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嚴燕

|武戈

生産|宇冠金融

在"彼此相愛,彼此相愛"的各個微信家庭中,健康和保健有望是父母發送最多的,對吧?

泡澡邊喝可樂,是90後朋克的健康。至于中年人,他們忙于養生的錢。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了近兩年,讓人們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有的甚至出現了"健康焦慮"的迹象。

經常刷着語氣走來走去的小紅書的人可能會發現,有一種知識部落客非常流行,那就是醫院各大科室的大V醫生。而各種網際網路醫療平台的線上診療量也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的趨勢。醫療領域資本非常活躍,百萬醫保、惠民保險等網紅醫保火爆...

所有迹象都表明,大型健康産業似乎正在享受一個真正的春天。

随着"健康中國"戰略的進一步發展,鼓勵大家成為對自己健康負第一責任人,追求全民健康的時代即将到來。

近日釋出的全民醫保"十四五"規劃,專門單獨一節"鼓勵發展商業醫保",這種"待遇"是前所未有的。

《規劃》提到,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醫療、疾病、康複、護理、分娩等領域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險産品和服務,将醫療新技術、新藥、新器械的應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覆寫範圍,支援商業保險機構與中醫藥機構合作開展健康管理服務......

每句話的背後都是豐富的資訊。

對于任何行業和企業來說,其發展機遇和空間都需要與國家戰略産生共鳴。有業内人士預測,保險業已經讨論了十多年的管理式醫療(HMO)模式,有望在"十四五"期間落地。

平安版HMO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業内稱為與聯合健康集團的HMO模式最接近的公司,"或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 2318.HK).

在去年的投資者開放日,平安首次全面披露了其醫療生态系統的戰略。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健康",股票簡稱"和平好醫生",1833.HK)投資者開放日,中國平安的醫療生态圈已經釋出了新的信号。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醫療生态系統:融合、共生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表示,醫療保健是平安在中國的未來。

去年披露的醫療生态戰略分布在政府、患者、提供者、支付方和技術五個港口之間,每個港口都有不同的支援主體,12個主體各在做自己的工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醫療生态閉環。

據中國平安聯席CEO陳新英介紹,中國平安通過醫療生态圈,全方位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撬動生态資源,建立科技壁壘,為金融保險主業帶來強大的賦能效應。

如果說去年平安主要緻力于醫療生态圈,那麼今年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在圈子層中,各個管道互相通關,主體、業務闆塊之間進一步融合共生。

在2021年年中報告釋出會上,陳新英解釋,平安的"人壽保險+"是"人壽保險和醫療保健管理以及養老管理"的内涵。

用平安健康闆董事長兼CEO方偉浩的話來說,保險和健康管理是同一枚硬币的兩面,是共生的。"整合不是簡單的保險和健康管理,而是在保險産品的設計理念上融入到健康管理服務中。健康管理服務還應考慮所提供的保險産品的特點。"

今年以來,在融合與共生上,中國平安醫療生态系統之間各學科有了進一步的嘗試。例如,平前生活"享受潤健康服務計劃"于9月15日上線,随後将平安健康與平安智慧城市相結合,基于專業家庭醫生和專業健康檔案,涵蓋健康、亞健康、慢性病和疾病四大健康服務場景。與多國社保體系相通的醫保技術,成為平安醫保的風控入口。

例如,平安健康保險客戶可以享受平安健康管理服務。平安健康近日釋出了2.0深化戰略,開始從"線上咨詢"轉向"醫療大健康"軌道。

依托生态圈和綜合金融平台,在保險和醫療養老"全生命周期關愛"的閉環中,中國平安醫療生态圈的運作邏輯越來越清晰。

除了醫療生态主體之間的業務和管道層面的整合,平安今年在中國的另一個重要行動是加快線下醫療資源布局,進一步開辟線上線下融合之路。

此前,中國平安網際網路醫院已率先開啟商業保險支付,線下開啟綠色通道醫院。

今年4月,中國平安參與了北大方鄭集團的重組,這是其醫療生态圈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線下資源布局。平安總經理謝永林在《中國日報》新聞釋出會上強調,平安參與債務重組,原本意是想與方峥醫療資源産生協同效應,打造平安獨有的溫度更豐富的财保服務。

北京大學醫療資源與中國平安醫療生态系統的整合相繼展開。據了解,目前平安健康保險、平安人壽、平安銀行、平安健康等已經就合作的路徑和模式進行了探讨。

融合共生,使中國和平醫療生态系統的影響更加明顯。截至2021年6月底,平安2.23億個人客戶中近62%同時使用過醫療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務,平均客機合同數為3.2,平均資産管理規模為4.1萬元,均高于未使用醫療健康生态圈服務的個人客戶。 根據其2021年州内報告。

