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作者:張德芬

關注我,遇見未知的自己

作者餓了魚

張德芬空間制作

一位讀者給我留言:

結婚後發現,老公其實是一個夫妻推卸責任,"撿雞蛋骨頭"的人,這讓我很失望!

婚前,他和我一樣優秀,但婚後卻成了一個喜歡挑東西的男人,比如每次我做完家務後,他都會反複觀看,仿佛在上司下巡視各種挑剔。

我永遠無法了解:為什麼他不能總是把問題讨論好,必須把責任推給别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讀者的經曆也反映了許多家庭的現實,在這個現實中,我們總是憎恨那個逃避責任、無數次懷疑自己選擇的男人。

尤其是聽到她們對我們的女性擅長的家務做評估後,更是生氣了:"你不懂家務,有什麼資格考我?"

我們忘記了,與這種情緒交流必然會導緻一場巨大的争論。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前兩天,人們就一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讨論:

為什麼男人在生孩子之前和之後都是兩張臉?

一個人回答說:因為在他眼裡,最大的變化就是你。

其實,當我們抱怨對方對責備的熱愛時,極有可能成為對方眼中的"責備型伴侶"。

于是白色的月光變成了米粒,他們每個人都被這雞毛的婚姻折磨着。

最後,我們都成了我們眼中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為什麼婚姻會傷害人?

台灣作家賴佩霞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她第一次失敗的婚姻。

賴說,她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完全是由于她對家鄉家庭的傷疤缺乏認識。

賴佩霞在離婚家庭長大,媽媽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從一個年輕的母親來教育她,如果别人有什麼不好的事一定不要在幕後說壞話,有話要說。

是以賴佩霞記得她母親的教誨,帶着這樣的教誨進入第一段婚姻。

"哇!這是悲劇,真的很悲傷!"

這是賴佩霞對自己第一段婚姻的描述。

面對婆婆,她用了媽媽教她的方式——在她面前說了不愉快的話。

面對丈夫,她拼命掙紮,紅耳朵紅,不講道理。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是以,她與來自本地家庭的特洛伊木馬結束了她的第一段婚姻。

賴佩霞 說:

許多家庭都在争論土著家庭給我們帶來的陰影。我們放棄了和平,以證明自己是對的。我不知道責備和責罵,這是婚姻最大的殺手。

走出婚姻後,賴遇見了現在的丈夫。

"現在我知道我不想用紅耳朵為'權利'而戰,而是真的和平地戰鬥,"她說。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在婚姻中,我們總想改變對方,做絕對正确的人,但婚姻不是遊戲,吵架赢了,婚姻才有可能輸。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揭開人民的"替罪羊理論"

有一部名為《前線目的地》的科幻電影講述了這個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時空特工,他借着時間機器反複穿梭于過去和未來,然後他愛上了自己,他生下了自己,引爆了自己,最後自殺了。

雖然這是一部科幻電影,但電影的哲學含義似乎暗示着我們每個人: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都是我們内心世界的一面鏡子,我們投射了什麼,外部世界将給我們什麼。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親密關系》一書提到:

親密關系的存在是為了引發我們最好或最壞的特質。如果我們否認這兩者,我們就無法真正了解自己。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替罪羊理論,就是關于這種責任的推卸。

這意味着,如果一個人感到沮喪和入侵,他會以敵對和偏見的方式表達出來。并且會習慣于把自己的問題給别人,進而減輕自己的内心壓力。

當一個人帶着受害者的模式進入生活時,他會在他或她的心上投下陰影,然後反複遇到那些讓自己痛苦的人。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但是我們狡猾的頭腦決不能承認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而是一再責怪我們的父母,婚姻,命運。

是以"父母""婚姻"和"命運"成了我們的替罪羊。

這種受害模式,就像人工植入物一樣,潛意識地嵌入到我們的思想和情感中,并成為我們微妙地做事的習慣。

正如尼采所說:任何對自己不滿意的人都随時準備報複。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堵思想的牆裡,習慣于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外界,而看不到自己是推卸責任的人。

世界不欠你說:很多時候,時代成了替罪羊,每個瘋子都會把自己的瘋狂和時代歸咎于自己。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但事實是,推卸責任并不讓我們快樂,反而會制造痛苦的根源。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改變内心的受害者模式

其中一部電影《大地鼠之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名新聞氣象員,有一次他被要求在一個偏遠的地方接受采訪。

他本人對此事非常冷嘲熱諷,滿臉抱怨,帶着非常消極的心情來到采訪現場。

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個人在2月2日留下來射殺飛蛾!

每天早上,他都會重複昨天的比賽,抱怨那個該死的地方,該死的經曆。這段經曆使他栩栩如生,成為他内心受害者的榜樣,并逮捕了無數的替罪羊。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他和他的朋友們說,他們被困在2月2日,但沒有人願意相信他,人們隻是認為他瘋了。

直到有一天,他終于改變了态度,開始帶着一種享受的狀态在這裡生活,然後他終于走出了時間的輪流,迎來了新的2月3日。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部電影帶我們進入了一個問題,即思想是否決定了命運。

因為你的思想決定了你的态度,你的态度決定了你的事務,你的事務決定了你的生活。

電影中的主人公改變了他與世界相處的方式,解決了他的創傷問題,并放開了無辜的替罪羊。

影片告訴我們,隻有走出思維的迷宮,才能敞開心扉,擁抱新的生活,獲得新的能量。

當一個人看到自己痛苦的根源時,會突然有一種了解感:我們和世界之間的原始關系,就是我們與自己的關系。

當我們停止問,不再抱怨時,我們才真正了解德文先生說的話:外面沒有別人,隻有你自己。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在成長的末期,學會愛心和慈悲

山本說:"我"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到别的東西,反彈回來,我們就會認識自己。

當一個人不再抱怨,而是通過外界的鏡子看到自己内心的創傷時,就有可能從本土家庭中走出故事劇本,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責備伴侶"背後的秘密:替罪羊心理

親愛的,有内在的創傷,會見面幫我們看到創傷的"替罪羊",但是他們自己的問題畢竟要解決,沒有人能代表你回答生活的話題。

一:清除外界為自己映射

"情況随着心而變,心與心一起轉動是煩人的。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課,無論如何,他們都向我們展示了我們内心隐藏的冰山,觸動了無限的潛意識。

從心理學上講:看到就是治愈。

比如夢醒來的那一刻,正在治愈,看到心靈的影子正在治愈,走出思維的誤區正在治愈。

二:學會承受人生的痛苦

成長不僅關乎學習受苦,還關乎寬恕,斯科特·佩特(Scott Pate)在《通往少數人之路》(The Road To Few)中寫道。責怪别人實際上是在逃避責任和痛苦。

真愛自己,不是口頭上的口号,而是實踐人生的第一顆心和使命,常常是感恩的自我檢討,不要抱怨的那一天。

三:放下"替罪羊",與自己和解

當一個人不需要抓住替罪羊時,他可以放下過去,擁抱未來。

親愛的,請放下你的過去,與替罪羊和解,因為讓自己完美是我們生活的實踐。

隻有放下我們的責備,我們才能輕裝上陣。

世界在船上揮舞,沿着龍群定居。

當一個人不再為他一生的痛苦辯護時,他就放棄了與痛苦的對抗,進而獲得了靈魂的獨立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