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鳥是依靠濕地生存的鳥類。天鵝,蟋蟀,鴨子,蟋蟀,蜻蜓,火烈鳥,鶴,野雞,蛞蝓等被稱為水鳥。
中國的水鳥種類繁多,分布在亞洲的絕大多數水鳥都記錄在中國。例如,在亞洲50多種瀕危水鳥中,中國有40多種,世界上有166種鴨子,中國有40多種,中國有9種鶴。
我國位于東亞-澳洲、中亞-南亞、西亞-東非等全球候鳥遷徙路線,每年通過我國候鳥種類繁多,數量衆多,包括大量的水鳥、蕨類、鶴類、蕨類、海鷗等都是重要的國際遷徙物種。在每年的遷徙潮中,偶爾會有一些在中國從未見過的鳥類。
濕地是水鳥的家園。我國濕地豐富多樣,擁有1.8萬公裡的大陸海岸線、7600多個近海島嶼、14000公裡的海島岸線、長江、黃河等大河、鄱陽湖、洞庭湖、青海湖等大型湖泊,多樣化的濕地将陸地、天空、水體連接配接在一起,形成各種生境, 為各種水鳥提供适宜的遷徙站、栖息地、越冬和繁殖地。

白頸蜻蜓,發現于雲南。攝影/李偉雄
自2000年以來,中國發現了數十項新的水鳥記錄。
鴕鳥水鳥有更多的新記錄。中國是候鳥遷徙的最重要國家。在遷徙過程中,他們需要在中國境内停下來,吃掉并補充能量。黃海生态區(包括黃海和渤海)豐富的潮間帶是候鳥北向南遷徙的重要停靠站和補給站。
對于許多鴕鳥來說,中國東海岸是它們唯一可以停留的地方。每年3月至5月或8月至10月,江蘇,山東,天津和遼甯的海岸線都有機會看到成千上萬的蕨類植物聚集在海灘上的壯觀景象。他們在泥漿中尋找螃蟹,蠕蟲,軟體動物和昆蟲。
鴨子在新的中國鳥類記錄中值得一提。東亞-澳洲的遷徙路線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些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鴨子之一,如綠頭鴨主要分布在中國是極其危險的物種,也主要分布在中國,中國秋沙鴨在世界上隻有3000多隻。此外,還有一些物種隻在這條遷徙路線上發現,如紅磡、Ymma,它們在中國分布廣泛,較為常見,但中國以外的分布極其有限。
近年來,有四種新品種的鴕鳥形鴨出現了新的記錄:白翅鴨,加拿大黑鳥,小型美洲黑鳥和白頰黑鳥。其中,加拿大黑蛞蝓、小型美洲黑蛞蝓、白頰黑蛞蝓都是在冬季或遷徙季節在中國。在中國雲南已經記錄了白翅鴨,這可能是它們的新分布,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 它們已經在雲南栖息了一段時間,直到最近幾年才被發現。
新的水鳥分布記錄不僅在福建、天津、河北等東部沿海地區,在遠離海洋的新疆,還有五項新的水鳥記錄。中國在新疆新記錄的五種水鳥是侏羅紀,印度一,黑翅燕麥,黃頰小麥雞和白尾小麥雞。侏羅紀喜歡在沿海地區,湖泊,池塘和三角洲上空低空飛行, 在海上。在新疆,它們整合了數十個僅出現在瑪納斯河流域的濕地。
預計在中國的土地上将看到更多的水鳥,更多的鳥類将出生并創造新的記錄。(編輯:李思琪;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