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全市動員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萬衆一心,彙聚全民“戰疫力量”

作者: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用戶端

全市總動員,民族戰争繁忙。在南京,一場人民抗疫防控戰争正進入最關鍵、最關鍵的階段。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個人都以各種方式支援抗擊這一流行病的鬥争。

一輪核酸檢測、居家隔離、一次志願服務...人民群衆與醫務人員和黨員幹部攜手并肩,加快了與時間的賽跑,共同抗擊病毒,聚集了民族疫情的堅強力量。

這個城市充滿了熱心的人

"1号,李彥軍,2人,在高峰點;10、朱明飛,2人,在高峰點;21、朱德元,2人,江甯中學點..."29日中午,江甯區唐山街道東村1号網格群,一個長長的"資訊紙牌"正在繼續。

為幫助村委會首次了解村民核酸檢測進展情況,東東村村民主動在網格組中推出"資訊紙牌",上傳姓名、人數、位置等檢測資訊,減輕社會工作者的統計壓力,友善村委會快速掌握核酸檢測的覆寫面。"在第一個小時,有52個家庭卷入了如此長住的人,如果網格工一個接一個地來到門口,那至少需要半天。唐山街黨總支、村委會副主任龐梅華稱贊"村民智慧"。

自7月21日啟動第一輪全核酸檢測以來,南京市已組織了三輪核酸檢測。一般市民發現,當第一輪測試的隊列長度長達幾個小時時,第二輪變得井然有序得多,到了第三輪,也準确了子區域、時間、子組......随着每輪新的變化,"幾乎沒有排隊"成為共識的感覺。許多市民從最初的"不滿"到現在的"喜歡",再成為熱心人,一起幫助社會加油。

7月28日晚,栖霞區街頭做好了全面啟動第三輪全核酸檢測的準備。原來,延安新村社群隻在延安新村南醫院設立了一個核酸檢測點,但為了友善北醫院的居民,社群聯系了共建機關,協調開設新的檢測點。一個設定了兩個檢測點,社群人員短缺,居民陸秀才等人主動報名、打掃、搭帳篷、起重工具,忙到深夜。29日清晨,他們趕到社群彙報,忙着前後忙着掃碼,維護秩序。到了午餐時間,因為沒有桌子,他們蹲在角落裡拿一盒米飯。在栖霞區栖霞街南煉油廠國小核酸檢測點,看到天氣炎熱,51歲的酒店老闆楊金橋立即從店裡取出礦泉水,免費分發給住戶。"每個人都有機會早點戰勝疫情!""楊金橋說。

不僅要做出貢獻,還要為"想法"做出貢獻。.m 28日淩晨2時44分,第三輪核酸檢測分時表清晰發至江甯區東山街道龍溪社群002格網組。檢測點、社群名稱、建築物編号、時間段等一目了然,加上75歲老人和兒童綠色通道都标明清楚。此表格來自社群居民。早些時候,社群從業人員發送了一個"幫助文章",詢問是否有人願意進行測試。很快,居民們回答說"沒問題"。在許多人在網上讨論方法和完善細節半個多小時後,釋出了一張手繪圖。兩小時後,一個更完整的分時分段檢測電子表被發送到小組。"兩張表格出來後,每個人都稱贊他,他隻是回答說,'它就在電腦旁邊。龍溪社群黨委副書記尹輝說,這句話"剛好發生",讓人感覺好多了!

"我們有一位志願者在他兒子的生日那天來到社群支援核酸檢測,從晚上8點開始.m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回家。孩子在床尾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媽媽,來吧!雨花台區鐵仙橋街道宣傳委員會委員楊勇感歎道:"這麼好的市民,到哪裡去找!"

"不要搞砸"就是"貢獻"。

"謝謝你收到志願者的快遞!"29日上午,建一區沙洲街萬達華盛頓東園五棟兩單元住宅的居民在微信中曬着志願者"送貨上門"的照片。此前,居民在微信群中發出支援社群要求,老幹部局綜合科長楊磊立即"接到指令",不到10分鐘,材料就送到了"家門口"。

"建議這兩天不用生活必需品盡量少控制'手',志願者一趟很辛苦。"出汗多了,補充電解質,我家有佳得樂,放在機關門上供志願者服用。"天氣很熱,志願者更注重身體,你照顧好自己,我們就能安全。一個像太陽一樣,在微信群中引發了熱烈的讨論。"我們為居民服務,居民正在感動我們。楊磊介紹,7月27日,萬達華盛頓東苑因确診病例的出現,社群管控管理,街道社群首次抽調出一隊志願者,保障住戶在家的日常需求。"自關閉以來,居民們一直很合作,我經常收到居民朋友的關心和微信的問候,我們還送水、碳酸飲料,齊心協力,我們一定能夠渡過難關。

