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喜歡看我做藝術,不要去看'我在一天結束的時候等你',因為我知道我會給這個東西。"李紅旗說。
這位原本被貼上文學電影标簽的演員,近年來還拍了幾部所謂的廣告和情景喜劇。這是他積極的選擇,他不想局限于一場戲,他希望觀衆看到他不同的狀态,并在表演中拓寬他們的次元。

李紅旗
李紅旗是一個經常接受檢查的演員。
憑借電影處女《醉人生夢死》獲得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并沒有趁熱鐵多抓戲,而是選擇了閱讀和學習。三十年後,他選擇停下來重新思考表演,"不停歇,沒有進步",他覺得表演也應該與自己的年齡同步。現在,他正在準備自己的導演處女作,一部完全獨立的作品,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由一個人完成的。
本打算當副導演,結果演員赢得了金馬獎
李紅旗的父母最初更反對走演員的道路。
李紅琪在台灣新北金山長大,小鎮隻有一間鋼琴教室,沒有表演教室,沒有美術課。父母的感情圈和演員的事業也沒有任何交集,是以這個行業的發展非常不确定,更何況不希望兒子走錯路,一直在問他是否要做其他行業。
但李紅旗天生反骨,像是事情必須堅持做。
他從小就熱愛文學和藝術,16歲時學習架子鼓,将死亡金屬樂隊組合在一起,并成為主唱,"長發,咆哮的那種"。直到今天,他仍然經常分享自己打鼓的視訊。也正是因為這種技巧,他出演了大鵬執導的電影《縫紉機樂隊》,在片中他飾演鼓手"炸藥",被鼓手射出手流血。"如果是鋼琴,可以借用,但打鼓并不能成功,因為它太直接了,它完全穿透力,觀衆一看到它就知道了。
在電影《縫紉機樂隊》中,李紅旗飾演一名鼓手。
近日,國内有一檔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日2》,李紅旗偶爾在網上看到一些片段,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五人樂隊,"穿拖鞋,挺搖滾"。
李紅旗喜歡表演,而且在高中時,他排了很多戲,每部劇的父母都會來看,但還是不支援他從事文藝圈,直到他出演了2015年的電影《醉人生夢死》後才想出一招後登上舞台, 不被談論。
本來,李紅在《醉夢死神》組的時候是副導演,因為他懂得表演,經常有前來試鏡的演員陪着演戲,導演覺得他挺合适的,讓他來演"老鼠"這個角色。為了玩弄這個挂朗當蔬菜市場的混合,李紅旗跑到菜市場賣了兩個月的蔬菜。結果,第一幕獲得了金馬獎年度最佳新人男演員獎。
李紅旗說,人物的氣質和自己的氣質不像,他們在劇中,也不在劇中。看完電影後,你的父母說:"你是在演戲自己,你可以看到你在做什麼。這非常接近李紅旗的表演,在他看來,雖然每個角色都不一樣,但都是自己的一張臉。
電影《醉人生夢死》是一部劇情片
是以,即使有一些跨度較大的角色,李紅旗也總能找到與角色對應的面孔。
2017年,李紅旗江湖突發事件,由導演劉潔拉執導,在電影《寶貝》中飾演聾啞人小軍,前一周收到劇本,下周。這很難不辜負李紅旗,因為他的鄰居又聾又啞,昔日的好哥哥也是聾啞人,他30年的生活圈裡有很多這樣的人,出去上學,工作都會迎接他們,隻是把30年的經驗放進去就到了角色中。
在電影《寶貝》中,李紅旗飾演聾啞人。
而在電影《明天你還愛我》中,他飾演一個IT人,他發現自己和角色的共鳴點在于一種執着的狀态,他們的上學時間和别人一樣不敢開口,隻有默默地付出經驗,不斷擴大角色。
不想被别人定義為隻能出演文學電影的演員
《醉了生死》讓李紅旗找到了演技的感覺,這種感覺非常珍貴。當他制作這部劇時,他覺得自己在玩,在享受這部電影。但金馬獎的光環無形中給他帶來了壓力,主要是因為他害怕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開始工作。
獲得金馬獎後,李紅旗沒有趁機追求,承擔更多的作品,而是回到了學校、閱讀或哲學系。對李紅旗來說,哲學有助于思考,還有一個瘋狂的過程,"你能一直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醉夢死》之後,李紅旗還出演了《地球的最後一夜》《歡樂城》《寶貝》等文學片,很多觀衆覺得他适合這種調性電影,開始給他貼上"文學片演員"的标簽,但李紅旗覺得長期不能繼續,跳出自己的安慰圈, 在青年偶像劇《親愛的,愛》、奇幻愛情片《我在時間的盡頭》等角色上。他希望更多不同層次的人看到他演戲的不同狀态,讓他更健康、更全面,也不想被别人定義為隻能拍文學片的演員。
電影《地球上的最後一夜》中的一張照片。
《地球的最後一夜》中,李紅旗有一出戲,一邊啃蘋果一邊哭,沒有台詞,都靠情感支援,得到了很多觀衆的好評。李紅旗說,人生不是每次都要認真,有時要血,有時要說一些奇怪的話,并不是所有的"地球的最後一夜"所揭示的情感,他想擴大自己的表現次元。
