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的故事始于恐龍的滅絕。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全球氣候長期變冷,大多數植物因無法光合作用而消失,食植物恐龍也因沒有食物而死亡,食肉恐龍也因沒有食物來源而逐漸消亡,隻有小動物和少數植物存活下來。

恐龍滅絕
在這次撞擊事件中,主宰地球陸地生态系統1.4億年的恐龍滅絕了,哺乳動物崛起成為統治階級,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内,出現了豐富多樣的進化熱潮。在接下來的1000萬年裡,地球上出現了三到五千種哺乳動物,包括最早的鲸魚、蝙蝠、齧齒動物和猴子靈長類動物,它們對人類的故事至關重要——我們最早的祖先。
然後這些史前靈長類動物很快就發生了許多變化,第一次重大發展發生在六千萬年前,當時進化路線分為"濕鼻靈長類動物"和"幹鼻靈長類動物",這是智人緩慢發育的關鍵時刻,直到兩千萬年前才發生了另一次重大發展。第一隻猿猴的到來被稱為原始領事猿(學名Proconsul)。
原始孔瑟猿的化石
雖然原始的Consur猿仍然表現得很像猴子,但它已經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像人類的身體特征,比如它們沒有尾巴。
我們從猿類進化到人類進化的第一個重要步驟是猿類的進化,這是第一個真正的兩足動物。發展出用兩條腿行走的突破性能力,以及具有大而可互換的腳趾,小切口的牙齒和與猿類非常相似的大腦大小。
地猿
從這裡開始,它在400萬年前的進化時間軸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第一個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南方古猿保留了猿類的特征,包括長胳膊和短腿,但它們變得更加人性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一種變化,早期物種中存在的對類的大腳趾現在正在向前發展。這意味着他們更習慣于可靠地行走,解放雙手并使用已知最早的石器。
南方古猿在大約200萬年前蓬勃發展,最終産生了"人類屬",學名HOMO,人類曆史真正開始的地方。艾薩克屬的第一個成員。俗稱"Homo habilis"(學名),人類發展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其不斷擴大的工具範圍。190萬年前,Homony進化出一個新的分支,直立人,這是邁向現代人最重要的一步!
直立人是第一個與現代人比例非常相似的人,與我們相比,直立人有相對較長的腿和較短的手臂,這使他們能夠完全适應生活在地面(而不是樹上),這也導緻直立人成為第一個傳播到整個歐洲的群體, 亞洲和非洲。
在190萬到10萬年前,由于直立人遷徙模式,該屬的新成員開始在世界地圖上出現。随着每個新物種進化以适應不同的環境,這些不同的人類群體開始在不同的曆史點進行區分和交叉,形成一個複雜的進化線網絡。
這使得很難推測我們現代人類在直立人之後從哪條進化路線進化而來,我們可能直接從直立人進化而來,或者從直立人之前或之後分支的幾個物種之一進化而來。但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進化從未停止過。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我們現代人是人類進化的終極推動者,但實際上,人類的進化仍在繼續,例如智齒逐漸消失,我們的祖先的下颚比我們的更強壯、更大,這有助于他們咀嚼堅硬的根、堅果和樹葉。需要咀嚼什麼樣的食物會促使人類進化出相應的牙齒。
智齒的消失
智齒是第三大臼齒(也稱為第三臼齒),用于咀嚼食物,例如粗食纖維樹根的樹皮,這些食物有助于人體消化系統。但随着人類的進步,食物變得越來越精緻,人類逐漸退化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下颚變小了,颚骨上幾乎沒有智齒生長的空間,上颚沒有咬合的空間。像闌尾一樣,智齒變成退化的器官。
或者,在過去的2萬年裡,人類大腦的平均大腦容量已經從1500立方厘米縮小到1350立方厘米,這相當于減少了一個網球的體積。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是愚蠢的,相反,不斷萎縮的大腦容量使它能夠更有效地處理所有事情,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計算機處理器一樣。
對此,劍橋大學人類進化學教授Robert Foley表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變化是一個持續而漸進的過程。我們人類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它更像是一塊膩子,它的形狀随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