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偉
照片|楊浦東

為進一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滬港兩地科技創新、産業合作和經濟繁榮,2021年滬港科技合作研讨會以"新技術、 "新産業新發展"在青浦與香港、上海同時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牽頭,上海市科協、香港工程師學會、青浦區人民政府協辦。來自上海、香港、澳門、吳江、江蘇、浙江嘉善協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企業精英約300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軍視訊緻辭。上海市科協秘書、副會長馬興發、香港工程師協會會長鐘國輝、青浦區委副書記張全權、青浦區副區長張岩等參加了會議。開幕式由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陳力主持。
王毅在緻辭中指出,香港和上海都是具有特殊地位和輻射功能的中心城市,深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的科技合作,可為實作我國高水準的科技自力更生和建設作出不可或缺的貢獻。 世界科技強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将繼續開拓和拓寬香港與内地科技工作者交流合作的管道,繼續支援香港工程師學會培養人才的智力優勢,擴大工程技術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内地與香港科技合作的水準和有效性, 為促進高水準科技自力更生作出更大貢獻。
馬雲在緻辭中表示,作為亞洲乃至世界大都市,上海和香港正面臨着産業轉型、數字化轉型、資源和環境等共同挑戰,而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共同解決。他期待專家們充分利用滬港科技合作研讨會作為交流的平台,互相激勵,助力科技創新轉型發展,提升全市能源水準和核心競争力建議。市科協将進一步組織動員長三角周邊廣大科技工作者融入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海五新城等,促進滬港科技、工程等各界的交流與合作。 譜寫滬港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鐘國輝在緻辭中表示,科技和創新對城市和工程專業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而要推動科技的發展,除了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他相信主講人可以分享相關領域的最新動向,提供精辟的見解和分析,并希望兩地參會人員深入探讨創新技術在不同行業和生活水準上的應用和發展。也希望滬港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國家科技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受青浦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楊曉軒委托,張岩在緻辭中表示,青浦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永久主辦地,是上海戰略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青浦正秉承數字化引領,圍繞長三角數字幹線建設戰略目标,加快集聚,形成萬億級數字經濟帶,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他期待更多的專家、學者和業内人士通過這個平台了解青浦,熱愛青浦,期待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落戶青浦,紮根青浦。他說,青浦将空座位,竭誠為您提供最好的服務、最好的環境和最好的資源!
上海市城鄉建設與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薛美根介紹了轉型背景下的上海"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他表示,上海應繼續完善"樞紐型、功能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超大型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建設,堅持"強樞紐、織網、品質、卓越治理、促進轉型"的發展戰略,建構"立體融合、人性化生态、智能高效"的高品質現代交通體系,實作世界一流, 區域綜合運輸互聯水準全國領先,綜合運輸服務,綜合運輸管理能力強。
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資訊科技署副署長黃志權先生就《香港智慧城市2.0藍圖》作報告。他表示,智慧城市是清科發展的重要領域,香港分别于2017年和今年3月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和《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希望通過有效應用創新技術,将香港建設成為更先進、更宜居的智慧城市。《藍圖》提出了76項措施,其中40多項措施已分階段完成,包括:推出「香港旅遊易行」應用程式,幫助市民明智地出行;推出WIFI連通城市計劃,平均每公裡有38個免費公共WIFI熱點;以及引入采購政策,支援創新科技,以促進政府廣泛采用創新科技。此外,在人才培養方面,香港還推出了"高中資訊科技創新實驗室計劃""創意實習計劃"等科技人才發展計劃,成立了"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前海神香港青年夢工廠"等組織,鼓勵港澳青年來内地創業和就業。
澳門産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核心耀輝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聯合首席執行官于成斌介紹了橫琴、粵澳兩地為推動澳門科技發展而開展深度合作的現狀。他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重點發展四大新興産業,其中技術研發和高端制造業最為集中,包括內建電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此外,中醫藥是澳門的重點産業之一。近年來,澳門積極推動科技創新發展,2010年微電子內建電路和中醫藥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相繼在澳門設立,其中中醫藥領域臨床醫學、藥理學、毒理學等學科已被列入世界基礎科學名額前1%。澳門還緻力于科研和改造,建立了一系列重點研發項目,建立了澳門青年孵化中心等,鼓勵青年創新創業。
來自上海、香港、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等地的21名記者聚焦"綠色生态,創造舒适生活","數字化創新,賦能生活",就數字城市建設、交通創新、人工智能教育、生命健康科技、能源環保技術等進行交流報道。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建議,上海總承建商還組織了部分大陸代表第22次實地考察中國北鬥産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并舉辦了長三角一體化科技創新融合發展——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專題圓桌讨論會, 請年輕人才就"深化長三角區域關聯,共同創造綠色創新發展""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促進産業更新"集思廣益。
據悉,香港工程師學會是一個涵蓋香港所有工程界别的專業機構,緻力推動工程界創新科技的交流和人才的培養。1997年5月,為迎接香港回歸,促進滬港科技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和香港工程師學會在上海設立滬港科技合作研讨會,并于次年共同主辦滬港科技合作研讨會, 到目前為止,已成功舉辦了13次。會議已成為滬港兩地科技、工程部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