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蚊子一直是我們頭痛的問題,它們不僅聽起來令人不安,而且還傳播疾病,特别是瘧疾是最緻命的,而蚊子是傳播瘧疾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食蚊魚的出現,能使蚊子種群得到很好的控制,那麼食蚊魚又有什麼樣的非凡能力來幫助我們控制可惡的蚊子呢?蚊子會飛,怎麼吃呢?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食蚊魚原産于美國,後來由于不斷繁殖和傳播,分布區域逐漸變得更加廣泛,也出現了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在一些地區也被稱為大肚魚,有些人也把麥穗魚和孔雀魚當成食蚊子的魚,其實是三種不同的魚,但不要誤會。食蚊魚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魚類,一般它們會生活在池塘、小湖泊、農村水庫、沼澤地、農田(一般是稻田)、小溝等地區,這些地區的水一般是靜止的,不像大多數河流那樣流動,之是以它們不能在流動性較強的地區生存,還是因為它們比較小, 在靜态水域中更适合生存和繁殖。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不僅如此,他們也喜歡生活在一起,通常生活在水面上。在進食方面,當它們還處于嬰兒期時,它們主要捕食輪蟲和纖毛蟲,當它們完全成熟時,它們開始捕食一些昆蟲和藻類,特别喜歡捕食寡婦,即蚊子幼蟲。據統計,一條成熟的食蚊魚每天能吃近2000隻鳥。是以,其實吃蚊子的魚之是以能控制蚊子的數量,并不是因為它們吃的蚊子已經是成年人,可以飛,而是因為蚊子在成年之前就被消滅了。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為什麼它們可以捕食這麼多蚊子幼蟲?

這是因為無論是活水,還是水域中的生存水準,它們居住的地區與蚊子幼蟲高度重疊,蚊子居住的地區很多,有污染嚴重的地區,有靜止的水域,也有流動性強的河流,但主要是靜态水域和污染地區。而蚊子一般在水面上産卵,一段時間後,卵就會孵化成幼蟲。它們還生活在水面上,遊來遊去吃藻類和其他一些蚊子等等。是以,蚊子和食蚊子魚的高度重疊也使食蚊魚捕食大量寡婦。

由于這種捕食蚊子的能力,食蚊魚早已被引入各個地區和國家,以控制蚊子問題。20世紀左右,食蚊魚作為蚊子控制工具在北美被當時的政府部門養殖,也傳播到南美洲、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地區。

在治理過程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1925年,蘇聯從意大利引進了食蚊魚來控制當時的蚊子泛濫,其中一個城市索契是蚊子問題非常嚴重的地區。引進食蚊魚後,當地的蚊子開始急劇減少。是以,索契在當時建造了一座吃蚊子的魚的雕像,以紀念它及其功績。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在中國,食蚊魚主要有三種。

1911年,大約600條食蚊魚從夏威夷首次引入日本橫濱,然後又引入台灣。大多數吃蚊子的魚也在途中死亡,隻有剩下的126條幸存下來。但是,由于台灣的氣候适合食蚊魚的生存,食蚊魚很快就會出現在台灣省。

第二次是在1924年,當時菲律賓醫學研究所将一些食蚊魚免費運往上海試養。

第三次是在1926年,當時美國漁業部又将一批食蚊魚運到上海,經過一段時間的繁殖,食蚊魚在上海的池塘和溝渠中大規模繁殖。1960年左右,它慢慢開始傳播到中國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地區,并且還進行了大規模的繁殖,現在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省市。

食蚊魚的繁殖性極強,繁殖周期很短,一次産生許多幼魚。不僅如此,如果新生幼魚生活在水溫合适的地區,它們可以開始繁殖長達一個月。食蚊魚的繁殖期很長,一般從4月開始,到10月左右結束,每年可以繁殖3~7次。每個繁殖可以産生大約30到50個幼魚,是以每個雌性每年可以生産200到300個幼體。是以,食蚊魚的繁殖速度和繁殖能力極強。而且由于它是外來入侵物種,當地天敵不多,進一步增加了它的生存空間。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淺水區食蚊魚

是以,随着時間的推移,它對當地生态環境的影響将越來越明顯。主要展現在對本土魚類的影響上,因為食蚊的魚類氣質相比會更加兇猛,是以它們會占據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中國本土生活的魚類中,還有一種小魚在外觀上與食蚊魚非常相似,食物來源重疊程度高,也會捕食寡婦,我們通常稱之為青鲽。他們兩人看起來很相似,是以普通人很難區分兩者,誰是誰。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梅達卡

青鳉是産卵的,産卵後,卵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孵化,一般在十天左右。但是,食蚊魚是胎兒的,食蚊魚的卵可以在雌魚體内受精和生長,一般要等到它們長大後再排出體。這樣,食蚊魚天生具有捕食能力,其生存能力将得到提高,存活率将高于青鳉魚。不僅如此,當青鲽被排洩時,它隻是一個魚蛋,如果同一個水裡有兩種魚同時存在,那麼青鲳魚的卵一定是被食蚊魚和食蚊魚幼體捕食,導緻青鲳魚數量急劇下降。

據雲南一些老漁民提供的觀察,1973年左右,當時,在瀾滄江沿岸的池塘和溝渠中,仍然可以看到椿楹魚不時來回遊動,可見當時的桧梗數量還是相當多的。然而,1986年左右,由于大量食蚊魚進入雲南地區,景洪附近再也看不到野生青鲳的身影,說明這裡已經基本消失了。不僅小魚,甚至大魚,吃蚊子的魚也會吃大魚的卵,給大魚的生存帶來一些麻煩,而且比小魚小得多。

除雲南地區外,生活在珠江地區的外來羅非魚種類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食蚊魚類的影響。早在2011年,就有研究人員對生活在珠江地區的食蚊魚進行了科學研究,發現一條24厘米長的食蚊魚的消化道内有3隻部分消化的羅非魚幼魚。

一天消滅2千隻蚊子,美洲"食蚊魚"入侵中國,到底是好是壞?

這一發現不禁讓人擔心:如果羅非魚幼魚也被食蚊魚捕食,那麼一些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家魚也有被捕食的可能,那麼它們的生存狀況也非常惡劣。可能有些人認為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消費來改變這種狀況,但實際上非常困難。吃蚊子的魚之是以沒有經濟價值,是因為它連吃東西的價值都沒有。吃蚊子的魚往往是消化道裡不潔淨的東西,如果不幹淨,吃會很苦,但是如果真的想處理幹淨,那麼吃蚊子的魚就會留着頭吃。由于寡婦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瘧疾,是以可能會攜帶瘧疾寄生蟲,随意食用它有感染瘧疾的風險。我們該如何避免食蚊魚對生态環境産生更大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