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作者:光明網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就是這樣。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從《中國好嗓子》到《明日之子》再到首張專輯《17歲夏天》的發行,鐘藝軒在"名聲之夏"背後,并沒有停止過自己執着的音樂創作,也曾試圖在不同的場景中記錄下自己對成長的感受和人生印記。

如今20多歲的鐘藝軒已經把《這就是它》的情感變成了一張創意專輯,用六首歌錄制了他"後青少年"時代最重要的節點。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鐘藝軒原創MINI新專輯《This is It》近日上線,專輯中共收錄了六首不同主題的歌曲,這些歌曲一起成為屬于鐘藝軒的小世界。

與往不同的是,專輯《This Is It》将歌曲分為幾個階段:從喜怒無常的《Leave》到自以為是的《Fantastic Relations》和《Flying》,再到《Travel》中帶着喜悅和感激的《第二人生》,直到在《This Is It》這部作品中,找到告别綠色、成熟的出口。這張專輯是一張非常完整的唱片,記錄了20歲的鐘一軒,心中的生活,成長相當充滿思想和情感的記錄。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在曲目的順序上,這張專輯就像一部小說,一部影視劇,可以同步鐘一軒的心路曆程,也能在這張專輯中看到你我一直以來的苦難。

除了鐘藝軒細膩的創作,《這就是它》專輯還邀請了郭轶凡、袁志鵬、吳夢琪、餘晉等優秀音樂人擔任編舞和制作。合作的音樂氛圍不僅讓鐘藝軒改變了原有的綠色民謠氣質,也讓鐘藝軒在當下的創作中更加立體的沉浸感。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音樂的多元層次,反過來,也讓鐘藝軒為作品的演繹,更加深入的情感表達。這讓鐘轶軒在這張專輯中,不僅完成了年齡、性格的成熟,也實作了音樂的成熟。

回首鐘一軒的音樂軌迹,可以看到"成熟"這個詞是如何在青少年的腦海中萌芽和成長的。在2019年的第一張EP"北半球的夏季半年"中,您可以聽到未雕刻的青少年原色;EP2.0 漫遊日記,鐘一軒将觀衆帶入年輕人内心天空的奇妙思緒。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鐘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曾經,年輕的鐘一軒憑着勇氣,對音樂堅定不移的信念,通過作品和歌曲找到自己的舞台,讓觀衆記住了名字,并進入了20歲的"後少年時代",他用了一首歌"這就是它",在淡淡的"告别"的道德上,唱出了很多人更渴望他。

勇敢的你,繼續加油!

圖像來自網絡

聲明:本文轉載是為了傳遞更多資訊。如果出現源标簽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所有權證書聯系本網,我們會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音樂電台音樂聲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