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言:何為語言類電影?簡單的講就是:說!說!說!這裡的說包括旁白,包括聊天對話;包括畫内的,包括畫外的...總之一句話,去了語言,那這些電影就什麼都不是了。估計有人會疑問,這種電影能好看嗎?答案該是肯定的,以下推薦10+2部電影(包括兩部舞台劇式的電影)非但不乏味,反而其語言中的戲劇張力和沖突沖突毫不亞于那些商業動作片。它們無疑也都成了電影史的經典之作,斬獲了各類國際電影大獎…
到底人類的語言裡藏着多大的魅力,一看便知。
“星期五文藝”上片——
1、《奪魂索》(1948)
原名:Rope
導演:阿爾佛雷德·希區柯克
國家:英國

「推薦語」一間屋子,一個鏡頭,兩個男人從頭聊到尾,聊着聊着就把一件謀殺案聊得水落石出了。這部電影即便拍攝于七十年前,但仍具有很強的實驗性。
2、《十二怒漢》(1957)
原名:12 Angry Men
導演:西德尼·呂美特
國家:美國
「推薦語」這是一部真正用語言描繪出了美國陪審團制度的電影。而電影中的對話所制造出來的沖突沖突與戲劇張力讓電影精彩度十足。
3、《靈欲春宵》(1966)
原名: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導演:邁克·尼科爾斯
「推薦語」看這部電影你不光能欣賞到演員超強的演技與節奏把控能力,還能通過那些大段的語言對白窺視到一對标準美國中産夫妻其面臨的内部沖突。
4、《與安德烈晚餐》(1981)
原名:My Dinner with Andre
導演:路易·馬勒
「推薦語」這是一部徹頭徹尾在餐桌上聊天的電影,不光聊得多,聊得還快,充滿了辯證與思考。如果你能過了打瞌睡這關,相信電影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多啟發。
5、《落水狗》(1992)
原名:Reservoir Dogs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推薦語」這是一部用語言來推動情節發展的黑色幽默片。昆汀的電影自然少不了說說說,雖然荒誕式的瞎聊居多,但你卻能從中獲得太多瞎聊的樂趣了。
6、《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007)
原名:The Man from Earth
導演:理查德·沙因克曼
「推薦語」試想,夕陽西下,一群大學教授圍坐在屋子裡,點起火爐,喝着酒聊着天,從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故再到宗教曆史...這是一部如此讓人惬意的電影,惬意的象趴在溫暖的被窩裡做了場前世今生的美夢。
7、《社交網絡》(2010)
原名:The Social Network
導演:大衛·芬奇
「推薦語」這部電影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快”,剪輯快、動作快、說話快、情節進展快。當然“語言”在電影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能跟上它的節奏,這是一部絕對精彩的以網絡奇才“馬克·紮克伯格”為藍本的傳記電影。
8、《冬眠》(2014)
原名:Kış Uykusu
導演:努裡·比格·錫蘭
國家:土耳其
「推薦語」在遠離城市的一個小旅館裡,兩個主人(同時也是情侶)無時不在聊着,而他們的聊天,便是揭露其之間不同階層沖突并最終導緻其分崩離析的導火索。電影時長超過三個小時,但情節卻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很難想象這樣一部電影導演竟是通過聊天方式完成的。
9、《完美陌生人》(2016)
原名:Perfetti sconosciuti
導演:保羅·格諾維塞
國家:意大利
「推薦語」說到拉呱聊天,哪能少的了意大利人!這部《完美陌生人》通篇就是在一張飯桌上完成的——幾家人聚會,一邊吃一邊聊,聊着聊着就聊出事了...
10、《編劇工坊》(2017)
原名:L'Atelier
導演:勞倫·岡泰
國家:法國
「推薦語」這部電影對文學藝術裡的犯罪心理與現實中的犯罪心理做出了新穎而荒誕的對比,而這種對比便是通過一群學習編劇的學生與老師間的對話展露出來的。此片正是那個《高中課堂》的導演拍的,他的對話戲絕對獨到。
+1、《推銷員之死》(1985)
原名:Death of a Salesman
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
「推薦語」電影根據經典舞台劇腳本《推銷員之死》改編。既然跟舞台劇挂邊,那自然少不了大段的台詞。值得一提的是,達斯汀·霍夫曼的電影式表演讓這部電影别具一格。
+2、《狗鎮》(2003)
原名:Dogville
導演:拉斯·馮·提爾
國家:丹麥
「推薦語」這部實驗性電影在錄影機前直接進行了舞台式的搭景,同時又進行了電影式的表演與剪輯。讓你既能找到舞台劇那種現場的魅力表演,又能感受電影般的視角變化。
與我們一起觀看經典電影,請關注星期五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