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于《毒舌電影:dsmovie》)
艾瑪·沃森(Emma Watson)變得越來越不像一個女演員。
盡管《美女與野獸》票房高漲,但很少有人會把功勞歸于她。
相反,她最近遇到了麻煩。
首先是幾天前對計算機的黑客攻擊,導緻一組暴露的私人照片流出。官方回應稱,這是一張2年前試衣期間拍攝的照片,同時強調"艾瑪從未拍攝過裸照"。

聲音一落,黑客就立刻發出一套艾瑪的裸照,打在她的臉上。
更進一步,三月初,艾瑪為《名利場》雜志拍攝了一組大型性感照片,并被抨擊為"僞君子":一邊展示乳房一邊談論女權主義。
更進一步,在頒獎季,當《愛樂之城》在頒獎季大放異彩時,Page Six雜志爆料稱,艾瑪因為要求太多、"大牌"而錯過了這部電影。
艾瑪·沃森(Emma Watson)和邁爾斯·泰勒(Miles Taylor)錯過了"愛樂之城",因為他們要求太多了。
經過一個月的謠言,艾瑪終于澄清說,她正在為《美女與野獸》做準備,沒有時間考慮其他項目。
但也許是因為另一位艾瑪(艾瑪·斯通飾)的表演太好了,有網友為她沒有拿下《愛樂之城》而感到高興。
Reddit:沃森會毀了這部電影
Reddit網友:艾瑪·沃森(Emma Watson)表現不佳。她像未打開的紙闆一樣僵硬,缺乏情感,沒有接地氣。
這些評論是卑鄙的,但不是假的。
信不信由你,看看昨天的《美女與野獸》,其中毒舌被最高的評論所超越。
還有豆瓣的第三條評論。
@Meow駱駝醬°謝天謝地,屈臣氏沒有扮演啦啦蘭,整張臉麻痹,單槍匹馬面對,迪士尼爸爸真的很有錢!
不難發現,近幾年,艾瑪的好運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假女權主義、演技差、打大牌,各方面都受到了質疑。
我們不禁要問,人們是什麼時候開始不喜歡女神艾瑪的?
一旦她成為,她的生活就一直被光環所祝福。
9歲時,她成功試鏡了赫敏,随後憑借8部哈利波特電影成名。
19歲時,他放下魔杖,到布朗大學深造,從演員變成了"美少女"。
24歲時,他被任命為聯合國親善大使,并在聯合國"他為她"女權主義運動的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成為新一代好萊塢女權主義代表。
26歲時,他宣布自己已經充實了一年。包括建立女權主義讀書俱樂部,要求自己每周至少讀一本書,并在倫敦、紐約等地開展"扔書活動",鼓勵人們追求精神世界。
艾瑪在推特上寫道:"剛剛在紐約的Blue Stocking書店發起了圖書損失業務!
但是,她得到的贊美,高調,積極的社交活動引發了更多關于她的疑問。
在斯内普教授飾演艾倫·裡克曼(Alan Rickman)去世時,艾瑪在推特上引用了艾倫的話,支援女權主義,"作為一個男人支援女權主義沒有錯,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艾倫·裡克曼(Alan Rickman),"他被指控為女權主義而吞噬死者。
在歐洲難民潮的高峰期,艾瑪在推特上歡迎難民。
"#歡迎難民"
外國網友發起了請願,希望看到"白人女權主義者"艾瑪小姐站着說話,沒有痛苦,親自去營地一周。
更有趣的是,她的名字仍然出現在她的名字前面,不管正面或負面的頭條新聞。
是的,除了"童星","學生","女權主義"和"聯合國親善大使"的标簽之外,當你回顧艾瑪·沃森的傑作時,除了"哈利波特"和最近上映的"美女與野獸"之外,你可能隻模糊地記得她似乎與一位着名演員合作過......
