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 7, 2021
我們迎來了"立秋"節
夏秋之交是夏季訓練的好時機
同時感受汗水的進步和喜悅
保持面部清潔和健康同樣重要
小尹今天帶給你的是
關于痤瘡必須說的話
拿出一本小書,把它寫下來!
問題一:什麼是痤瘡?
許多同志正處于戰争"痘"時代,在訓練場上如雨一樣出汗,打破極限的同時,油脂分泌旺盛,容易引起"痘痘"的産生。無論是臉頰上濃密的"痘痘",還是痘痘後留下的疤痕,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數年輕官兵都對自己的生活産生了影響。
痤瘡,以其名稱痤瘡而聞名,是皮脂腺的常見慢性發炎性疾病。雖然痤瘡給很多戰友帶來了極大的苦惱,但其實隻要按照規範,及時去醫院皮膚科治療,往往都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問題2:痤瘡是如何發生的?
當提到"poppox"的原因時,所有同志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這是一個精神壓力的訓練課程嗎?一個漫長的夜晚?還是熱氣騰騰的晚餐鍋?
其實,痤瘡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主要與雄激素和皮脂分泌增加、毛囊腺導管插入異常、微生物增殖和繼發性發炎反應有四大因素有關:
(1)分泌因子:内分泌因素在痤瘡過程中,痤瘡的本質是毛囊腺的慢性發炎,而局部分泌過多的雄激素或減少體内的不活動,會導緻毛囊的功能活躍,能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為痤瘡的發生提供基本條件;
(二) 毛囊皮脂腺異常角化:毛囊腺角化過度和角化,可導緻口變小、變窄或阻塞,影響從毛囊壁脫落的上皮細胞和皮脂的正常排出;
(iii)皮脂腺内的細菌增殖:主要是痤瘡直腸增殖,産生的脂肪酶分解皮脂産生遊離脂肪酸,刺激非特異性發炎反應的發生,誘導發炎媒體的産生,并産生一些傾向于發炎細胞的低分子肽,并最終誘導加重的發炎反應;
(4)局部發炎反應:主要是皮脂腺周圍發炎細胞的異常積累,導緻整個表皮真皮的發炎反應增加,影響表皮各細胞水準的結構。
問題3:痤瘡有什麼作用?
痤瘡分為幾種類型,最常見的臨床類型是普通痤瘡,人們一般指"痤瘡"是指普通痤瘡,是以小陰主要介紹它:
常見的痘痘皮膚損傷好在臉頰、前額,其次是胸部、背部和肩部,分布不均勻,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痤瘡造成的皮膚損傷類型包括痤瘡(包括白頭痤瘡,黑頭痤瘡),發炎性丘疹,膿疱或膿疱,結節和囊腫由毛囊腺導管阻塞引起。痤瘡可以分為3度4度,具體取決于皮膚損傷的嚴重程度(注意與皮膚損傷的範圍無關):
(一)輕度(I級):隻有痤瘡;
(ii)中度(II級):除痤瘡外還有發炎性丘疹;
(iii) 中度(III級):除痤瘡、炎性丘疹和膿疱外;
(iv)嚴重(IV級):除痤瘡,炎性丘疹和膿疱外,還有結節,囊腫或疤痕。
Q4:痤瘡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痤瘡治療原則以脫脂、溶解、殺菌、消炎和調節激素水準為主,避免手部受壓、抓傷皮膚損傷,可能造成危險!通常用于治療藥物、實體、中醫等方法:
(一) 一般待遇
忌諱辣、油膩、含糖飲食,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洗臉一次或兩次,清潔皮膚,避免使用油脂、化妝品粉、軟膏和含有葡萄糖皮質類固醇的面霜。
(二) 藥物治療
1.外用藥處理:可選用過氧苯凝膠、1%阿達肝素凝膠、白癜風霜、維生素乳酸乳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單藥或兩藥聯合使用。與口服藥物相比,外用藥物通常具有較少的副作用和較短的持續時間,并且可用于症狀更嚴重的患者。
2.内服:内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般以維生素A酸和抗生素類藥物為主,但要注意孕婦不要使用。
(1)維生素A酸:對于重度痤瘡,口服異氧葡萄酸是标準治療,也是治療痤瘡最有效的方法。藥物的劑量應因人而異,範圍為0.1-1mg / kg / d,通常推薦的起始劑量為0.5mg / kg / d,随餐或飯後服用兩次,避免與含維生素A的維生素補充劑一起使用。服用異紫外酸的女性要求3個月内不要懷孕;
(2)抗生素:首選四環素類(米諾環素、多西他賽等),其次是大環環素類(紅黴素),避免選擇常用的抗生素治療系統感染如左氧氟沙星等,治療過程通常為6~12周;
(3)抗雄激素藥物:如口服避孕藥複方醋酸環孕酮片,适用于中度和重度痤瘡伴有雄激素水準高的女性患者。
(三) 實體治療
對于不能耐受或不願意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也可以考慮實體治療,如紅光和藍光,光動力療法,果酸療法,雷射療法等。
問題5:如何預防痤瘡?
(1)個人衛生: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澡,經常換衣服,每天用中性肥皂或溫水洗臉2-3次。保持臉部和手部清潔,以便臉上的皮脂正常排出。但不要洗太多臉,因為過度清潔會完全洗掉皮膚上的保護性油脂,導緻皮膚太幹燥并損害皮膚。
(2)生活習慣:戒掉不良習慣,如吸煙、喝酒、熬夜等,注意防曬。
(iii)健康飲食:避免吃辛辣、甜食等可能誘發痤瘡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暢通,适當運動。
我們可愛的人子女和士兵大多是年輕強壯的英俊男孩,但也隻是在痤瘡高發的年齡。選擇合适的藥物有效治療,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積極預防,今年秋天,我們一起抗争"痘"到底!
引用
郭靜, 李林峰.痤瘡的臨床分類及其評估。美美學雜志, 2002 (05): 48-49;
張學軍, 鄭傑.皮膚科 (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空軍軍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軍事醫學小音工作室講師:
空軍軍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
張海龍副教授
空軍軍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學實驗中心
愛倫·坡雪因助理
策劃:劉培軒 毛元浩 騰 譯文
文字:李文華 楊傑段凱
漫畫:李卓遠 王洪澤 劉瑞波
攝影:李偉鵬波
完成:王毅迪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