緻,欣賞者充分得其美感的享受,無不贊譽之極。蔣月泉的藝術魅力在于——不斷創新把握好審美判斷,踏準時代的音符與時俱進,融親和力和凝聚力,大多數評彈迷都成了蔣迷,衆望所歸。

蔣派彈詞藝術魅力影響了幾代人,人們忘不了通宵達旦排隊一票難求的情景,忘不了文化廣場萬人聆聽沉醉《莺莺操琴》的氣勢場面。他唱紅了江南大地,唱響了大江南北,飛聲港澳台回蕩海内外,在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加拿大、美國都有蔣派藝術的書迷知音。蔣派藝術流傳廣泛經久不衰,能流行的藝術才會薪火相傳,代代傳唱,如今己唱響第四代。這或許是蔣月泉最大的願望,也是所有熱愛評彈人們的希望。

有位名家說:“再過兩百年也很難出一位蔣月泉”, 道出了所有崇拜、喜愛蔣月泉及蔣派藝術人們心中的痛惜。

全國曲藝界共同座談紀念一代評彈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秦建國(評彈藝術家,蔣調藝術掌門人)

這個高規格的紀念活動其意義非同一般,因為它帶有相當的示範作用,凸顯重要的傳承内涵。蔣月泉對評彈藝術來說确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像他們這一波流派創始人都是評彈藝術大家,他們把評彈藝術從上世紀30、40、50、60年代推向了一個巅峰的狀态。為我們的後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寶貴财富,是以這樣一系列的紀念活動遠遠超出了個人行為,它有這麼幾個層面的意義。

我們說蔣派藝術的博大精深在于蔣先生在文化的開創形成過程當中,憑借自身豐厚的藝術功力,同時不斷大量吸收其他藝術種類的精華融入其中,比如說平劇,包括全國各地方的地方戲曲等等,都成為蔣老師的藝術營養儲存庫,博采衆長為我所用。

把蔣派藝術發揚光大,專業隊伍的傳承,傳統文化品牌藝術是要靠人來傳承,是以我們的專業團隊一定要在人才的培養儲備上花心思做功課,如果沒有一支很好的傳承隊伍那所有的東西都是空的,可喜的是我們現在評彈這個行當裡有大量的年輕一代在接班,更可喜的是蔣派藝術徒子徒孫比較多,有的已經出成績小有名聲,這對傳承蔣派藝術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必須的。

除了需要專業團體在這方面主力軍的作用,我們還需要有一個更好的群衆性基礎,我們一直講蔣派藝術在廣大的觀衆群裡面是一座豐碑,受歡迎的程度是首屈一指的,今天無唱不蔣,無票不蔣的情形還能持續多久。在當下真心希望我們的評彈隊伍,評彈愛好者隊伍, 沙龍隊伍繼續火熱朝天,是對我們專業的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和支援。有了他們的各種各樣非常火爆的活動的開展,有了他們對我們專業團體内的演員評頭論足,那才會使我們整個評彈藝術,使整個蔣派得以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全國曲藝界共同座談紀念一代評彈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高博文(上海評彈團團長)

我的發言題目是從舊時代紅藝人到新社會的人民藝術家,緬懷評彈團的主要建立者蔣月泉先生。

上海評彈團是評彈界首個國家劇團,距今已有66年的曆史。1951年11月,18位當時評彈界的知名演員,放棄了高額收入,懷着投身革命的自豪感與光榮感,建立了評彈界第一個國家劇團。建團次日他們就背負行囊,奔赴至淮工地,數月後他們向上海人民奉獻着新形勢新内容的中篇評彈《一定要把淮河治好》,連演滿三個月。上海評彈團的建立和成功的藝術實踐,在評彈界乃至曲藝界樹立了榜樣,在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去的章節。追溯當年,蔣月泉先生正是上海評彈團——當時叫上海人民評彈工作團的主要建立者。

今天這一批早已名揚書壇的演員們回憶起當年蔣老師教學時,無不流露出感恩動情的言語。值得一提的是蔣月泉非但是一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評彈教育家。他對評彈創作理論的闡述,對說噱彈唱表演技巧的分析和施教無不展現出他高超的藝術水準和豐富經驗。今天哪怕我們看他當年教學的錄像,也深深被他深入淺出,理論實際相結合,生動而豐富的教學風格所折服。

全國曲藝界共同座談紀念一代評彈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吳孝明(上海文廣局藝術總監)

今天在這裡召開這麼一個座談會,就是要很好地紀念蔣派藝術對我們這座城市的影響,使我們更好的去敬仰和緬懷。

以蔣月泉為代表的老一代藝術家們,蔣派藝術的成功是這座城市的福音,蔣先生唱的是蘇州話,代表的是上海聲音。代表着這座城市的聲音,上海評彈團繼承和發揚了這種都市文化的精神,使蔣調文化、蔣派藝術成為我們這座城市的大衆情人。

蔣派從上個世紀流傳到今天,那麼高那麼遠那麼深那麼厚,是以我們想今天這個座談會,是要讓我們去發現,發現蔣派藝術的精髓。發現我們當下文藝工作者這種擔當和責任。

蔣派藝術誕生在這座城市,符合了當時上海這座城市的審美藝術和審美情趣。為我們這座城市評彈的發展,流派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我們發現蔣先生之美,在于他的不斷傳承不斷創新,帶給我們新的驚喜新的發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