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有許多島嶼,這些島嶼一般都不是很大,島上幾乎沒有生物多樣性,甚至有完整的食物鍊,隻有少數毒蛇生活在這裡,是以它也被稱為:蛇島。其中,比較有名的蛇島是中國的大連蛇島和巴西的大凱馬達島。大連蛇島面積不大到1平方公裡,但島上生活着2萬多條黑眉蝮蛇,其毒氣是陸地上的幾倍。

達凱馬達島面積隻有0.43平方公裡,島上有4000多條金矛頭蝮蛇,其毒力也是陸地上蝮蛇的幾倍。不僅如此,金矛頭蝮蛇咬傷人或其他動物後,毒液甚至可以起到腐蝕作用,是以大部分蛇島都成了人類的禁區。隻有極少數科研人員可以登陸島上進行科研活動。是以問題是,我們都知道蜜獾是蛇的天敵,如果我們把蜜獾放在大凱馬達島上,島上會不會有4000多條金矛頭蝮蛇滅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 >蛇島"毒蛇"的進化史</h1>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這些島嶼上隻剩下這些蛇了?
事實上,這些島嶼以前與大陸相連。讓我們以大連蛇島為例,因為以前海平面沒有那麼高。是以,大連蛇島的生态與整個大陸相連,食物鍊是完整的。由于1億多年前的造山運動,它對整個東亞地區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結果,蛇島被孤立在海外。
在海外被孤立之後,大連蛇島一開始的生态也應該是完整的。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食物,食草動物開始滅絕,接近食肉動物。最後,隻剩下蝮蛇了。蝰蛇的生存能力超強,更重要的是,大連蛇島上的蝮蛇也進化出了"夏眠",在炎熱的夏天可以進入睡夢狀态而不吃東西。是以,在夏季和冬季,蝮蛇都可以依靠"睡眠"來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在春季和秋季,它們依靠經過島嶼的候鳥覓食。
不僅如此,而且由于那些毒性更強的蝮蛇捕獲候鳥的可能性更高,是以它們更有可能存活下來。随着時間的流逝,大連蛇島的蝮蛇越來越毒。
巴西的Dakaimada島與大連蛇島相似,大連蛇島因13,000年前的全球變暖而與世隔絕,導緻海平面持續上升。大凱馬達島上的毒蛇也經曆了與大連島上蝮蛇相似的情況,進化并變得越來越有毒。
據科學家稱,大凱馬達島上的金色矛頭蝮蛇比南美洲陸地上的蝰蛇大5倍。你知道,13000年前,他們屬于同一個譜系。如果蜜獾和超級毒的金矛頭蝮蛇相遇,蜜獾還會有機會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 >平頭 vs 金色矛頭蝮蛇</h1>
蜜獾被稱為扁頭兄弟,主要部分在非洲,西亞和南亞。吉尼斯世界紀錄曾将蜜獾列為"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
蜜獾不僅大膽,而且固執。是以,在非洲大草原上,經常可以看到蜜獾與比自己大得多的獅子等野獸搏鬥。
蜜獾是蛇的天敵,1.5米以下的蛇可以在15分鐘内吃掉。而且蜜獾對毒蛇也很好,它自己的皮又厚又厚,不容易被咬,毒液也不容易進入蜜獾的身體。其次,它真的是被咬了,蜜獾對蛇毒也免疫,躺在地上睡覺就好了。是以,如果蜜獾在野外遇到毒蛇,它隻是在給蜜獾添加食物。
客觀地說,他們肯定不會遇到金矛頭蝮蛇。但是,如果蜜獾真的遇到金矛頭蝮蛇,蜜獾獲勝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蜜獾在冬天幾乎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畢竟此時的金矛頭蝮蛇就在東方,蜜獾嗅覺敏銳,能很快發現它們并吃掉它們。
即使在其他季節,蜜獾也可以在蛇島上殺戮。金矛頭蝰蛇不像人類,他們不知道如何與團隊作戰,與蜜獾單獨獲勝幾乎是不可能的。金矛頭蝮蛇會被蜜獾吃掉滅絕嗎?
由于大凱馬達島上缺乏食物,金色矛頭蝮蛇是蜜獾的唯一食物。根據一隻蜜獾每天吃一條金矛頭蝮蛇的計算,4000條金矛頭蝮蛇隻夠兩隻蜜獾吃5.5年。蜜獾本身的平均壽命是24歲,而金矛頭蝮蛇本身繁殖非常緩慢,是以蜜獾在其一生中應該能夠吃到金矛頭蝮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