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兩岸人文交流、貿易往來、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關系不斷發展,兩岸人民血脈相通,符合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的意志。
另一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台灣對大陸的情報戰從未停止,随着國際環境的變化,台灣間諜的手段越來越隐秘。許多台商來大陸做生意,也有一些間諜躲藏在大陸,打着商人的幌子潛入大陸,台灣"軍事情報局"上校李雲波就是其中之一。

來到大陸後,李雲波成立了一家名為"南京一體醫學研究咨詢部"的公司。該公司以其業務的名義招募了許多榮民,并是以獲得了"榮民之家"的榮譽稱号。
不過,這家公司隻是李雲波的掩護,它對社會的貢獻也是虛假的,李雲波想要的隻是窺探情報。招募榮民正是他的手段,他的目的是從榮民那裡找到他的"獵物",并發展下線。李雲波很快找到了目标,已經從空軍退役的徐某。
為了赢得徐某的青睐,李雲波開始不斷提拔他,經常以自己的私名照顧徐某。想象一下,當老闆對你不一樣看的時候,除了提倡你把你當成知己,還把你當成兄弟,大多數人都會感激不盡。
看到時間快到了,李雲波找機會向徐某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并承諾隻要跟着他,以後的利益就不會有問題。徐雖然很驚訝,但此時他卻被"利"和"義"所束縛,沒有報道李雲波,而是忠于李表。
90年代,改革開放時間不長,很多人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警覺,在外遊世界的誘惑下,沒有意識到這是犯罪行為,徐某是典型的代表。
李雲波很清楚人性的弱點,第一步就成功了。
徐不是李雲波的真正目标,隻是一個踏闆。雖然徐成為叛徒,但他已經退休,并沒有提供太多有價值的資訊。李雲波關心自己的人脈,曾在空軍服役的徐某,有很多老同僚和老上司還在任,而這些都是李雲波真正看重的人。
通過徐,李雲波逐漸接觸到了他的老上司劉光志,劉光志當時是空軍指揮學院院長,擁有少将軍銜。對于這個征兵老兵的商人,劉光志并沒有多少防備。徐某通過邀請客人吃飯、送禮等簡單方式與劉光智成為朋友,劉廣志認為這位台商公義大方,值得交朋友。
看到劉光志逐漸被迷住,李雲波開始自覺或無意識地以"教育訓練公司員工"的身份,提出一些與教育訓練學員有關的問題。李雲波表現得很狡猾,他總是指着最後,從不深深問,讓劉廣志在錯開籌碼的中間不自覺地回答了自己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李雲波的手腕很精明,他首先為自己的目的做了足夠的準備,以至于劉光志認為他隻是擔心公司的事情,并逐漸解除了警惕。
直到有一天,李雲波問劉光志,能不能為學院提供一個學習計劃,以便更好地培養員工。同時,李雲波也表示,就連朋友也不能讓劉廣志白幫忙。劉光志覺得學習計劃沒有分類,學院裡很多上司和老師都能拿到。而且,他吃人軟嘴,拿人手短,他對李雲波的信任早已建立,不如把自己的私情賣給李,也能得到一些好處,于是給了李雲波一個空軍指揮學院的學習計劃。
讓他震驚的是,李雲波居然給了他20萬元作為獎勵。當時20萬元已經不小了,這錢讓劉廣志覺得有點火辣,但他以為自己隻是給一個似乎沒什麼價值的學習計劃,能拿到這麼一大筆錢,劉光志還是感動了,他接受了這筆錢。
這是李雲波的下一步行動,他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個價值較低的學習計劃,他和劉廣志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從"朋友"變成了互相利用。劉廣志的身份決定了他可以獲得機密資訊,一旦建立了這種關系,李雲波就可以真正開始工作了。
李雲波露出真面目,開始向劉廣志索要一些絕密資訊。劉光志知道這些資訊的價值,他拒絕了。但此時,李雲波卻露出了惡毒的一面,威脅要揭露劉光志洩密,收取報酬。這時,劉光志的手已經被捏住了,他别無選擇,隻能按照李雲波的要求行事。
為了安撫劉光志,李雲波又打了一張利息牌。他向劉光志承諾,他将提供的資訊的價格将增加一倍;一旦出現危險迹象,就會派他離開大陸,提供嚴格保護,"軍事情報局"也将負責抵達台灣後的各種費用。
劉光智妥協了,在這條路上越陷越深,徹底成了叛徒。
劉光志的異常行為引起了安防部門的高度警惕,他從相關聯系人中追蹤李雲波,開始對"南京力力醫療研究咨詢部"進行調查。經過仔細的偵察,李雲波和他的情報人員被鎖上了。2003年3月,劉廣志、李雲波及其情報鍊被殲滅。李雲波曾任台灣"軍事情報局"上校,軍銜比較高;通過李雲波,保安部門順騰摸了瓜,逮捕了一系列台灣間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台灣當局來說,李雲波把間諜活動當成了他賺錢的方式。在他的一位"團長"打斷了他的活動後,李雲波并沒有把自己的名字從工資單上去掉,而是繼續以他的名義吃空工資,總額超過50萬元。此外,李雲波還以虛報"活動資金"、發展虛假"下線"的名義,從"軍事情報局"中取出了新台币150多萬元,這些資金也流入了自己的口袋。
劉光之案洩露了大量國家秘密資訊,他的叛逃讓台灣了解了我國飛彈部署的一些機密資訊,助長了陳水扁當局的嚣張氣焰,帶來了更大的影響。
經審查,2004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庭以危害國家安全罪判處劉光志死刑,剝奪其無期政治權利,并于判刑當日執行死刑。
從一開始就看劉光志案,随着兩岸形勢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台灣當局間諜活動的一個明顯變化是,他們放棄了以前以破壞活動為特征的間諜活動,轉而集中精力收集軍事、政治、 和大陸的經濟情報。改革開放後,台灣間諜開始以"台商"身份為掩護,從事自己的間諜活動。
李雲波的手段沒有那麼狡猾,無非是降低人們的警惕,通過金錢打開道路,一步一步地抓住目标的把柄,然後用脅迫來誘導人們服從。
劉光志案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正是一些看似平凡的溝通活動,讓人失去了警惕。台灣間諜利用這一點,一步步拉攏、腐蝕他們,讓主觀上不願意背叛國家的人客觀淪為罪人,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正如中央電視台所說——"我建議台灣間諜不要把善意視為無能,大陸對台灣的間諜活動就像一把火。更重要的是,希望中國人民加強國家安全觀念,和平時期仍有暗流。任何時候都要把國家安全的繩子拉緊,不是口号,而要用實際行動來實踐,這是大家要通過提高預防意識、提高鑒别能力、強化國家安全觀念來彌補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