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記者嚴亮圖/醫院由受訪者提供
跌倒、骨折,情況特别複雜,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手術,但在3D列印技術的幫助下,醫生可以掌握骨折部位恢複模型,精準的術前規劃——近日,57歲的馬先生因車禍骨折,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骨科醫院)借助3D列印技術, 修複受傷部位,成功進行了精密修複手術,不僅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而且損傷也少了。
3D列印基于數字模型,由數字技術材料列印機以3D形式制成。該技術在醫療臨床中的應用,主要展現在個性化治療上,在骨科中,3D列印可以通過掃描裝置,産生所需部位精确的三維實體模型,更直覺地将患者複雜的骨骼狀況呈現在醫生面前,使術前診斷更加清晰,醫生還可以利用模型進行逼真的手術模拟, 采用内置預成型,更有針對性的處理。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脊柱科主任馬源表示,在3D列印技術成熟之前,骨科醫生在手術中主要借助X光和CT掃描等成像手段,結合患者在手術中觀察到的情況和空間想象做出判斷, 隻有反複探索會消耗大量的手術時間。
2013年,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首次在西北地區引進3D列印技術,設脊柱外科的新疆脊柱外科研究所在3D列印截肢骨科治療嚴重僵硬脊柱畸形項目中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近年來,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以3D列印為輔助手術技術,成功治愈了許多病情複雜的患者。
馬先生車禍後,左髋部骨折、左胫骨平台骨折,兩處骨折均為關節内骨折,且骨折移位明顯,需要盡快手術。

術前 X 線檢查
"考慮到髋部骨折部位的深度,周圍有許多重要的神經和血管,結構複雜,"骨科骨科外科主任李偉兵說。為了獲得馬先生骨折的三維直覺視圖,手術團隊使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受傷側骨盆的一半。
這個模型不僅馬先生的臀部面積大小"一模一樣",而且有斷裂、變形等顯示,誤差不超過0.1毫米。
采用3D列印技術制作的3D仿真模型
這樣,手術組清晰地觀察了手術過程中應避免的血管、神經等重要部位,并按照模型進行一定的手術排練,確定手術更快、更準确,減少患者手術中的失血量,預防術後并發症。
外脊柱部分使用3D列印技術成功執行多個精确的脊柱骨科。今年春天,一名16歲女孩身體一側嚴重彎曲,來到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被診斷為"青少年同源性重度脊柱側彎"。
骨科前成像圖
小女孩正處于青年發育期,病情加重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馬媛決定矯正脊柱側彎進行手術。
脊柱側彎手術的關鍵是手術中使用的内部固定器"椎弓根釘"的精确釘。馬媛說,脊柱側彎患者脊柱旋轉、變形,情況非常複雜,傳統的手術釘完全依靠外科醫生的臨床經驗,輕微的偏差可能會損害神經。
3D列印技術避免了這種傳統缺陷,一個外部脊柱手術團隊首先用薄CT掃描來獲得脊柱資料,然後通過3D列印機列印出一個1:1模型的女孩椎骨,最後通過術前設計的釘點和角度固定成模闆導管,精确釘釘, 3個半小時完成操作。
骨科後成像圖
手術後第三天,女孩在矯形器的幫助下走下地面,她"站直",手術前身高從162厘米變為174厘米。
未來,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将繼續利用3D列印技術解決臨床疑難疾病,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滿意度和幸福感。
(編輯/田琦審計/夏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