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年前,交大畢業生就這麼搶手

作者:上觀新聞

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

大家都有找到心儀的工作嗎?

“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人才

最終要看他對社會的貢獻”

橫跨過數代春秋

今天,讓我們回溯到百年前

來看看當時的交大人們

在就業這個話題上

都有着怎麼樣的故事和擔當吧~

01 直轄部門指派和畢業統考

清末民初

百年前的清末民初,具體說來是1905年夏至1921年夏前後17年間,交大共計畢業專科生331名、中學生1081名、高等國小生579名,合計1991名。

100年前,交大畢業生就這麼搶手

1913年土木專科第四屆畢業師生合影

這一時期學校先後歸屬商部、郵傳部、交通部管轄,專業設定與人才培養上都面向所屬部門的需求,學生畢業後也由直轄部門指派工作。清末高等實業學堂時期,專科畢業生,由監督填造畢業生履曆表和入學以來各學期考試成績冊,以及學生所采用教科書的書目等資訊,備文陳明郵傳部,按照所習學科分門考試。由郵傳部會同學部進行一次畢業統考,合格者咨請學部照章獎給出身,就是給予進士舉人頭銜,分等錄用。不及格者留堂補習一年,續行咨送考試,分别按等辦理,若仍不及格,給以修業憑照,令其出學。

100年前,交大畢業生就這麼搶手

民國初年出國實習生

那時候,隻要郵傳部、學部舉行的畢業統考過關,也就無失業之虞。學校培養人才供主管部門盡先調用也獲得學部的認可。1910年學部在審查本校鐵路專科畢業複試後向清政府上奏請援照章予以錄用的報告後明确表态:“此項學堂為郵傳部所特設,該班學生既系肄習鐵路專科,畢業後自應先盡郵傳部調用,俾得急需。”從1909年到1911年高等實業學堂期間,4屆專科生共計畢業41人。因郵傳部主管路、電、郵、輪交通四政各處需材甚多,而國内各學堂交通技術專才方面的畢業生甚少,留學工程回國者也微乎其微,是以清末時期的畢業生都由學校呈報郵傳部安排就業,或派遣出國留學、實習繼續深造,以備将來任使。

02 多種途徑解決就業問題

民國初年

辛亥革命之後,交通部不再對畢業生進行統考,同時廢除清末隻要考試合格就分等錄用的辦法。1912年以後的畢業生是通過以下各種途徑解決就業問題的:

1) 擇優送國外留學;

2) 由交通部介紹至各鐵路局以實習生名義試用,經一段時間以後,由路局選充為職工或任工程師。也有路局對介紹去的學生進行一次考試,合格者定為正式職工,不合格者留用實習;

3) 一小部分推薦給政府有關部門安排;

4) 還有一小部分通過校方、校友或實業界人士介紹相應工作。

100年前,交大畢業生就這麼搶手

1916年中學畢業生及教職員合影

民國初年,我國每年工科畢業的大學生寥寥可數。但是由于軍閥政權,政局動蕩,民生凋敝,即使數量有限的工科大學畢業生也無用武之地。本校隸屬交通部上司,專科畢業生就業尚不成問題,但學非所用的現象是較為普遍的。唐文治校長曾數次緻函交通部、各鐵路局、電務部門,推薦錄用本校土木、電機專科畢業生,但最終不能全部錄用。學校隻得向國内各大廠礦推薦就業,部分地緩解了就業壓力。在1916年交通部召開的交通會議上,學校曾對就業問題提出了意見:“大部培植本校學子為費甚巨,而學成之後未能悉于裁成,緻不免紛散四方,自行謀事。甚至楚材晉用,或用違其長,尤為可惜。……”為此學校于1918年5月設立學生就業部,為畢業生就業提供資訊與指導。與其他學校相比較,本校畢業生的就業出路還是比較好的。主要原因是學校聲譽大,曆史久;校友多,門路廣;功課品質高,特别是數理好;學風比較刻苦儉樸。再加上隸屬于交通部,交通實業方面需材首先考慮直轄各校畢業生。特别是1918年世界第一次大戰結束前後,國内社會經濟獲得較大發展,交通事業與民族企業發展尤為迅速,這更為本校學生就業帶來機遇,根本改變了民國初年就業形勢不佳的局面,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1919年,面對很多中外工商企業要求聘用本校學生的函件,學校已無畢業生可派,不得不向曆屆畢業生釋出“緊要通告”,通告曰:

本校工程科畢業同學,年來經本國國立工程局所、華商西商設立實業公司及西洋各大工廠來聘,日益加多,任事均甚稱職。今年畢業同學不敷分派,而繼訂者函件疊至本校,各處函詢多任要職,不能抽調。故特通告,望本校專科畢業同學未任要職者,随時專函來校報告,得以遇缺派送。

03 就業領域開始多元化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

到1920年前後,因各廠礦公司等實業界對學校畢業生需求量的增多,且待遇豐厚,吸引了不少學生前往就職。如1920屆電機科畢業生支秉淵、于潤生等4人經謝爾頓介紹,到上海著名美商機構慎昌洋行工作,開始月薪洋65元,若考績合格一年後可加到洋115元,待遇相當優厚。但一般學生出于民族感情,甯可放棄高薪願意服務于民族企業或其他國内部門。于潤生工作一年後即離開慎昌洋行。淩鴻勳1915年畢業後,美籍教師推薦其到薪水優厚的上海美孚石油工作,淩鴻勳卻婉言謝絕了。他後來說:“錢多少我倒不在乎,不過我一想到自己是國立大學的公費生,剛畢業就到外國機關做事,有點不願意。”

100年前,交大畢業生就這麼搶手

1930年代交大學生畢業生調查表

如此,本校學生就業範圍逐漸擴大,已不僅限于交通部派任、留學等途徑,就業領域開始出現多元化的趨勢。1920屆土木科畢業生周浩泉曾憶及該屆16名畢業生就業情況:

在我們一屆畢業生中,除四人自費留美外,其餘十二人,有五人進洋商機構工作,有三人(包括我在内)當上了中學教師,有一人到營造廠做監工,另有三人由政府錄用派到工務局當管理者。

出國留學、進中外廠商、當中學教師、交通部錄用成為該屆畢業生的四大就業方向。就業領域的擴大,說明本校畢業生成績和能力已經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也為學校人才培養方向上逐漸突破交通領域提供了現實的機遇,有利于學校發揮更大的社會服務功能。

祝願大家都能克服困難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以各自的方式為社會發光發熱

今日你以交大為榮

明日交大以你為榮

資料:王宗光主編、歐七斤編著《上海交通大學史》第二卷“建立近代工科大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