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開放交易。
就在前一天,著名能源專家、澳洲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克走訪了科技創新院士演講廳,就"碳中和的誤區及其現實路徑"發表了演講。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創新發展研究院、博彥教育、深圳市企業聯合會、同心俱樂部等共同主辦。
劉克十多年前在美國開發了氫燃料電池,在GE全球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之前回到中國,曾在UTC等知名跨國公司任職,并擔任總部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國際知名催化劑公司托普索的副總裁。回國後,劉克先後擔任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副所長、首席技術官,神華研究院副院長,現就職于南方科技大學。
劉珂指出,100多年前就有電動汽車,但為什麼沒有打敗燃油車呢?一方面,能源密度和基礎設施問題,液體燃料的能量密度高,液體能量可以通過管道在陸地上運輸,海上可以非常便宜地運輸,人類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液體燃料加注設施;另一方面,在大批量生産成本和污染問題下,電池中使用的重金屬(鎳、钴、鉛、镉等)容易造成生态污染,電池回收技術有待進一步發展。
劉克認為,氫能具有明顯的優勢,發電效率高,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排放水蒸氣,大規模批量生産後可以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
但與此同時,氫能存在氫氣儲運成本高、安全隐患大、基礎設施投資高等問題。為什麼氫能汽車還沒有産業化?劉克指出,最根本的原因是氫氣不适合公衆作為公衆和我共有的能源載體。雖然容易産生氫氣,但儲存和運輸氫氣卻很困難。
他接着提出,甲醇是一種非常好的液态氫儲存和氫氣運輸載體。甲醇可以用煤和天然氣制備。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高的甲醇生産能力,約為8000萬噸,按噸位計算接近汽油的1/4。此外,頁岩氣革命使世界能夠發現100年以上不能使用的天然氣,這意味着甲醇将超過100年。未來,甲醇也可以由太陽能制成,使生産的甲醇完全是綠色甲醇。
目前,甲醇加氣站已在全國多個省市成功示範,現有加油站隻需改造即可完成,儲運基本成熟;酒精水溶液的儲存和運輸相當于64wt%酒精的儲存和運輸,相關技術更加成熟;同時,地下停車場也可以自己建甲醇氫氣發電系統,無需電網擴容,可以實時發電并供應充電樁供電。
對于氫氣的儲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實體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利用二氧化碳加氫生産儲存甲醇。2018年,李燦團隊與蘭州新區石頭集團共同建立的"蘭州新區石化産業投資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落地蘭州新區,2020年1月,全球首個大型液态太陽能燃料合成項目一次性成功投産。該項目利用10MW的光伏電解水生産氫氣、綠色氫氣和從化工企業收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
劉克認為,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産甲醇,再做分布式發電,可以用甲醇氫能分布式能源替代所有使用柴油機的場景,與光伏、風能等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源互補。
詳情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