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視訊加載...

新華社長春10月26日電(記者陳軍、王偉飛、孟豔琪、李靜)26日,北京冬奧會迎來開幕倒計時100天。自2015年北京、張家口獲得第24屆冬季奧運會主辦權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在冰雪運動、文化、旅遊、産業等領域開展高品質的建設。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倒計時到100天。新華社(胡星宇)

《冰之啟蒙》

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大火在希臘成功收集,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李家俊在古奧林匹亞參加了火勢的傳遞。現年46歲的李家軍是第一位在冬奧會上獲得獎牌的中國男運動員。20世紀80年代末,他的母親春城平泉國小成為中國冰雪教育的一面鏡子。

當時,平泉國小的同學每天上學要帶兩個飯盒,一個要裝飯,一個要裝冰,上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飯盒冰扣放在操場上。三周後,冰層形成規模參差不齊,老師們将趁着寒冷的夜晚澆水,平地,一個校園溜冰場"完工"。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吉林市北五大湖滑雪場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的學生在滑雪教練的指導下練習斜坡的左右運動。新華社記者 徐暢

30多年後,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推廣冰雪教育,冰雪資源越來越多地湧入課堂。

霜凍降臨後不久,11歲的小鎮女孩Kim開始期待冬天的到來。"我特别喜歡滑雪,我期待着早點下雪。金思繼續在家中穿着滑雪服,單闆滑雪,向記者展示犁式轉彎,半犁式秋千等動作。

金思繼續在吉林市船營區索登站鎮中心學校進行滑雪啟蒙。2016年,偏遠的鄉鎮國小迎來了一個"我以前從未想過"的滑雪班。學校操場有一條300米長的跑道,雪季過後将成為"雪道"。校長沙志生說,學校在冬天要增加滑雪課,每個班級每周都充分參與,"孩子連小臉凍紅,都不想上課。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吉林省第二實驗國小的學生在滑雪課上體驗單腿滑雪。新華社記者 徐暢

多年來,東北地區依托自然資源禀賦和項目開展基金會,體育教育部門廣泛開展"千萬青年冰雪"和"雪中進校園"系列活動。吉林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廳廳長王福海表示,全省已建成557所省級雪上運動專校,溜冰館和戶外滑雪場從2015年的5個和26個增加到15個和50個,每年使用400多個天然噴冰場。

種植雪夢的孩子們不斷驚喜:室内雪場、幹雪場等地方投入使用,讓滑雪不再是冬季的專屬;

"我現在比小時候更快樂了!"我期待着中國冰雪運動的未來。李佳君感受到了這種情緒。

《冰雪大氣》

1980年,在普萊西德湖,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始了第一次冬奧會之旅,開幕式上揮舞着五星紅旗的旗手是來自長春的長期滑冰運動員趙偉昌。現年71歲的趙偉昌回憶說,中國的28名選手在他們參加的五項賽事中,沒有一個進入前八名,與冰雪運動強國的差距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2021年3月30日,趙偉昌在長春市家中,中國代表團參加了1980年第13屆冬季奧運會開幕式(左)和趙偉昌參加了1980年第13屆冬季奧運會男子1000米速滑比賽(右)。新華社記者 徐暢

"過去,我國很多省份的人都缺乏冰雪的經驗,更不用說參加滑冰和滑雪了。趙偉昌說,即使在中國東北地區,也沒有像歐洲、北美那樣形成冰雪運動的生活氛圍,人們更習慣于"貓過冬",導緻"冰雪人口"範圍窄,基數小。

如今,冰雪運動正在升溫,許多尚未利用足夠冰資源的省份開始建設冰雪田。吉林、黑龍江、新疆、内蒙古等地都是不斷凝固的天然冰雪地基。

孫川一家住在深圳,準備下個月去東北休年假"溜一個快樂"。作為候鳥,近年來,他每個雪季都"飛"到東北。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微信群,其中許多是計劃在廣東學友職位後"開闆"的。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第七屆全國流行冰雪季系列賽活動之一的超級固定滑雪公開賽開幕賽在吉林省北五大湖滑雪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徐暢

更"靠近水底"的是東北人。在吉林市體育館溜冰場,體育局訓練競賽部副主任劉文向記者展示了一周的賽程——每一次冰上都滿了。"如果不考慮人工成本,場地就要排到淩晨。他說。

近年來,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在《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等政策紅利下,我國冰雪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加速擴張。随着北京冬奧會的到來,中國的冰雪熱情将進一步點燃。

《冰雪機遇》

鞋身大小可調,可以滑雪也可以滑冰...這些被稱為短雪地滑雪闆的裝置将于2020年作為鳥巢亮相,并将很快成為北京中國小生冰雪嘉年華的"網紅"。

從最初的"大地發明"到校園"大衆模式",凝聚冰雪裝備研發和體育教學團隊的努力。

"雪地愛好者正在成長,我們希望開發一種不僅限于現場的雪橇。來自吉林省的研發團隊成員曲波表示,自2017年樣品推出以來的第一次水測試一直是"第一棒" - 運動員穿上了緩慢的滑行速度,裝置故障。該團隊沒有放棄,他們看好中國冰雪裝備制造業的藍海市場。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滑雪者在吉林北五大湖滑雪勝地滑雪。新華社記者 徐暢

聘請專家查找故障,改進裝置,重新測試數萬次...六個月後,這個問題被點頭取代了。項目成功後,該團隊開始将多用途雪地車作為技術研究的目标。

近年來,"雪地圖"不再局限于局部地區。吉林正在建設"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黑龍江正在更新"中國第一冰雪旅遊路線",重慶、南京、武漢等城市也在探索抗季滑雪産業。

近日,長春百景敦體育用品裝置公司正在加緊生産新訂單。總經理汪洋是一名退休的滑冰運動員,他的生意從幾十平方米的小作坊發展到今天相當大的生意。目前,汪洋正在為全國首屆雪主題博覽會吉林冰雪産業博覽會做準備,自2016年以來已舉辦五屆,吸引了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15個省份的近2000個參展品牌,累計營業額7.5億元。

走近冬奧|冬奧會與3億國人的“冰雪奇緣”

2020中國長春網月湖瓦薩國際滑雪節暨2020國際雪聯越野滑雪中國巡回賽長春站比賽在長春舉行。新華社記者 徐暢

"冰雪世界也是'金山銀山'。驅使3億人參加冰雪運動,将為中國冰雪産業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汪洋說。

編輯:劉洋、吳博文、王浩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