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這篇文章隻要把腳從天上包起來,長篇文章不耐煩的人勸回,謝謝。
每年的5月8日,馮叔叔都會寫鄧立軍的紀念文字。
今年該寫什麼?
前一天,2021年4月27日,是鄧立軍非常特别的專輯《Inoubliable》發行20周年。
然後從此記錄中将其登出。
馮叔叔手裡拿着一張香港版的唱片。

香港版封底。
正如你所看到的,這張專輯是由TNT在香港制作的,由台灣的普京通訊公司(也被稱為鄧的公司)發行。1999年,環球唱片收購了鄧立軍的老東家寶麗來,後者至今仍使用粉絲們熟悉的品牌。
唱片盤使用鄧立軍心愛的紫色。
這本小冊子非常詳細地講述了這張唱片的起源和制作,其中包含許多珍貴的照片。
另一本紫色小冊子講述了制作起源的故事,其中包括所有歌曲的歌詞。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鄧立軍就曾向弟弟鄧長喜提到,想做一張老歌的新專輯,并在籌備中。鄧立軍處于半退休狀态,長期居住在法國後,聲音不是很好,鄧長熙也不太在意這件事。
1995年5月8日,鄧立軍在泰國清邁突然去世。年底,鄧長熙到法國組織鄧立軍文物,找到了一些錄音樣本,是一些中英文歌曲,鄧長喜隻記得新唱的老歌那件事。但鄧立軍死後不久,悲痛欲絕的鄧長熙并不想發行唱片。
這些中文歌曲由鄧立軍于1980年代末在香港新月曆工作室錄制,并于1990年代初在法國錄制。
四五年後,心情平靜的鄧長喜決定讓更多的人聽到錄音。但這些錄音太簡單了,但鄧麗君的歌聲和極其簡單的伴奏,是以鄧長喜找了台灣音樂大師李守全來制作。李守權回憶說,他剛進線的時候,在拍了蘇薇的《同月光》之後,第一次見到已經是巨星的鄧立軍,是在劉文正家,但兩人從未合作過。沒想到,鄧立軍死了,卻有這樣的命運。
2001年,李守權先生就節目對王明軒和李小天進行了采訪,描述了制作唱片的過程。
這張專輯于2001年春節後在新加坡開始制作,并于3月在北京錄制了樂團的中文部分。最終的總混音項目交給了鄧立軍的前日本合作者Mammo Zhengsan完成。
2001年4月27日,《Inoubliable》發行,在唱片業和歌迷中引起了轟動。因為鄧立軍在這張唱片裡,不是熟悉的嗓音,而是在一種非常輕松的錄音狀态下,甚至相當随意。盡管如此,很難聽出在如此随意的狀态下,它是如何成為一種不同的自然美景。(下面有試鏡)
内地知名音樂雜志《視聽世界》于2001年7月(上圖)上調版号,用整版介紹這張鄧立君的"新"唱片,馮叔叔多年來搬過無數次家,或保留該雜志。
根據雜志的制作周期,雜志在2001年5月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樣品,7月走出街頭,現在非常快。
除了台版和港版的《無恥之徒》外,第一版還被天龍壓制,非常罕見。
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唱片也發行了兩個大陸版。
2001年,"Inoubliable"由全球機構于中國大陸推出并釋出。但這個版本删除了親密版的《恨不遇見未婚》,曲目變成了11首歌。多年來,這個版本已經被瘾君子們扼殺了。然而,這個版本被證明是最難找到的,而且很早就絕版了。
同年,鄧小平旗下的普金和環球唱片公司發行了全球限量發行的3000套《鄧麗君音樂手》10CD,其中一張是《難忘的無形》。。2008年專輯被引入大陸,唱片數量成7CD,第四張其實是"難忘的Inoubliable",這次終于全部收錄正确。
多年來,環球影業制作了各種格式的"難忘"版本,例如幾乎最高規格的SHM-SACD版本,全球限量僅為500份。
在日本印刷的限量版黑膠唱片。
好了,現在才進入題材,從這裡面的中國歌曲,聊聊鄧立軍和老上海音樂的命運。
第一首歌《愛不愛》取自著名導演陶琴1967年的電影《愛不愛》為邵氏,陶琴親筆作詞,著名作曲家王涪陵作曲,古梅首演唱。
古梅是香港作曲家谷家慧的妹妹,是1960年代許多香港名片的幕後推手,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畫家和傳奇人物。
