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長竿釣大魚是最基本的知識,但小魚不一定隻用短竿。特别是當冷魚今天躲藏在更深的水域時,長魚竿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但長竿釣魚除了累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選擇漂浮和釣魚。例如,漂浮的吃鉛,長度和尾巴的厚度

漂浮的長度一般是根據水的深度來選擇的,水越深,長漂越穩定 水越淺越短漂越友善
漂浮吃鉛量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就是随着個别魚的變化而變化。大魚有大漂流 小魚有小漂流,主要原因在于靈敏度和穩定性。
例如,釣到一兩條或更少的小鲶魚肯定是越小的漂移信号越明顯,但前提是你能把它扔出去。
今天,編輯想說的主要内容是浮尾的厚度。釣魚的朋友為了看得更清楚漂流階段而使用長杆,習慣了用厚尾巴漂浮(尤其是近視釣魚的朋友),但尾巴很粗,怕不夠敏感而會失去小嘴。粗尾巴和細尾巴除了視覺上的差異外,還有哪些差別,靈敏度還有影響?
答案是肯定的。大膽的浮标雖然更清晰,但可能會失去靈敏度。即使兩個浮子都吃了1.5克鉛,細尾巴也比厚尾巴更敏感。
如果要問為什麼,主要原因在于水的阻力,粗糙的尾巴暴露在表面的體積明顯大于細尾,那麼在漂浮和下沉過程中的阻力自然更大。
有些粗尾巴浮尾的阻力比較空心,有的則直接在原來漂浮上加了醒目的豆子(外)也是一樣的
(這種外界醒目的豆改變了原來漂浮的重心,不推薦)
除了清楚地觀察粗糙的尾巴之外,還有其他優勢嗎?
是的。上面說,粗尾巴漂移阻力大,就是魚兒付出更多的努力讓浮标發出,相比細尾飄浮,粗尾沒有那些多餘的信号,而且出動作短而有力。
我們仔細回憶起那些帶着老漂流(超粗尾巴)的釣魚大師,漂浮或無動作,一旦出口基本很真實
粗尾漂移和細尾漂移之間的差別
粗尾漂移一般低于細尾漂移。假設你用一個細尾調八眼,對于一個厚尾巴調五隻眼就可以了,釣魚也想降一些
大部分寒冷與紅蟲或蟋蟀,漂流和使用誘餌時有差異
誘餌的比例通常大于蛞蝓的比例。如果浮動音八眼挂餌狀态是鈎底一鈎挂,改變蛞蝓很可能雙鈎脫底
我們在冬天做釣魚是為了讓魚更友善使用低眼釣魚,用野生釣魚鲱魚建議濃尾漂流一兩隻眼睛甚至平坦的水,然後抓到一兩隻眼睛。
PS:話雖如此,小編也是近視的眼睛,冬天有長長的魚竿,特别是在刮風的日子裡肯定會選擇厚厚的尾巴,吸眼的程度不僅有點高,簡直感覺整個世界都明亮
你們釣魚的朋友不知道該怎麼想,對于厚厚的尾巴你有什麼高評價嗎?您可能希望留言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