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年的白氣球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我們年輕的時候,國家沒有現在這麼富裕,人們的生活也緊繃着巴巴,雖然天空很藍,水很清澈,人人很近,但我們吃喝不穿,今天沒有可比性。當時的玩具都是自制的,而今天的孩子玩玩具就比,如果有人有一個有趣的玩具,那麼他一定有一個聰明的父親或聰明的兄弟。當然,有時候,因為他的運氣特别受"神"的青睐,莫名其妙地得到了一個以前沒人見過的玩具。

小時候,有一個鄰居,鄰居的老人在化工公司工作,化工公司有很多小工廠,包括炸藥廠,炸藥廠生産黑粉,還有生産黃色TNT。但鄰居不是在炸藥廠工作,而是管理着一家化學公司,他和他的同僚們控制着這家公司。當時他們被稱為幹部,現在是管理人員。

這個鄰居家有一群孩子,他們的孩子和我們同齡的兄弟姐妹,都是男孩和女孩,也是頑皮的麻煩,是以我們可以一起玩。

有一天,他們家的兩個男孩拿着一個白色的氣球。氣球吹得相當大,另一隻手拿着一個沒有被吹起的氣球,氣球又長又條紋,但爆炸後卻是圓的。當時,氣球對我們來說是奢侈品,很少有機會看到它們,但那天男孩拿着一個大氣球。

他一手握着吹起的氣球,另一隻手把吹來的氣球遞給我們,說:"一個人,把它炸掉。"

是以,我和鄰居的一群孩子上去,一個拿了一個,然後把它炸毀了。

我鄰居的第二個男孩,小明。順便說一句,這是著名的小明,中國人知道。小明從小就是上司者。所謂上司氣質,在我看來,就是把一切都拿給大衆,時刻考慮别人,有利益,能想到給别人;并且能夠不時地發揮上司作用。具體來說,當時就是要玩得開心,想着和大家一起玩,有了美味,可以出來給大家吃,遇到鄰居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打架,可以毫不猶豫地沖上去幫鄰居的孩子磚塊,等等。這次分發氣球的小明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每個孩子都拿着一個被炸毀的白色氣球,有些人手裡拿着一兩個沒有被炸起的氣球,是以他們驕傲地在街上奔跑,在附近蹦蹦跳跳,在走廊裡發瘋。

我們發現,這一次,無論我們多麼瘋狂,大人們隻是驚訝地看着我們,盯着我們,然後悄悄地給自己的孩子打電話,拉回家。

我們沒有因為在大樓裡瘋了,在附近跑,在街上跑,而是被成年人悄悄地叫回家而受到訓斥,這是前所未有的。

當他們回到家時,家人悄悄地問他們的孩子:"那個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那個東西" - 當成年人說"那個東西"時,他指着我們手中的氣球。

大人知道"那東西"的來源,什麼都不說,不像往常一樣看到孩子手裡拿着不明的東西,一定要去追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驚喜。

直到有一天晚上,當樓下整棟樓都涼了起來,曉明的父親似乎毫無打算,卻是一個早就計劃好的樣子,說那些"白色氣球"是用來在礦井裡做地下火炮的。他問炸藥廠的戰友,他什麼時候去視察工作。于是,每個家庭的父母,都突然都明白了一樣的造型,同一個話題轉向了工廠炸藥的品質。

是嗎?小明的父親真的是他想要從炸藥廠開槍的"白氣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