《無情》的作曲家王涪陵出生于上海,在上海學習音樂,是以他的作品帶有濃郁的老上海風味。他于1980年代末去世,創作了多首著名歌曲,包括《我的中國心》、《南平晚鐘》和《今夜是多麼珍貴》。
《愛不愛》的影響力有多大,多年後,爾東升的名片《新不能愛》就是以它的名字延伸出來的,當然,也産生了另一首經典歌曲《新不能愛》。
第二首歌《人臉的桃花》,由堂級詞曲作者陳蝴蝶、著名詞曲作者姚敏的歌聲創作,原曲是姚麗之後的一代歌曲,鄧麗君是她的超級粉絲。
鄧麗君本人非常喜歡這首歌,以至于在1992年她發行了一張名為"難忘的鄧麗君"的專輯,其中包括"人臉上的桃花"和"難忘的Inoubliable"專輯作為重新伴奏的版本。
因為那段糟糕的歲月,鄧立軍用年輕時拍攝的照片作為封面做了唱片,但隻有《難忘的天壇》用的是當時拍攝的照片。
1967年,鄧立軍正式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專輯。那一年,姚敏去世了,他的妹妹姚麗很傷心,于是退出了音樂界。
姚瑤是上海著名的七首歌曲之一,包括周偉、白紅、于秋霞、姚麗、白光、李香蘭、吳維音。姚立于2019年7月19日去世,享年96歲,是七首逝歌中最後一首。(下圖中沒有吳維銀,她當時沒有出來)
鄧麗君的父親是姚麗的粉絲,她剛進入音樂舞台,父親說,你想唱一首好歌,你得去見姚麗。1970年,乖巧的鄧立軍去香港演出時,與歌手吳景賢(《星星知道我的心》中的古秋夏)相識于姚立和陳蝴蝶。自1969年以來,姚立一直擔任公司的主管,并培養了許多流行歌手。
當時,他們聚集在尖沙咀的金屋餐廳,下圖為鄧立軍和吳景賢,姚麗、陳蝶,然後是香港歌手陳秀怡。
鄧立軍于1967年在宇宙唱片公司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專輯《鳳陽花鼓》,其中包括姚俪的《桃花河》中的一首歌。
《淘花江》是1956年由王晶的父親王天琳執導的著名電影,愛上了當時非常受歡迎的女演員,由著名演員羅偉和陳厚主演。
歌曲《桃花河》出自影片經典的橋段。
而那一年,但大家都愛玩這部電影,大多是姚麗在幕後唱歌。
1960年,他主演了王天林的《走進房間》,其中他唱了《人生是一出戲》,姚俪在幕後演唱。這部電影的編劇是陳蝴蝶,他寫了姚敏的歌《人生就是戲劇》。
而鄧立軍在他的第二張唱片《寶貝的心痛》中,就歌曲姚麗的《人生是一出戲》。但其實大部分大陸歌迷都知道這首歌,就是蔡琴的版本。
姚俪還有一首著名的《與星共舞》,演唱自美國歌手帕蒂·佩奇的《變變夥伴》,中文的歌詞是秦觀(應該是姚敏的筆名),英文原文是Joseph Darion,由Lawrence Coleman作曲。
1986年春節,鄧立軍在台灣《台灣電視台》新年特輯中演唱了《與眼淚共舞》這首歌,但歌曲沒有錄制。
此外,鄧立軍1983年5月出版的粵語專輯《走生命之路》《東山雨西山》,其實就是粵語版的名曲《蘇州河濱》。《蘇州河濱》是陳格新、姚敏和姚莉兄妹的一首歌,也是一首"很上海"的歌。
第三首歌《恨不相遇,當你沒有結婚》,是姚敏的歌曲作品,原曲是非常有傳奇色彩的李香蘭(山口素子飾)。這張專輯的第11張專輯是《HateFul Not Married》的優雅版本。
關于鄧麗君和李香蘭在上海的命運,非常值得一說。
李香蘭從1930年代到1940年代是一位非常特别的電影明星和歌手,原來是日本人,後來改名為李香蘭,是的,她是張學友的名曲《李香蘭》那李香蘭。
李香蘭以性感美貌著稱,她的歌唱範圍也很廣,是少有的全能藝人。
李香蘭最著名的歌曲是《夜來湘》。這首歌是1944年初秋由中國流行音樂的先驅李金光先生創作的。後來,"夜香"上标出了黃清石、曲金玉,是他的筆名。
但寫完之後,他把自己熟悉的上海女歌手去試鏡,包括周薇、姚莉、秋霞,都是因為範圍太廣。就在這時,李香蘭從東北去上海拍攝,偶然在李金光的桌子上看到了《夜到香》的歌,哼了起來,于是他錄了下來。
歌曲《夜幕降臨》真的有一種醉人的魅力,很快就流行起來。1945年,李香蘭在上海大亮劇院舉辦了一場名為《香花樣年之夜》的獨奏音樂會。但無論是中國版還是日版,都沒有逃脫禁令的命運,因為李香蘭的身份太特殊,"夜去香"的柔和風格,是定點滅意志的"全能聲音"。
