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針對投稿标題軍事相關活動,"尋找真正的訣竅"。
對于20世紀60年代法國制作的"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相信對于我們國内大多數軍迷來說,或者更為熟悉,主要是因為在1980年代,我們專門從法國引進了這架武裝直升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小羚羊》武裝直升機頻繁出現在各種與我國有關的軍事出版物上, 它的造型和作用引起了衆多軍迷的廣泛興趣!讓我們來看看這款經典輕量級國術的表現參數:

"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
首先,"小羚羊"在動力方面裝備了"阿斯泰爾阻力"XIVM渦輪軸,這款發動機可以提供640KW的動力,雖然動力不是很突出,但考慮到直升機緊湊的機身也足夠了!
《小羚羊》
"小羚羊"武裝直升機的機身長度為9.53m,在直升機家族中,屬于标準的小型可愛型直升機,其标準射程為710km,在這個範圍内,這架武裝直升機的主要任務是空的地面打擊,其最大外部載荷約為700公斤,在此基礎上, 有兩種武器懸挂點,可以用來安裝68mm或70mm火箭吊艙,而引進的中國"小羚羊"直升機還可以安裝4枚"紅箭"-8反坦克飛彈(在放棄外部火箭吊艙的前提下)!
小羚羊發射飛彈
作為武器投送和發射平台,武裝直升機火控系統是使用全天候瞄準的裝置,這種裝置在20世紀70年代可以說是比較好的裝置,導航裝置是使用無線羅盤,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實作自動駕駛,在機載雷達中,"小羚羊"配備了AWARE-3雷達報警接收器和雷射導軌, 總之,當法國人研制出這架直升機時,可以說是非常受歡迎,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飛機總數已經超過1200架,這足以說明這架直升機是多麼的受歡迎和喜愛是多麼的普及!
中東戰場上的小羚羊
而我國在1980年代也成功地從法國購買了這架武裝直升機,幾十年來,"小羚羊"武裝直升機一直在我軍服役,已經慢慢成為訓練飛行員的平台,但是有一個問題吸引了我們廣大軍迷的注意,那就是雖然我們引進了這架直升機幾十年, 但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直升機裝備平台上,還沒有出現過"小羚羊"和"小羚羊"相同或相似的直升機平台,那麼當我們從法國購買這架直升機時,為什麼不直接複制或反向研發呢?這似乎也不符合我們軍工的作風!
運往我國的小羚羊
慶輝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價格問題。
在1980年代,我們從法國購買了"小羚羊"的單機價格約為70萬美元,今天看來這個數字和金額并沒有那麼大,但我們應該知道,正是1980年代,中國的外匯存底大概隻有1萬左右,在這樣的時期,如果我們從法國花很多錢購買大量這樣的武裝直升機, 也是很不現實的!
出現在我國的小羚羊直升機上
第二:功能性。
我們一開始就說過,"小羚羊"這架武裝直升機主要負責對地攻擊能力,特别是對地面裝甲部隊,但對于當時的我國來說,裝甲作戰的主要假想敵人其實來自北方,如果真的發展起來要與對方作戰的裝甲群, 說實話,這架輕型武裝直升機不太可能發揮太大的威力,因為對方的裝甲群太大了,控制能力很強。即使我國用武裝直升機數量的優勢來彌補,犧牲也是我們負擔不起的,因為畢竟"小羚羊"是輕型武裝直升機,其作戰能力對一個作戰機關也可以,但如果對付一個強大的裝甲部隊群,那就太多了,也不夠了。
小羚羊的作戰能力有限
第三:定位問題。
對于像我們這樣的陸上強國來說,輕型武裝直升機的發揮空間相對有限,對于我們來說,從我們自己的情況來看,我們當然需要中型或重型武裝直升機,隻有這樣的模式,才能在未來有更偉大、更廣闊的世界來發揮其作戰能力,而很明顯,"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并不符合這一定位。
綜合以上3點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像"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國家來說,更多的應該應用于特種作戰領域,而在未來更加廣闊、巨大的戰場上,這架小型武裝直升機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不大, 是以我們為什麼不模仿,甚至逆向研究這架武裝直升機也是可以了解的,我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