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餘年持續開展生态修複 滇池物種數大幅增長

十餘年持續開展生态修複 滇池物種數大幅增長

綠頭鴨。

十餘年持續開展生态修複 滇池物種數大幅增長

研究小組在魚池盆地拍攝了成群的五顔六色的色彩。攝影:雲南省保護與治理基金會

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屆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在昆明舉行。COP15位于昆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際社會對昆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可,而昆明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是昆馳族。

如今,被譽為"水質試金石"的海花椰菜在池塘表面盛開,瀕危級池塘獨特種的淺灘、雲南淺唇魚、銀白魚在池塘内實作人工繁殖和放生,黑草、蚱蚴、彩色蛞蝓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在湖岸栖息地, 覓食、重型建築、牡丹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也在池塘再生盆地...這種對比反映了池塘生态修複和保護管理的顯著成效。

十餘年打造"肺"造"腎"

5.4萬畝濕地改善衛馳湖畔生态

昆明開裂肚魚巢,原始的海花椰菜群落,觀鳥閣樓,軟體動物水域濕地,鳥類海灘,由碎木制成的有機生物小徑,基本的農田景觀......寶豐半島濕地位于cop15戶外展覽和展覽項目之一的鹽池東岸,擁有美麗的風景和綠樹,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聚集在這裡,體驗昆明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遊泳池的美麗。

寶豐半島濕地占地1633.8畝,将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考慮,緻力于打造人與自然自然濕地和諧共生,恢複和保護湖畔生物多樣性,展現了COP15的主題——"生态文明:建構人間生命共同體"。這裡種植了12個植物群落、101種植物,通過恢複光照沙灘、草叢、林帶,吸引鳥類群落主要涉及家禽,通過人工養殖和播種,孵化獨特的魚塘,利用現有池塘、農田建設農田和濕地生态恢複區,充分展示了"四環稻、萬清沙", 九夏三春柳"在原有的湖畔生态系統中。

寶豐半島濕地是昆明努力推進池塘保護管理、生态恢複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縮影。

濕地和森林、海洋和世界三大生态系統。濕地是具有許多獨特功能的生态系統,不僅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護生态平衡、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随之而來的節水、防汛抗旱、污染退化、氣候調節、地下水補充、土壤侵蝕控制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為了修複湖濱的生态環境,2003年,昆明開始建設湖濱縣湖畔生态濕地。十多年來,昆明在5.4萬畝内開展了"退塘、退耕地、查漏、退林、護湖、護湖"工作,拆除生态修複核心區人造建築等工作,在湖岸建設和恢複良性生态系統, 并逐漸對湖畔濕地進行改造更新,清除防波堤,使污染源源退出,使親水空間的人為幹預合理化,最大限度地自然恢複,在湖泊曆史上的演進中首次實作了"進湖退"。

要建設"肺"造"腎"濕地建設,使水、土、植物友好交流,不斷消化富含養分、氮磷的水,不斷淨化池塘的水質。如今,湖畔已建成平均寬度約200米的封閉式生态帶,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為主、結構完整、功能完善的湖畔生态綠化屏障;

這個數字在十年内急劇增加

威市盆地生物多樣性呈可喜趨勢

為了解微馳盆地生物多樣性現狀,2020年3月至今年8月,由雲南省威馳保護與治理基金會、西南林業大學、昆明魚池高原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牽頭開展的"微池流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覆寫物種生物多樣性, 景觀、生态系統、基因四個層次,已成為惠市盆地首個全方位、多學科的科研攻關。

"從研究結果來看,魚池盆地物種多樣性豐富,生态系統類型、景觀格局變化,城市周邊植被恢複得更快更好。雲南省林業草原科學院研究組組長、教授、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楊玉明說。

在植物方面,根據雲南植被分類的原則和體系,課題組調查了7種植被類型、8種植被亞型和35組,與2010年濕地保護區調查結果相比,自然植被增加了2種植被類型、3種植被亞型和21組。同時,植被物種組成較為豐富,共有165種養護植物674種1682種,增加18節272種979種。"在研究中,我們還發現,魚池盆地植物的獨特物種豐富比重比較高,共研究了10屬的特有植物,與2010年相比,新增了金鐵鎖屬、菊花屬、菊花屬、紫草屬長冠苔藓屬、短檐苔藓屬、 箭竹屬7個獨特屬;調查的受訪者數量是2010年的2.6倍,增加了403株。"楊玉明說。更令人欣慰的是,研究組還發現了金鐵鎖、金荞麥、大葉桦樹、大花香季、重型建築、春蘭花、線闆泉蘭花、牡丹、黃牡丹9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以及長梗潤南、裂果漆、玉瑞香、梅花稻樹、紫金龍5種雲南省III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 這些在2010年沒有調查。

在陸生脊椎動物方面,研究小組記錄了8種哺乳動物,66種哺乳動物,17種鳥類,311種60種鳥類,33種爬行動物和19種兩栖動物。"鳥類的數量顯着增加,特别是水禽,新記錄的印度池塘中有11種鳥類,彩色,斑塊,三趾桦,水獺,小桦樹,黑腹,中灘,成石,綠頭鴨和紫色澆水雞都出現在湖畔帶。楊玉明說,近年來,昆明在保護森林和野生動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樹莢、豹貓、幾隻松鼠、雲南兔等小動物比較普遍,野豬、紅鲱等大中型動物也在慢慢恢複。

雜草池一直是淡水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之一。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人工繁育、增殖和釋放本土物種,池塘獨特物種——池塘金線的瀕危狀态得到改善,盤龍河上遊支流形成了穩定的野生種群;雲南輕唇魚是池塘的本土魚類,将首次增殖和釋放,2019年将被IUCN列為池塘瀕危物種。

"我們可以看到Weichi盆地生物多樣性的可喜趨勢。楊玉明表示,衛市盆地浮遊植物多樣性有所改善,當地水域出現快樂水種,雖然湖底栖動物的數量和多樣性仍然不足,但近年來,抗污染物種數量明顯減少,湖畔地區開始出現軟體動物 苦草在當地水域也有自然分布。(昆明日報記者 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