和。。。。。。和哈裡王子的轶事。
赫敏的榮耀已成為過去。
打開艾瑪的IMDb頁面,自2011年《哈利·波特》結束以來,她隻出演了六部嚴格意義上的電影,最高評分是2012年的"ImDb 8.0"。與同期的好萊塢花卉(艾瑪·羅伯茨,詹妮弗·勞倫斯)相比,品質并不優越。
在哈利波特之後,沒有更多令人難忘的作品,這對演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迹象。
演戲似乎并沒有突破障礙。
即便是在收視率最高的,溫青心愛的《牆花少年》,男1号、男2号的風格也讓她黯然失色。網友開玩笑說,"少年很精彩,艾瑪負責牆上的鮮花。
《波士頓環球報》評論說:"雖然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是這是沃森自哈利·波特以來的第一個主演角色,但她的表演并不是很有力量。像山姆一樣,她對自己是誰有點困惑。"
例如
當我快樂的時候,我不會覺得太快樂。
當你迷人時,它有點綠色。
興奮時略顯僵硬。
2013年,她主演了由索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執導的《珍珠》(Pearly),索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是一位獲得奧斯卡和威尼斯金獅獎的著名女演員,但電影的品質很差,媒體對艾瑪的評價隻是"看到她作為赫敏身份的壞女孩很有趣"。
但看着《赫敏》過分用力的劣裝,總有一種感覺,風不對勁
2014年,諾亞方舟給了安東尼·霍普金斯,詹妮弗·康納利,羅素·克勞等人;
上帝啊,誰能教赫敏小姐什麼是演戲!
你能看到這種浮誇的悲傷發生在公衆要殺死自己的孩子的絕望時刻嗎?
2015年,曆史劇情片《尊嚴殖民地》(The Colony of Dignity)的首次嘗試在英國的第一個周末隻獲得了47磅的票房收入。
到2017年的《美女與野獸》時,NPR仍然這樣評價它:"(沃森)的聲音不足以維持這部電影,而且這部劇非常陌生。"
這些電影的制作團隊和合作演員其實還不錯,尤其是同一部劇已經出片之後,她至今還沒有獲得過主流或獨立電影獎。
米歇爾·威廉姆斯憑借《我和我的夢露的一周》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
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憑借《萬實體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獲得了奧斯卡獎。
說到這裡,有必要提到另一位同齡女演員:克裡斯汀·斯圖爾特。
同樣是出演商業大IP電影處女作的童星,克裡斯汀的待遇比艾瑪差很多。
18歲那年,《暮光之城》給了她一個享譽世界的男友和一大批狂熱的粉絲,同時還以"不眠"、"臉癱"、"任何表情都像下一秒吐出來"的稱号。
網友嘲諷:每一種情緒都表現為面癱
2012年出軌白雪公主和獵人的已婚導演崩潰了,形象崩潰了。
男友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與她分手,在2013年"好萊塢最讨厭的演員"民意調查中排名第二。
在這段痛苦的時光裡,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演藝之路。
伏擊後,克裡斯汀仔細挑選角色,并試圖打破表演的天花闆。正如她自己所說,"我照亮了我的世界,看到它被燒成灰燼。"
她的大多數角色都符合她的個人品質(比如有非常"迷失"的陰郁的一面),但她通過微觀表達調整來控制不同情緒的表達。
再加上網絡評選的電影視覺,近年來精彩作品不少。而她在片中的表現也得到了大多數媒體的認可。
在《暮光之城》之後,她有一部漫畫商業喜劇《美國極限》;
還有一部精緻溫馨的家庭劇《依然愛麗絲》;
在電影中和奧斯卡獲獎朱莉安·摩爾的戲劇
還有文學電影《西爾斯·瑪麗亞》(Sils Maria),它探讨了藝術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Sils Maria"使她成為第一位在法國獲得凱撒獎的美國女演員
而憑借3D/120幀和4K分辨率,它成為電影《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戰争》技術創新的代表。
拍攝技術的變化實際上需要演員的大量表演
而且,導演們非常喜歡她。
2016年,她與Woody Allen,Assayas和Ang Lee合作。他們都沒有注意到暮光之城。
李安對她的印象來自2007年的低成本電影《野外生存》;阿薩亞斯稱贊她具有美國女演員中罕見的現代氣質;伍迪艾倫最初并不認為自己能在《咖啡公社》中飾演色彩鮮豔的女秘書,隻是在親自試鏡後才表示滿意。
《咖啡公社》中有一位女秘書瓦尼,關系複雜
這就是工作的重要性。
錢中書道:"吃了個雞蛋,為什麼你還想看到下蛋的母雞,你覺得它味道不錯?"
