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弗朗索瓦·歐容從業30多年來創作的第19部長片,《85年盛夏》本可能是他的第一部電影。它改編自艾登·錢伯斯的小說《少年盟約》(La Danse du coucou),也被譯作《在我的墳墓上跳舞》。1985年,18歲的歐容第一次讀到這部小說就被觸動,希望将它拍成自己的電影處女作。
“當時的我太靠近角色,沒有足夠的距離”,歐容曾在采訪中這樣解釋自己30多年後才實作這個電影夢的原因,适逢他拍完題材較為沉重的《感謝上帝》,認為接下來“可能拍一部同時期的陽光青春電影比較好”。

《85年盛夏》
“如果你不想聽這個我認識的屍體生前的故事,如果你不想知道他和我之間發生了什麼,他是如何變成屍體的,你最好就此打住,這個故事不适合你。”主角亞裡克斯的這段獨白,仿佛一種帶有挑釁意味的勸退、一個欲擒故縱的陷阱,也恰當解釋了歐容概念中的“陽光青春”。
雖已入圍2020年戛納電影節官方單元,但目前影片在IMDB和豆瓣6.9的評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它對觀衆勸退的成效。不過,沒有“勸退”,就不“歐容”了。
影片講述了1985年盛夏的諾曼底海濱,兩個男孩之間發生的故事。影片的兩條線索構築起雙重叙事時空:一重是現在時,從亞曆克斯因損毀墳墓被起訴的危機展開;另一重是過去時,以亞曆克斯的口吻回顧16歲的自己和18歲的戴維曆時6周、愛恨情仇、最終陰陽兩隔的悲劇故事。
而連接配接兩個時空的,是夫妻間的一句誓言,如果戴維先死去,亞曆克斯要在他的墳墓跳舞。當誓言變成谶語,亞曆克斯就像在講述一則以第一人稱叙事的寓言。而亞曆克斯自己創作的小說也是一層隐藏的叙事空間,這是歐容慣用的手法之一,在他之前的作品《遊泳池》和《登堂入室》中,影片主角創作的小說空間和真實世界甚至真假難辨。
《登堂入室》
很多人将近年來被熱議的同性題材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拿來和《85年盛夏》進行類比,兩者其實是霄壤之别。前者就像一場夏日情人夢,後者則是又一部典型的歐容“黑童話”。片中兩位美少年的美好情愫不過昙花一現,當戴維的意外死亡讓這一切戛然而止,影片才過去一半時間,後面的篇幅,留給了亞曆克斯履約的曲折過程。這也是片中具有典型歐容特征之處,歐容電影的美,從來就是用來被打破的,然後再試圖在一地碎片中重建。
我第一次被歐容的電影驚豔到,是他的《八美圖》,自此有一種印象深植于我的腦海——甜餅幹和奶油裝飾的黑魔法之家。即便在看過他更多作品之後,這個形象仍然揮之不去。歐容電影的視聽語言呈現出學院風的考究,畫面色彩明快居多,而其中包裹的内容卻常常讓人感到不寒而栗、匪夷所思。
《八美圖》
《85年盛夏》中,16毫米膠片重制的複古色調,還原了上世紀80年代法國的海濱風情,少年青春洋溢的面龐,光影精雕細琢的胴體線條,空氣裡摻雜着荷爾蒙勃發的粗犷和戀人間心細如發的微妙……不過,這一切都将被死神剝奪,“在我的墳墓上跳舞”才是重頭戲。
早在1988年歐容的默片習作《全家福》中,就由歐容的家人傾情出演,講述了冷血少年手刃全家,然後拍下“全家福”的故事。其後,愛和死就成為歐容電影中最常見的元素。在他的電影世界,死亡是大機率事件,除此之外,還有從死亡引申出的毀滅、破滅。《85年盛夏》中亞曆克斯對死亡話題的癡迷,也是歐容自身的一道投影。
《全家福》
而說到愛,歐容的電影裡,愛則無處不在又遁于無形,可以彌合一切,反手又輕而易舉地摧毀世界,讓故事極富戲劇性且暗含隐喻。這種愛可以超越年齡、性别、國籍、種族、倫理……在歐容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失魂家族》中,甚至嘗試了跨物種的緻命吸引,在一隻小白鼠的誘惑和催化下,家裡的每個人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進而引出一系列的悲喜故事。
《失魂家族》
作為一位高産的電影導演,歐容的每部作品都彰顯着獨特的創作風格,又無一例外地給它們都烙上了深刻的歐容印記。直到《85年盛夏》,是一種回歸,也是一種總結,歐容自己将其定義為“獻給青少年時期的自己”。依照我的了解,這就像他以往創作中用角色的寫作構築一重空間一樣,歐容在這部電影裡也隐藏了一層叙事空間,它有時隐藏在亞曆克斯的視角,有時則跟随戴維,這層空間包含歐容對原著小說的讀解,也寄托了自己對青蔥歲月的情愫,它們和影片的内容形成互文。
對于亞曆克斯和戴維之間的少年之戀,你或許覺得這個故事有些潦草,元素有些繁雜,人物情感線索也千頭萬緒,萬衆期待的純愛其實脆弱不堪,最後還要加入歐容電影裡常見的男性異裝橋段,但這一切都在不斷提醒着你,你在觀看一部歐容的電影。
亞曆克斯經曆了愛的破滅,戴維曾愛他,但也愛自由,片尾亞曆克斯新戀情的可能又消解了他自始至終的癡情形象,每一種愛都很夢幻,也很真實,隻因為它的主體,是不完美的人類。
歐容的電影世界是複雜多義的,有時魔幻比現實更讓人信服,有時情到濃時一片肅殺,而死亡倒不乏幽默。愛是限制還是自由?愛有沒有界限和規則?人應該忠于欲望還是道德……歐容從來隻負責抛出問題,從不親自站隊。或者換個角度來說,他的電影本身即是複雜問題的解答過程,謎底就在每個觀衆心裡。
文 | 梁坤 編輯 | 陳凱一
本文系獨家原創内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