此外,平安智慧醫療已服務全國170個城市,使能醫療機構超過4萬家,惠及約95萬名醫生。平安健康擁有一支由2000多名自雇醫生組成的團隊,覆寫150多家百強醫院和專科醫院,并與世界百強醫院中的三分之一合作。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景、服務、溫度、頻率"的醫療健康生态圈,将成為中國平安未來價值持續增長的新引擎。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HMO:夢想成真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大約十年前,國内保險業正在探索HMO模式,UnitedHealth幾乎被該行業譽為醫療保健行業。

所謂HMO模式,其祖先其實是美國凱撒醫療集團,其模式概括為保險公司、醫院、醫生集團三個部分的"保險與醫療"閉環,三方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其中,保險公司負責發行保險産品或提供健康服務,以保費收入為收入來源;

UnitedHealth是另一種典型的HMO模式。與專注于醫療端的凱撒模式不同,UnitedHealth的HMO模式是"保險和健康/醫療"的開放平台,保險業務和醫療服務業務是獨立和緊密協調的。從十多年的發展來看,該模式具有良好的反周期性,而這種穩定性反過來又導緻和支援了其保險業的整體估值。

任何模式要取得成功,離不開它根植的土壤——該國的保健制度和國情——就無法實作。而一個有希望的成功模式,就要做合乎邏輯的自我協商,并将市場博弈的成本降到最低。

有業内人士指出,從目前國内現實來看,聯合醫療比凱撒醫療更實用,這也是為什麼國内保險公司争先恐後地以它為基準的原因。

雖然保險公司向往關節健康的成功,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實力"複制手術"到它身上。一些投資界和行業界認為,從目前來看,最接近聯合健康模式的是中國平安。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關節健康業務結構。公開資訊顯示,其主要業務分為以健康保險為中心的聯合醫療和以健康為重點的Optum兩大類。其中,聯合健康有四個部門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保險産品,Optum Health、Optum Insight和Optum Rx是為使用者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務的三個平台。

其實,目前,保險業打造醫療、健康保險的企業并不少數,宣稱要建設生态圈的人也很多,但從現在來看,真正建成和經營的,隻有中國平安。

不可否認,中美的醫療體系完全不同,美國以私人醫療為主,醫療保險發達,醫療機構可以實作全方位的收費控制,而中國是一個公立醫療機構,社會保障作為醫療保障體系的主體,直接複制其模式是不現實的。

經過30年的探索和積累,在不斷的調整甚至試錯中,平安已經逐漸跑出了自己的HMO模式路徑。特别是,北京大學醫院将醫療資源群勾進包中,成為其醫療生态圈閉環的重要一步,進而有可能實作"三開":一是通過線下和線下醫療資源,二是通過金融和保險,第三,通過健康管理,進而形成醫療、保險、大健康閉環。

隻有實作三大開放,建構"醫保+健康"産業生态,曾經遙不可及的HMO模式才能從夢想中轉移現實,才有可能。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回報主營業務,點燃B側發動機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UnitedHealth的HMO模式的核心觀點是,其醫療保健不僅是為客戶提供的增值服務,也是保險業務,其本身具有戰略價值,是其資本市場估值的關鍵支撐。

從目前來看,醫療健康在增值服務水準上進一步賦能保險業的主力,也是中國平安醫療生态系統的運作邏輯。

陳新英在2020中國平安投資者開放日上表示,"醫療市場的潛力巨大,但也非常複雜,不僅僅是針對其中之一,必須有一個長期的全方位戰略來充分滲透它,把握醫療需求取決于生态系統在哪裡才能創造價值。"

綜上所述,中國平安希望依托生态圈和綜合金融平台,在保險醫療養老"全生命周期養老"閉環上實作保險養生和養老的管理。這也是平安地圖上保險業改革轉型的一個方向。

随着中國醫療生态系統主體的進一步融合和共生,挖掘潛在效率,進一步賦能金融業,尤其是主營保險業,是平安今年在中國的主要玩法。

值得關注的一個變化是,平安不再滿足于挖礦C端客戶,更有能力為B端付費也成為其攻擊領域的重點。

業内人士指出,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G端和B端的穩定回報都可以為保險公司提供穩定的長期現金流。

在健康管理領域也是如此。方偉浩對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看來,C端使用者普遍不太願意付費,而且在沒有分層分類的情況下,他們的支付能力相對有限,多為小。是以,為了更好地發展下一步,平安健康"點燃B2C的第二引擎,讓企業客戶成為最有力的優質資源支撐。

方偉浩表示,在衆多管道中,B端管道品質高,效果好,這是平前健康接下來重點發展一個管道,進而實作多管道分流。

在推出2.0深化戰略之前,平安好醫生的客戶主要來自C端主客戶APP使用者和RA端保險客戶。而電源B端,則意味着從使用者端做産品,到周圍付款人做産品,從2C到B2C。

在平安健康旗下《中國日報》釋出會上,方偉浩闡述了B端方式:"高價值使用者轉型将聚焦于金融管道和企業客戶管道,未來将從平安人壽保險、平安養老保險等保險管道進一步延伸至平安銀行、平安環球等綜合金融管道。"