如今,當公司為李香蘭錄制的老黑膠唱片時,已經賣出了天價。
1946年回國後,李香蘭仍然出版了各種日文版的《夜楸》。
回到日本後,李克強嫁給了一名外交官,進入政界,1992年退休後,他回到上海,在虹口故居前與上海居民一起演唱了《夜幕降臨》。
那麼,《夜香》在中國絕迹後就被禁止了,為什麼家喻戶曉的名字對普通阿姨來說都能唱呢?
或者感謝鄧立軍。
1978年6月,鄧立軍在日本寶麗來唱片公司發行了《Hot Singing!》。東京夜景專輯,在首張重唱的《夜來香》上。
1978年12月,香港寶麗來發行了鄧立軍的《情書》專輯《夜莺》被放到最後一首歌(B面第六首)。
當時,寶麗來在台灣還沒有公司,其在台灣的家發行都以戈林為代表,是以幾乎同時Golin的專輯《無情的荒原愛情日》也收錄了這首歌《夜香》,第四張在B面。
真好的歌,無論什麼時候塵埃落定,依然會一閃而過,《夜到香》由鄧立軍的重唱傳遍了整個華人世界,讓這首歌再次,真正在中國的地方傳到了今天。
鄧立軍有多喜歡《夜幕降臨》?1994年10月,她在日本金牛宮唱片公司發行了專輯《夜噸》,錄制了歌曲《夜到香榭麗舍大街》的中文版,并收錄在第一張唱片中。
1994年11月,在她去世前六個月,鄧麗君發行了日文版的《夜線》,這是她人生中的最後一首單曲。
《香榭麗舍之夜》也是鄧麗君演唱會的最愛,1982年香港伊麗莎白體育館演唱會,1984年台北10億掌聲演唱會和香港演唱會,1985年日本NHK最經典的演唱會等,她演唱了《夜到香》來壓軸。
1985年NHK演唱會,無論是鄧立軍的價值、歌曲藝術,還是畫面品質、音質,以及舞台效果、歌曲選編等等,都是史上最好的一場。
1994年11月,鄧麗君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演唱日版《夜香》,可以看出她的病情已經很差了,但仍然以高超的技巧和豐富的舞台經驗支撐着歌唱。
李金光是中國早期著名女歌手、電影明星黎明齊的七個叔叔,黎明的兒子陸振東曾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問七叔李金光,《夜到湘》幾十個版本,誰唱得最好?李金光毫不猶豫地回答:鄧麗君。
李香蘭于2014年9月7日去世,享年94歲。當時,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說,李香蘭女士支援和參與了戰後中日友好事業,為此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對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不幸的是,鄧麗君在1970年代和1990年代兩次來到日本,也是李香蘭活躍于日本娛樂和政治的時期,但他們從未遇到過他。
此外,專輯的第十二首歌《三年》中,著名詞曲作家李維清寫的歌詞《姚敏曲》,也是李香蘭的原創歌曲。1958年,李香蘭赴香港拍攝邵逸夫的電影《一夜風》,上海以香港著名導演薄萬倉的作品,李香蘭演唱了插曲《三年》,後來又被許多中國歌手競相演唱。
第四首歌《忘掉今晚》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另一位先驅陳格新先生的歌曲,被譽為《歌仙》,著名作品包括《夜上海》、《玫瑰玫瑰我愛你》、《飛翔的鳳凰》和《蘇州河濱》。1961年在安徽去世,享年47歲。他的兒子陳剛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珠》的作者之一。
《忘掉今晚》的原曲是繼七首歌之後上海最年長的歌手,于秋霞于2004年9月去世,享年88歲。這首歌是1943年電影"浮雲覆寫月球"的一集。
第十首歌《小窗思想》,司徒明作曲,姚敏作曲,崔平演唱。
崔平是1950年代從哈爾濱到香港的著名歌手,演唱過《今夜珍貴》、《南銀幕晚鐘》、《愛》等流行歌曲。
在此之後的"難忘無瑕",與鄧立軍等上海歌手的命運如出一轍。
你怎麼會失去你的金嗓子?