27日上午的一通"拒絕"電話,賽虹橋街道小線社群幹部為好幾天疲憊不堪一掃而空。這個電話來自社群85歲的黨員Yu Dexuan。原來,老人的兒子在祿口機場工作,出發前專心隔離,專心向社會呼喚,請從業人員多照顧老人。社群網格工趙璐接手了任務,并提出每天從食堂到門口送餐。

"沒必要!防控是用人的時候,你每天忙着就寝時間不是,哪免費專程送我們吃的。"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給社群打了個電話。但趙璐放心,還是堅持在食堂裡打幾道菜,送給老夫婦過去送去。當我收到熱騰騰的飯菜時,我的眼睛突然變得通紅。下午,老人又打來電話,"别再跑了,我太老了,幫不上忙,别添麻煩就是貢獻!"知情的鄰居們把這個小事件放在群裡,迅速激發了居民志願者的熱情——第三輪核酸檢測現場,完成采樣的居民自發離開志願;

特殊時刻,"不出門"也是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浦口區橋森林街居民談起宋宇說,"我打算拿到檢測報告,去佤族出行,現在決定'家',不增加核酸檢測的負擔,更何況疫情防控大局。"鼓樓區居民趙明明每天外出做義工時,随身攜帶一袋口罩,交給不戴口罩的市民。她說:"黃碼要做好隔離工作,戴口罩出門,勝利會提前一天到來!"

"一顆心"凝聚"一股力量"

28點.m 6點,雨後早。一大鍋熱氣騰騰的姜湯被送到江甯區祿口街機場社群住房委員會,鍋旁的便利貼紙上寫着一句話——"你們守護你們,我們愛你們。"

一鍋姜湯的背後,是一陣風雨去的愛情接力。27.m 11點,微信群中的"物資到達"在幾分鐘内就被發出去了,780名"全副武裝"的志願者聚集在連接配接點。接近12.m,大雨傾盆而下,志願者們排成一排,在"人力驅動帶"中排成一排,連夜卸貨和分發貨物,汗水與雨水混合在一起。"沒人雨傘,防護服全濕,沒人停下,你們都是祿口的無名英雄!"一位住戶住在15樓的家裡,會把這一幕在朋友圈裡,贊不絕口,贊不絕口。截至28日清晨,已有1800多桶食用油全部送往居民家中。"感謝那些夜裡挨家挨戶運送物資的平民英雄們!""有歲月寂靜,但有人讓我們把重擔扛起來"......28日清晨,随着江唐的到來,有社群居民在群裡刷屏風。

疫情爆發以來,見證了基層社會,醫護人員繼續奮戰,公衆從焦慮的恐慌開始變得平靜下來,不少人挺身而出加入抗疫隊伍,更多的人通過一件"小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感受到城市的愛與溫暖——

"警察阿姨努力維持秩序,送你一朵紅花!"7月21日深夜,一名排隊等候取樣的少年從包裡掏出一朵紅色的小花,交給了值班的南京市建嶼區警察局警察局長張宇。當晚,在建一區莫渝湖街道茶館社群核酸檢測點,一位外賣小哥向現場送來了一盒礦泉水。

"還有凳子?""再給你帶點水怎麼樣?"29日,一位江甯媽媽用手機拍的一段短視訊,在朋友圈裡熱轉一圈。在視訊中,三名身穿防護服的年輕人雙手放在地上,癱瘓坐在路邊,幾個阿姨不停地喊詢問,水,凳子......

廣大企業在保障生産的同時,也紛紛加入到戰争疫情的行列。29日中午,江甯濱江開發區開展第三輪核酸檢測,16家園區企業提供現場材料,近400家企業員工參加志願服務。從室外等候區到室内一米線,從小喇叭尖到志願者指導、排隊順序、檢測效率和便利性,居民的合作程度顯著提高,贊不絕口的"拇指"無處不在。傍晚,在寶彩钛核酸檢測點,一位抽樣企業員工汗流浃背地跑回去,兩隻手拿着幾十杯冰奶茶,放下就走了。袋子上的便利貼紙上寫着:"組織很棒,訂單非常好。你們真辛苦!戰争将取得勝利!"

更多的愛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湧動,傳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廬山路分行、南京華僑城房地産公司、秦新店璐物業公司等企事業機關奮力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送冷飲;沙洲街道黨工委書記董志波在朋友圈中說:"小小溫暖,大實力,城市,統一目标,聚集了南京同心抗疫的偉大聯合力量。"

來源 中國江蘇網記者 周敏 路林 邱惠東 王石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