當然,對于B端來說,安全衛生也是在做點什麼。平安健康網際網路進階副總裁吳德軍介紹,B2C客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企業員工,另一部分是企業自身的客戶。将優先考慮金融部門作為B2C端的切入點,其中保險和銀行子行業将是優先事項。

過去,個别銀行客戶對健康保險的需求并不高,但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銀行私人銀行和信用卡行業的高淨值客戶對健康管理的需求激增,顯示出很大的增長空間。

目前,平安擁有200多萬企業客戶,金融客戶2.2億,人壽保險使用者約6500萬。今天,平安期待進一步點燃B側發動機。

通過平安的資源,B端市場的強力,撬動生态資源,進一步推動醫保深度融合,回報主金融産業,最終打造全方位的溫度型金融場景,打造未來價值增長的新引擎,成為中國平安醫療生态的核心。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平安健康:扮演旗艦角色

中國平安版HMO:不是未來時,已是進行時

在建立平安版HMO的過程中,僅僅七年的平安健康,就被賦予了更重要的角色。

陳新英表示,醫療生态圈的建設是平安在中國的核心戰略,其中平安健康将作為醫療生态的旗艦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國的平安醫療生态圈中,原名平安好醫生的安全健康,是平安醫療生态圈的主體,唯一一條跨越使用者和服務兩條路徑。

平安健康成立于前六年,走典型的網際網路醫療道路,主要提供網際網路注冊、咨詢、藥品采購等平台模式的淺層資訊流應用,在客運、交通中再次發揮出這種方式,初步設定了自己的競争壁壘。

如果把打成平安版的聯合健康模式的旗艦,這種打法很可能赢得重任。

"我們敏銳地意識到,提供線上服務,特别是門診護理,并專注于診所的一小部分,将限制整個公司的步伐。"方偉浩說。

至于網際網路醫療平台上咨詢的醫生,有醫療專業人士指出,線上咨詢并不是真正的診療,更接近家庭醫生模式的C端付費線上醫療服務,那麼Mencora。

"該行業存在痛點,廣域客戶較少,線上醫療保健信任尚未完全建立,但沒有痛點就沒有機會。

在中國的醫療環境下,純網絡網際網路醫療平台,道路越來越難以進入。方偉浩認為,"醫療服務在很大程度上無法下線"。

基于這一判斷,平安健康去年啟動了戰略2.0階段,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和模式,開始從"線上咨詢"轉向"醫療+大健康"軌道。

在2.0深化戰略中,平安健康尋求進一步實作橫向拓寬和縱向延伸,将線下機構與醫療服務聯系起來。今年以來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投入大量精力和線下網絡的資金建設。

在去年的中國平安投資者開放日上,方先生指出,看醫生是一種低頻行為,但醫院是高頻發生的地方。是以,在與線下醫院合作,并通過自建和共建的網際網路醫院進行精準接入,這種低頻行為"變頻"可以用于高頻行為。

家庭醫生服務是自建安全健康醫療健康生态系統的起點。建構以"1位家庭醫生、5家專業服務、1家會員健康檔案"為核心服務内容的"家庭醫生會員模式",是平安健康2.0深化戰略的方向之一。

在目前國情下,分級診療仍難以完全落地,醫患資源配套不足,我國有多達1500萬醫務人員缺口。方先生說,由于差距,60%的咨詢集中在不到10%的三甲醫院。病人的醫療咨詢就像一個未知的旅程,這個過程很像"腸梗阻"。

據方偉浩介紹,家庭醫生通常是全科醫生,是整體分診的第一道防線。在醫療資源供需不平衡、利用效率低下的背景下,會員家庭醫生成為患者真正的領航者,幫助患者将優質醫療資源與線上醫療服務聯系起來,串起供需兩端,才能更好地實作社會醫療效率的提升。

"它始于家庭醫生,以家庭醫生結束。這是家庭醫生在安全健康願景中的未來道路。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平安健康現已推出會員制家庭醫生,有其底線:2020年會員服務産品(醫療360,平安好醫生私家醫生)收入同比增長124.5%,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此外,付費使用者的平均轉化率為4.9%,付費使用者的比例為35.1%。

截至2021年9月底,平安健康已與18.9萬家藥店、4000多家醫院、約1700家體檢機構、1800家醫療機建構立了合作關系,為平安健康擴大企業使用者、更新家庭醫生會員制奠定了基礎。

更重要的是,平安健康自學團隊已達2,247人,2020年同比增長59.5%。此外,簽約外聘醫生人數已達21116人,全國知名醫生175人設立線上工作室。

在方偉浩的願景中,希望未來80%的使用者能夠通過線上家庭醫生獲得相應的醫療服務。

有些人預見到,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甚至是家庭醫生,應該是中産階級的标準之一。

誰不想讓痛苦的咨詢過程更省力、省時、省錢呢?

繼續前進,努力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十四五"規劃已經開始,中國平安理念的平安版HMO,未來不是夢。

圖檔:平安,佩塞爾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