同樣的原則也适用于演員的職業。
即使克裡斯汀因為腿裂、出櫃、擺出臭臉、怪異的服裝等花邊而占據了新聞版面很長一段時間,導演們也一直都認可她"通過作品說話"的力量。
成功性格發展的背後,是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8小時,還有自己的"疲憊";也是一個26歲的人,嘗到了頂級名利場的味道,也遭受了一次大的背叛、嘲笑和嘲笑。
可以說,在克裡斯汀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演員如何褪去她年輕時的叛逆,并沉澱成對表演的熱情。
另一方面,艾瑪·沃森(Emma Watson)站在她這邊。
這麼多年,就連她那位名聲名鼎的赫敏,以及随後的一系列角色,或多或少都能看出兩個字——女權主義。
你可以把這些角色想象成一個理性的人,在價值觀上是獨立的,或者聰明或優秀的,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也從不屈服于權力。
這些角色就像是同一概念的複制品,你當然不能說他們是錯的,但你越看他們,你就越覺得缺少了什麼。
是的,演員身上必須有一種生動感。
那種真正流動的情感。
表演的最終目的是給觀衆的情緒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以演員要敏感,投入到情緒中去。
在《美女與野獸》中,我們再次看到一個假演員。
例如,當狼群撲來時,艾瑪露出了驚恐的表情。
但是你能感覺到懸在天平上的緊張嗎?
艾瑪的蜻蜓點綴的表演讓觀衆很難被劇情的起伏所束縛。
貝爾和野獸帶着另一個栗子第一次見面。
注意艾瑪表情的變化——
突然吃了一驚,然後驚訝的表情變得虛弱和震驚。
這與角色的心理過程相沖突。
真正的反應應該是——
因為光線昏暗,第一眼看到一張模糊的陌生面孔反射性地退了出來;意識轉過來的下一秒,是一個怪物,開始感到驚訝。
情緒從弱到強。
這一點,原版動畫表現得很好——
貝爾先是退後一步,捂住嘴巴,然後驚恐地把頭扭到一邊。
有人會說,艾瑪不怕狼,不怕怪物,這是她對那個時代女性勇敢的诠釋。
抱歉,這不是勇敢,而是麻木不仁。
勇敢是他顯然太害怕了,不敢這樣做,他願意站起來拯救他的父親。
但看着艾瑪,你有一種錯覺,她似乎從一開始就知道狼不能殺死她,怪物是多爾金的王子,王子死後會複活。
是以,她從不害怕。
艾瑪和角色之間總是有一堵牆。
這堵牆是她為自己設定的人。
我們知道,"演員"和"偶像"的差別在于,前者賣作品,後者賣人。
"人性化設計"大多與表現無關(如"外表"、"個性"、"出身"等特征),主要賣點是與粉絲的"共情"。
而人類設計的統一性也決定了它的高風險。雖然粉末速度快,但一旦做出任何與人類設計不一緻的行為,很容易引起粉絲反刍;
對于演員來說,人類設計最大的危害還在于它限制了遊戲的方式。觀衆對自己個性的印象越深,他對作品形象的感受就越少。
艾瑪不斷商定的選擇标準不得不讓我們懷疑她是否對這個角色感興趣,或者這個角色背後的意義。
她更關心的是什麼?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也是哈凡,我喜歡《赫敏》,就連不再愛艾瑪·沃森的人,也要承認她的美貌、才華和對女權運動的貢獻。
然而,即使你愛艾瑪·沃森,也很難說她是一個好演員。
在我看來,一個演員真正應該把他或她的思想投入到他或她的工作中。
工作為 1,工作外部的聲音為 0。
首先有一個1,然後一個0是有意義的。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晚年緻力于共同利益,為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兒童競選,但當我們想到她時,我們也會想到"羅馬假日","蒂芙尼的早餐"和"森林夫人"。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對女權主義同樣聰明和直言不諱,但她承認,對"花瓶"的恐懼困擾了她很長時間,"即使在畢業12年後,我仍然懷疑自己的價值。最終,是與一隻"黑天鵝"一起直面自卑,驅散疑慮,完成轉型。
在這個時代,一個"你知道他有多努力"的流量偶像,隻需要計算、創造動力,造就一個用自己的作品說話的好演員,離不開真誠和熱度。
艾瑪·沃森現在缺乏的不是抽象的、體面的價值觀。
她缺乏的是一種非理性的,甚至是失控的替代感,以取代一個特定的,古怪的角色。
就像你好!樹先生"王寶強的手不時翹起,卻無處可放。
這就像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在《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中山體滑坡的呐喊一樣。
就像《西遊記》中朱寅心灰意冷的淚水一樣。
歸根結底,我們愛一個人(演員)是通過愛他或她真實而可感覺的血肉,而不是愛他或她所依附的愛的概念。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毒舌電影原創,微信号:dsmovie
微信搜尋如下:毒舌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