說到周偉和鄧麗君的聯系,當然也不得不提到那首名曲《什麼日子君來了》。
1937年,上海宜華電影公司推出了電影《三星伴侶月亮》,導演方培軒非常擅長歌曲電影,是以該片特别受歡迎。事實上,這是一部商業電影,由三星日贊助。
《何尼君再來》是該片的劇集之一,由當時的宜華公司編劇黃家木作曲,中國著名作曲家劉學軒作曲,片女主角周偉演唱。
說起黃家木和劉雪璇,雖然用這首歌《何天君再來》打結了婚,但後來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黃家牧在勝利後擔任公職,1947年來到台灣,後來學習國際關系和曆史,于2004年去世,享年88歲。劉學軒寫了經典的抗日戰争歌曲《長城民謠》和《流亡三部曲》,卻被《君子來了哪一天》追上了《什麼日子君來》。他于1985年去世,享年80歲。
鄧立軍曾在1985年(與張飛)和1994年兩次演唱劉學軒的抗日戰争經典《長城民謠》。
劉學軒
但其實,當劉學軒對黃家木的話感到不滿的時候。導演方培軒先讓劉雪璇寫這首歌,但未經劉學軒同意,他發現公司編劇黃家木填詞。雖然劉學軒對歌詞有很多打趣,但因為是朋友也沒有攻擊。
1939年,著名導演蔡楚生在香港拍攝了抗日戰争片《海島樂園》、《賀志君再來》一集,由著名電影明星李麗麗演唱,現場是士兵和女友告别,非常符合歌曲的情緒(很像當代"月亮走我走"的情緒)。
不過,壞了李香蘭也喜歡上了這首歌,并進行了重唱。多年後,因為《賀天君再來》這首歌,劉學軒在黑暗中深陷多年,失明,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恢複名譽。
而鄧麗君第一次重唱這首歌《何乃君歸來》,是她1967年的新處女作,宇宙唱片給她發行了第二版《鳳陽花鼓》專輯,原版《女兒圈》換成了《當你回來的時候》,這首歌其實是同一首歌版的《何乃君再來》。
"當你回來時"已經成為一種可以跳舞到社交舞蹈的舞蹈風格。
鄧立軍再次演唱《何乃君》,是1978年的《熱唱!東京夜景專輯,這是她的第一首歌"夜幕降臨"。
1984年11月,鄧立君在日本金牛宮唱片公司發行的專輯《鄧麗君全集》中,以日文版《何繼君的再來》首次亮相。
1984年12月,鄧立軍在金牛座宮發行了中文專輯《報帳》,其中包括新作《賀天君再來》的中文版。
1993年3月,鄧麗君在《她的歌-單曲合集》中重新錄制了新的中日版《哪一天回來了》。
鄧立君的版本《何天君》剛剛在大陸流傳,也被冠以"全能之聲"的稱号,隻能偷偷聽,但這首歌早已發行,成為大陸傳播最廣的鄧立軍歌曲之一。
當李香蘭的《何志君再來》被禁播時,日本著名歌手渡邊的兒子的日文版在日本瘋傳。
渡邊還用日語演唱了幾首中文相關歌曲,除了《何天君再來》和《蘇州夜歌》《夜到湘》等。
1986年,鄧立軍與渡邊合作了日本綜藝節目《賀乃鈞再來》,被稱為世紀同台。
《何倪君再來》也是鄧麗君演唱會必唱的曲目之一,從1977年日本新橋演唱會開始,幾乎每一場大型演唱會都必須演唱,在她在日本的"愛情15周年"演唱會上,她還特别提到了偉大的中國女歌手周偉。
1984年"十億掌聲"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是"什麼日子君來了"。
1957年在上海去世的周偉,享年37歲,臉色太紅了。
鄧立軍還在1982年的TVB音樂節目中演唱了周偉的《天涯女》、《四季之歌》和白光的《十聲歎息》。她還在當年在香港伊麗莎白體育館舉行的演唱會上演唱了這三首歌。
