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小潘演唱黃梅戲的視訊引起了熱烈的讨論,不少網友在觀看評論時都持批評态度,但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老實說,我已經刷過那個視訊,以及小潘潘報道的其他視訊。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挺新鮮的,但是看了更多之後,我也覺得她盯着轉頭太做作了,然後就趕緊把它刷掉了,然後顫音就沒怎麼推了。我甚至查了一下寫這篇文章,得知她的顫音名字是"小潘"。
但這隻能說明,她的翻唱風格并不能滿足所有人,也遠非"侮辱傳統文化"的水準。
更何況她翻唱的是改編自黃梅戲曲《女馬》的歌曲《黃梅戲曲》(主唱:慕容曉曉,發行時間:2010年9月10日),即使她直接創作了一首根據黃梅戲曲改編的添加現代元素的歌曲,也應該受到鼓勵。
歌劇原本是一門通俗藝術,是大家在茶飯後娛樂的,當然會随着時代而變化,融入新的元素。你認為"傳統文化"從創作之初傳承到現在嗎?
也有評論上升到人身攻擊,說别人"媚俗",我覺得隻是嫉妒和嫉妒。别人的衣服穿得好,表情可能有點豐富,但那隻是充滿活力。
至于那些諷刺别人而沒有聽說過"正宗"黃梅戲的人,我想說你真的了解所謂的真人嗎?你聽過多少黃梅戲?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了,你去搜尋黃梅戲,聽那些正宗的黃梅戲,看看有多少單詞和短語被稱為禁止。
什麼是正宗的神谕骨頭是正宗的中國古代人物,但它不是由任何射出頭部門的人設計的,而是經過未知量的進化,然後刻在的殼上。幸運的是,那些雕刻龜殼的人并沒有被貼上"侮辱傳統甲骨"的标簽。
這讓我想起了網上很多人說簡體字沒有繁體字的内涵,還提出改回繁體字,我覺得他們全力支援。語言原本是用來交流和交流的,一個詞的設計已經不再美與内涵,很難學,掌握的人會少,那麼就不要說沒有内涵的簡體字,估計連文字都沒了。
在新時代,人們總是固守舊觀念,批判事物,卻不知道這是老齡的表現。無論哪個時代,未來都在新一代手中。
成年人總是教孩子适應社會,但社會一直在發展和進步。
新事物不斷湧現,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因為對他們來說,新事物與未知的舊事物沒有什麼不同。
但對于成年人來說,這些新事物似乎充滿了危險和陷阱。
我想,很多年前,當網上購物和移動支付第一次開始發展時,很多人覺得網上的東西不可靠。但是,為什麼人們現在開始接受網上購物呢?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他們認為"其他人都這樣做了",是以他們不再擔心在網上購物上被騙,手機支付的錢會被偷。
人們總是質疑他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當他們質疑相對論并說不可能知道行星之間的距離或光速時,我想說什麼?你甚至不明白你手中的手機是如何接收信号的,如何,你看不到或觸摸不到這些信号,你為什麼不質疑它呢?
似乎越來越遠,好吧,暫時寫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