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媽媽媽媽》這部淚流滿面的電影,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共鳴。影片的很多情節,都真實地再現了我們真實家庭關系中的一些問題,而讓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兩句台詞,就是張薇在片頭對伊萬說的話:
你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有一個幻想中的妻子,她應該喜歡什麼,讨厭什麼,怎麼說話,你都準備好了,為什麼你要無情地改變我?這麼多年過去了,你難道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所認為的我嗎?
然後伊萬對他的母親說了同樣的話:
這就是問題所在,你生活在一個幻想中的兒子,為什麼你繼續改造我,這麼多年,你沒發現,我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
這很像我們的現實生活,不是嗎?我們中有多少人正在我們的關系中上演轉型和重塑的戲劇?
<h1級"pgc-h-right-arrow">愛愛它是什麼,而不是我想要它是什麼</h1>
我們每個人都愛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伴侶,但同時我們生活在一個幻想中的孩子,父母,伴侶,當外界的行為不符合我們心中的理想時,我們将無法改變他,使其符合我們心中幻想的形象, 我們看不見他的真面目,也聽不到他到底說了什麼。
但每一次努力的改變,其實都是在說,我隻愛一部分,另一部分不被接受。作為母親,你說: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努力學習,不進步。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調皮的不服從。作為丈夫,你說:我愛你,但愛你肥胖的身體。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說話的方式。也許當我們要改革的時候,是在"為了你好"的旗幟下,卻沒有管理得多麼宏偉,本質上我沒有接受你本來的樣子。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無條件的愛,渴望被真正看到,而每一次我們被改變,都會帶來心碎,因為你不像你一樣愛我,你不愛我,我為什麼要聽你的話?其實這種轉變永遠不會帶來改變,但哪裡有轉變,哪裡就有阻力,就導緻了本該被愛的關系變成愛與殺戮,就像片中伊萬和母親的關系一樣,伊萬和妻子張薇的關系,明明相愛,最後想要逃避。
如果我們真的愛一個人,我們必須愛他,就像他一樣,愛他一切,包括缺點,因為那些缺點也是那個人的一部分。愛從不試圖改變,它是寬容,尊重和接受。
《母親》電影的最後一位母親陸小花醒來,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要求,愛是接受和尊重。因為她的突然覺醒,終于赢得了兒子的了解和愛戴,讓母子關系有了質的轉變,也讓故事有了完美的結局。
<"pgc-h-right-arrow"的>已經完全不同了</h1>
奧修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過:愛情從來不會試圖改變,但它可以産生很大的不同。完全無條件地,它會帶來一場革命,革命期間非常安靜,連腳步聲都聽不到,從來沒有人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好像花蕾在開花,你聽不到任何聲音,就像永遠不要試圖改變你所愛的人一樣。
這也讓我想起了《馳媛》中一位驚豔的辯手的故事,她是哈佛博士,90歲的辯手,她的辯論并排介紹,雲彩飄逸,廣受好評,成為本季最有希望赢得"王氣"的辯手之一。然而,人們沒想到她竟然這麼好,是一個"迷失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從國小到高中,詹青雲經曆了6次轉學,每一次到一所新學校,都是落後的元素。班上有一位老師說她是一頭"傻豬",一位休息過的老師罵她"簡清雲啊,是馬尾巴上穿豆腐,擡不起來",一位老師在她媽媽面前告訴媽媽:"這個孩子連高中都沒上過, 早點把它送到技術學校。
可想而知這樣一個"傻"的孩子,如果在一般家庭中,很難被父母接受,幸好詹青雲有一對偉大的父母,他們給她完全的愛、信任和接受,無論外界如何否定她,都不會是以減少她的愛,也不會按照外界的标準去改造她, 在這種無條件的愛的滋養下,詹青雲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優秀,奇迹般地踏上了人生的"逆襲"。
這是真愛的力量,非常美麗,願我們無條件地愛我們周圍的人,也是無條件的愛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