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ay 68 我們要入戲,就要會做夢

與電影同住,第68天

2017年2月8日星期三

标題: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導演:文森特·明内利,1951年

南京,家

Day 68 我們要入戲,就要會做夢

之前在市場上找菜,認出電影的标題是很有趣的。新片用台灣電影經銷商翻譯,《總動員》、《追令》遺物二十年。舊的翻譯大多是古董(50年代和60年代也是邵氏黃梅膠片流行的時代)。就我出演的那排電影而言:"雨中"叫"花春",《遇見聖路易斯》叫《火樹銀花》,《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叫《花舞影》,《大篷車》叫《龍國車》。吉恩·凱利和斯坦利·多南的第一部《小鎮上》,名為《城市的春天》,而阿斯泰爾和金吉·羅傑斯的最後一部《百老彙的巴克利一家》,名為《金皇之後》,已經充滿了中國戲劇。

Leo van 't Bean先生的自傳是第一本回憶起他在高中時看到的歌曲和舞蹈。李先生當時就讀于新竹中學,這是一所男校,一群一年級和二年級的野孩子被老師強迫去電影院看《花舞》。有趣的是,老師教藝術。難怪米高梅的藝術設計奢華夢幻,即便是今天的觀影依然是一種視覺享受。

這部電影最初名為"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取自美國作曲家格什溫的管弦樂作品。這部電影也圍繞着格什溫的音樂展開,甚至将電影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格什溫的傑作《藍色狂想曲》。

導演仍然是文森特·明内利。但《巴黎》這部電影與昨天看到的《聖路易斯》不同,藝術和歌舞表演設計也從"美國田園風"中變得更新鮮、更"外來"。特别是吉恩·凱利(Gene Kelly)和美法混血女主角萊斯利·卡隆(Leslie Caron)在塞納河畔的舞蹈輕盈而美麗。

但是,讓萊萬先生着迷的歌舞的最後二十分鐘對今天的觀衆來說實在是太長了。當然,不難想象,60多年前,人們走進電影院,看到人物成畫跳舞,色彩和形狀的變化,是多麼陶醉。

毫無疑問,歌舞表演的制作比其他任何電影類型都更依賴于工業系統和集體創作。米高梅統治這一時期的關鍵是儲備了大量的歌舞表演人才,包括明星表演者,詞曲作者,藝術設計,音樂指導,編舞家,當然還有大導演。他們都圍繞着制片人亞瑟·弗雷德(Arthur Fred)展開。他上司的創意團隊被稱為弗雷德集團。

雖然文森特·明内利(Vincent Minnelli)是米高梅歌舞電影巅峰時期的導演,但當其他人指出他對歌舞表演發展的貢獻時,他自己也表示,他很無情,因為真正的革命者是亞瑟·弗雷德。作曲家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曾經這樣評價弗雷德:"他最偉大的天才是發現天才,發現天才,把自己置于天才之中。"

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角色,但聽歐文·柏林(Owen Berlin)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随着米高梅超級巨星的加入,弗雷德置身于銀河系的中間。

亞瑟·弗雷德(Arthur Fred)制作了幾乎所有的黃金時代歌舞表演經典作品,包括"在雨中"。弗雷德對歌舞電影最大的轉變,就是把叙事空間打入歌舞空間,讓歌舞參與到叙事中來。進而擺脫原有歌舞片的弊病,比如主角一定是歌舞表演,不時打斷叙事,跑到舞台上表演一段話。

是以,我們看到吉恩·凱利(Gene Kelly)在《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中扮演一位街頭畫家,她的女主角是一名女售貨員。但這并不能阻止他們在戀愛時唱歌跳舞。

他們跳舞不再是因為他們是舞者,而是因為他們因為愛而跳舞。

巴黎成為美國人的烏托邦。雖然大部分場景都是在攝影棚裡拍攝的。但這并沒有阻止巴黎虛構的街道成為吉恩·凱利(Gene Kelly)舞蹈實驗的舞台。

至少,這部電影給了少年利奧·範(Leo Van)一個技巧,讓他感覺到卡爾維諾所說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與他周圍的世界完全不同的電影世界。卡爾維諾說,這個世界"更有分量,更充實,更必要,更完美"。歌舞表演的世界顯然更加無憂無慮。

歌舞表演是好萊塢電影中最白日夢的類型。這幾天看歌舞電影,看到人物喝咖啡、吃飯、走在路上,坐車突然開始唱歌,一個人唱歌,兩個人唱歌,大家唱歌。想想看,這就像一個靈魂把戲。在歌舞片裡隻要一首歌一舞,麻煩就不見了,這真的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難怪歌舞表演誕生于蕭條時期,并在戰争和戰後戰争中蓬勃發展。世界躁動不安,人們難免想去另一個世界躲起來。如果我們要玩,我們就會做夢。

Day 68 我們要入戲,就要會做夢

第10周 行 有愛 有歌舞

1951年1月9日,星期三,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文森特·明内利

1月10日星期四,The Band Wagon(1953),Vincent Minnelli

1月11日(星期五)Willow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1967),Jacques Demme

1月12日星期六,Jazz Spring and Autumn All That Jazz (1979),Bob Firth

1月13日星期日,舞廳Le bal(1983),Etol Scola

韋茜像往常一樣生活。微信号:iweixidi

【2016.12.3 - 2017.12.2】

Day 68 我們要入戲,就要會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