鄧立軍向周琦1937年在《路上的天使》中穿着來自中華民國的美麗禮服緻敬。
《天涯頌》《四季之歌》是由著名作家、劇作家田涵、著名作曲家何綠甯創作的。
而這首歌《歎息十》,由方志作詞,李萍作曲。
《歎息十》第一首歌在頭上很強,有一個"一代妖"叫白光。
1949年,白光在香港長城電影公司主演電影《蕩婦之心》,講述了一個女人蔡美英為了養活兒子而墜入塵土中的悲慘故事,是一部同情當時女性所發生遭遇的進步電影。
白光在片中唱着《歎息十》,是蔡美英一生悲慘命運的集中和刻畫,催人淚下,這首歌至今也一直唱過。
白光的一生經曆了上海、香港,最後退居馬來西亞,十分傳奇。她于1999年去世,享年79歲。
白光于1994年回港參加中國十大金歌頒獎典禮,巨星閃耀着光芒,徐曉峰親自為她獻花。
鄧立軍與上海和上海相關歌手一起演唱老歌。
1983年底,她15周年香港巡迴演唱會,現場演唱張璐的名曲《給我一個吻》,但這首歌在她之後沒有被收錄在任何一張唱片中。
張在上海時被稱為"廣播女王",1950年代初移居香港。1953年,李為英文歌曲《七個寂寞的日子》填了中文歌詞,名為《給我一個吻》,由張璐演唱并風靡全球。
狼叔叔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在脫口秀節目中表演了"給我一個碗"。其實,這是他拍攝《雪花秘扇》而苦學漢語的歌唱,這首歌也出現在影片中。
張璐在1970年代退出了樂壇,她還有一個歌手的兒子杜德偉。
張璐于2009年1月去世,享年77歲。她被埋葬在上海青浦區撫壽園,與鄧立軍在大陸唯一的王冠同居一地。
而說到陳與鄧麗君的關系更深,這句《愛不下去》,還特意用了陳蝴蝶服裝文字的一段話。
陳蝴蝶的話,姚敏曲的《情人的眼淚》,是王某1956年執導的電影《愛上杏花溪》,新加坡著名歌手潘秀瓊演唱。
鄧麗君沒有制作錄音室版的《情人的眼淚》,但在1983年,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一場音樂會上,有人唱了這首歌,她唱了《情人的眼淚》。(圖檔是渣滓,馮叔叔已經盡力了)
陳光誠于2007年10月在香港逝世,享年99歲。需要注意的是,多年來一直以為陳蝴蝶衣寫字,姚敏寫歌,姚立的第一首歌《春吻在我臉上》是鄧麗君演唱的,答案是否定的。
鄧麗君雖然從未去過上海,但她對上海卻非常向往。在香港的時候,她喜歡吃上海的素食餐廳龔德麟。在日本期間,她還唱了一首名為《上海之歌》(Shanghai Song)的歌曲,這首歌是關于上海街頭異國情人突然想家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馮叔叔看到了巴黎法中友好協會現任執行主席郭靜女士的一篇文章,回憶起她1990年代初在法國與鄧麗君的友誼。鄧麗君在文章中,本來打算在1992年申請簽證去上海旅行,但走到簽證處轉身放棄了(當時她想的太多了)。
如果,如果,在1992年的那天,她拿到簽證,真的來到上海呢?
曆史沒有如果。
今晚離開後,Jun又會有什麼日子再來?
溫/日落風
感謝我的朋友劉偉在寫作和于雲方面的幫助
本文中的一些圖檔來自網絡
寫作時間很匆忙,歡迎您指出自己的錯誤
感謝您寶貴時間閱讀我七千字的腳布...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