他把演戲比作烹饪,今天在高檔酒店工作的廚師不得不去鄉下做飯,他不能再做西餐,他不能繼續做飯,學習菜肴,并做出自己的方式來适應當地人的口味。他覺得拍《親愛的,愛》有點感覺,電視劇有40多集的群衆,有時候一定要快,而且他經驗不多,時間有限,回線的力量有限,小螢幕直接給表現的方式......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李紅琪出演電視劇《親愛的,被愛的》。
對于那些習慣了李紅文學電影的表演方式的人來說,突然切換到商業電影或戲劇的表演方式有些不舒服。對于這種不适,李紅旗早就做了預防性注射。他知道他不能滿足所有的觀衆,"如果你真的喜歡看我拍電影,不要去看'我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在等你',因為我知道這就是我要付出的。但也有一些觀衆恰恰相反,李紅旗曾經認識一些電影人,他們總是說《地球的最後一夜》中的李紅演得不好,但看完《我等你盡頭》後,哭了起來,這讓李紅旗感覺很精彩。
電影《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是一幅畫
自認不是語言大師,方言靠模仿
李紅旗很快來到大陸發展,換一個環境,對他來說,最大的不适應就是扮演那種本土化的角色。
他認為自己語言學習能力不強的演員,隻能用愚蠢的方式,去模仿學習,一樣接近那個方向。拍攝《地球的最後一夜》時,李紅旗不得不說貴州凱裡方言,這對剛到大陸的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李紅在貴州凱裡待了兩三個月,每天用凱裡方言和當地人交談,"就像學英語一樣,雖然說不好也沒關系,但要表達氣質的語境。但最終,李紅旗在凱裡隻拍了10天,片中隻剩下三個場景。
在拍攝大鵬的《縫紉機樂隊》時,李紅旗去了東北吉安,劇組成員大多是東北,都說東北方言,他經常在充滿東北地區特色的幽默感中徘徊,為了化解尴尬,他經常依附于别人的笑聲。其實,導演大鵬在《炸藥》這個角色最初的設定中,是一個漂流到東北方向的外國人手工制作的混合餐。李紅旗的口音,混雜着其他演員的東北方言,也莫名其妙地産生了不少喜樂。
縫紉機樂隊的照片
30是Actor的重要節點,需要停止
疫情爆發以來,李紅旗一直待在家裡,主要是休息,"最近沒想演戲"。出道以來,李紅旗一直沒有停下腳步,一直忙得不可開交,還有三場戲沒有上演。今年,在他的技術歲月裡,他想停止自己,重新沉澱,重新了解節目,"每個人都說要進步,不要作弊,真的放下一切去進步,不要花時間停下來,這真的很難做到。其實這一次,李紅旗也有一些想要演戲的沖動,但還是要強迫自己,不能再做這些事情了,比如修行,真的把自己鎖起來,練好。
30歲那年,李紅旗開始思考自己的事業規劃。對于30歲的他來說,這是從男孩到男人過渡的重要組成部分。演員可以保持年輕,但不能總是走青春路線,要穿越那件事,表演也要慢慢與自己的年齡同步,為以後的戲劇做準備。
李紅旗曾經演過别人的男朋友,然後他想去一個稍微成熟的角色,演一個老婆的角色,甚至演一個父親。他很好奇,在拍攝現場熟悉演員的那一刻,給孩子一個父愛會是什麼感覺。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得到這樣的角色。
在過去的六個月裡,李紅旗一直在看紀錄片,很少看劇情片。他覺得紀錄片對表演和生活有很大的啟發和感受。他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天台:蔡國強的藝術》,是流淚,因為他覺得那些人的臉上更真實,他們不是在玩,而是剪輯講述故事的方式,像一部劇情片,從蔡國強在做什麼開始,然後告訴他有一件事要做, 其次是失敗,像英雄電影,特别勵志。
準備導演作品,一人指導,行動,以後
如果你不是演員,你會選擇什麼職業?李紅旗覺得,自己的專業可能在幕後做得強一點,第一志願就是想當導演。這個想法多年來一直萦繞在他的腦海中。
他最近一直在準備自己的電影作品,但這項工作與其他導演不同,完全是獨立制作的,整個制作團隊由三四人組成,導演、制作、演員、攝影、剪輯、色彩、音樂、後期剪輯等作品均由李紅旗一人單獨完成。他想要有創作的自由,他想把一部電影變成一幅畫,它是純粹的。如果他需要一個廚師的角色,他會去找一個真正的廚師。
此刻,李紅旗已經拿了一些素材,把相機偷偷放在家裡的角落裡,錄下了和父母的談話,"爸爸不知道我在錄音,我借我的話來引導他們,不是在劇中。"這不是一部紀錄片,它在情節上會非常強大,"李先生強調說。
這部電影就像是李紅旗的私人形象,但他想反映一些當代社會現實。你以為他買了很富有的房子,其實房貸壓力很大,也喘不過氣來。每個人看起來都光明磊落,但現實生活卻是很多不好的。
李紅旗表示,這部電影将非常接近他之前看過的法國電影《市場法》(2015),講述一個失業的中年父親找工作,基本上是一個多面手。
新京報記者 滕超
編輯:吳東尼福特和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