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人」大衛·格裡菲斯

作者:二樓影視

大衛·格裡菲斯(D.W.格裡菲斯,1875年1月22日-1948年7月23日),出生于美國肯塔基州,是美國導演、編劇、制片人、演員、藝術總監,被譽為"美國電影之父"。

「影人」大衛·格裡菲斯

大衛·格裡菲斯

他提升了電影的表演技巧,是第一個使用特寫鏡頭的導演。他是電影史上傑出的創新者,被認為為早期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最偉大的日子是二十年代的沉默時期。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和《一起聚會》。

埃德溫·博特(Edwin Bott)和大衛·格裡菲斯(David Griffiths)都是世界電影史上最好的電影制作人之一。但格裡菲斯比博特更有藝術性。

「影人」大衛·格裡菲斯

博特率先使用電影叙事來講故事,并試圖處理電影時間和空間的問題。他的《美國消防員的一生》和《火車殘骸》都是知名電影。然而,在博特的藝術創作中,更多的是長鏡頭定位拍攝,很少在特寫鏡頭中使用場景切換,也很少使用鏡頭剪切來表達故事。博特的《火車戰車》中的一個場景是叙事部分,其中大部分是全景和長期的。優點是,它給了觀衆一種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待故事的方式。但是缺乏場景變化會導緻長時間觀看後疲勞。

「影人」大衛·格裡菲斯

火車搶劫案照片

與博特相比,大衛·格裡菲斯的創新之處在于,他意識到鏡頭不僅僅是一個故事的發展,而是可以在一個場景、一個故事、一個叙事,甚至一部電影中表達出來。在《派對與同一》中,格裡菲斯直接剪掉了鏡頭的大片,将小鏡頭插入其中,在單個場景中來回切換,讓觀衆的情緒在導演的位置上表現出來。對于博特來說,鏡頭是叙事的主體,而在格裡菲斯中,場景是未使用的場景插入的組合,不僅可以與叙事相結合,還可以與情感相結合。這也是博特和格裡菲斯之間最重要的差別,也是格裡菲斯藝術的展現,格裡菲斯更關心的是以情感為主體的鏡頭表達,強調電影的情感價值,是以,讓電影叙事顯得更具藝術性。

格裡菲斯是博特藝術創作技巧的進一步發展,他用膠片鏡頭來表達情感,使影片不僅能用于叙事,還能用于實作藝術。複雜叙事模式和多條線索的平行交集,使電影藝術更加發達。

「影人」大衛·格裡菲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