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記者 張平 張宇 迪新 王偉
攝影記者 黃世峰
在地下籃球館、閱覽室、"長"屋頂的足球場、網球場等場所開張...日前,極具目擊力的記者走訪了武漢市多所中國小,發現,為了保護學生的活動空間,破解土地緊張問題,很多學校垂直拓展空間,使校園設施"天地"。
斯凱迪爾足球場 網球場
栽培大量優質幼苗
極端新聞記者采訪發現,有一定曆史的老派,都傾向于改造屋頂做活動空間。"因為其他地方都坐滿了,即使是錯誤的山峰也有有限的活動,隻有屋頂是一大片未開發的開放空間。一位校長笑了笑。
武漢市新河村國小嘗試得比較早,學校位于中心城區,是一所傳統的足球強校,先後走出了鄭斌、雷騰龍等52名國家隊球員,被譽為武漢"國足的搖籃"。學校占地面積僅6600平方米,隻有一個人造草坪足球場,1000多名學生缺少運動場。2014年,學校開始規劃屋頂足球場,并引進了在翻新學校屋頂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廣東工程師,最終計劃在綜合體和新教學樓的屋頂上建造。該項目最麻煩的部分是屋頂消防管的改道,學校将其改建為四樓隧道,以確定屋頂的平整和學生運動的安全。2015年,兩個700平方米的屋頂足球場投入使用。

武漢市祿口區新河村國小"天空足球場"
屋頂足球場已成為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進行足球訓練和體育訓練的地方,為全校學生提供體育教育。據學校稱,這兩個足球場建在四樓,周圍是保護闆和屋頂上的大網,以確定足球不會從屋頂飛走。"在屋頂上玩耍,不受外界幹擾,讓年幼的孩子更加專注。新河村國小德育主任王建宏表示,在裝修之前,學校充分考慮了承重、噪音、共振、滲水等諸多問題,并結合廣東專家對教學建築結構、建材等進行了研究和測量,屋頂除了增加了防水層, 而且草坪下面還鋪有特殊的透水墊,除了解決排水問題外,還可以防止噪音。
屋頂球賽如火如荼,樓下書聲響起,這樣的畫面已成為新河村國小的常态。近年來,來自内蒙古、新疆、江西等地的校長和老師紛紛來到這裡觀摩屋頂足球場。"目前,我們學校有24個班級都有一支足球隊,每學期都會進行班級足球聯賽,屋頂足球場也是其中一個競技場,雖然規格不如标準體育場,但我們根據場地環境、學生的年齡和技術水準,通過簡化比賽規則, 主要是進行三人制、四人制比賽等,提升孩子在屋頂上打球的樂趣。王建紅說,學校還引進了瑞典最先進的"體育錄像技術分析系統",幫助孩子們對比賽進行技術分析。
武漢光谷四國小五層頂部還有一個網球場。學校的網球社群教練朱一傑說,學校已有50多年的曆史,在工廠附屬國小之前,面積不大,不到9000平方米。此前,屋頂被學校管弦樂隊用作排練場,大約在2015年,當管弦樂隊有排練室時,他迅速争取将其作為網球社群的訓練場。"它是防水的,它是塑膠草皮,對我們來說很容易制作它,我們在周圍增加了四米高的保護網,它在一兩天内完成。朱一傑說,孩子們過去是"遊擊隊"訓練,現在有固定的場地,開心不好。
武漢光谷四國小"天空網球場"
因為靠近東湖,位于風口,場地沒有加網狀屋頂,雖然球很少飛出去,但網球界還是定了規則:隻能用無空氣的軟球,隻能向東擺動,這樣即使球掉出來,也隻會落到學校裡,幾乎沒有人經過小花園, 不會傷害人。但從這個簡陋的網球場,卻走出了一批武漢市青少年網球錦标賽的冠軍,比如剛剛在武漢市舉行的第11屆運動會和青少年體育少兒團體網球比賽中女子B組單打雙打冠軍的604班學生嶽毅辰。"我是四個小型網球俱樂部中第一批在國中赢得城市A組第一名的學生之一。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在屋頂上訓練,條件并不好,但激發了我對網球的興趣。現在是華科附屬中學大四學生的羅靜說。
武昌區白佰街國小今年也改建了屋頂,在教學樓七樓建了一座約500平方米的室内體育館。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室内體育館為"L"型,左側是約30米長的跑道,右側是羽毛球場和乒乓球桌,前部是體育場。張傑輝校長表示,這原本是頂層的自由空間,今年學校安裝了天花闆,将近500平方米的場地變成了一個體育場館,二期還将近400平方米的屋頂空間變成陽光房形式的空風農場,學科整合、勞動教育将在這裡進行。
武昌區白雞街國小屋頂改建前
武昌區白雞街國小"天空體育館"
"以前下雨的時候,我們隻能在講堂裡練,但是我們怕破東西,現在好了,怎麼練都不怕。"學校團隊成員彭旭祥說。
地下籃球館報告廳
還有大型透光窗
如果說老城區的發展是老城區老學校的無助行動,那麼近年來,武漢許多建立的中國小,是自覺地向地下發展。
10月15日下午,一年級趣味運動會在武漢市江漢區學校體育館舉行。外面下着雨,學生們過得更愉快。
武漢市江漢區某國小負籃球館
記者注意到,體育場其實是今年9月建立的九歲學校地下,确切地說,它位于負一樓。"學校整體地下建築面積11673.52平方米,其中地下教學功能利用面積5990.6平方米,停車場裝置面積5682.92平方米,共兩層高,以上是連接配接兩棟教學樓的走廊。體育館隔壁是現代化的閱覽室、多功能演講廳、身體室、儀器練習室、科學探究室、學校停車場等,"多功能演講廳可容納432人同時見面,樂器練習室将有四架鋼琴,藝術室将裝滿畫架供學生繪畫......"下個月,這些多功能廳将正式投入使用,"學校副校長屠愛玲說。
武漢市江漢區某國小單層報道廳底片
據介紹,每天下午5點.m,籃球隊的五名特殊學生都會去籃球場訓練;最難得的是,這些地方雖然建在"地下",但通過下沉式廣場的設計,使它們幾乎都配備了大窗戶,具有更好的采光和通風效果,師生從内到外,也可以看到藍天綠植,這大大降低了人們在地下空間的抑郁感。
武漢市江漢區一所國小地下建築位于下沉式廣場上,是兩棟教學樓之間的走廊。
此外,學校籃球館還有一個隐藏功能——它的籃筐、球架可以自動縮回,當它們縮進去時,場地可以作為轉播廳,是以,牆上已經裝上了大螢幕。
學校設計師、武漢建設研究設計有限公司工程師張磊表示,學校地下多空間的建設主要是為了應對城市蓬勃發展期間校園可用空間的短缺。通過集約化設計,可以實作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機關面積的使用強度和産出效益。為此,在地質情況、地理環境及城市地下規劃長期做好認識前期,對周邊建築做合理的讓步,在設計者需要做好與教育局、學校主管部門深入溝通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學校的功能布局, 照明要求低,對聲音影響較大的專業教室、公共住房或裝置室以及一些體育場館設定在地下,以便在地面上留出更多空間,節省土地成本。
除了江漢區寸金,在中心城市武漢的祿口區,這樣的嘗試也在進行中。區教育局基礎設施維護管理站相關從業人員,目前武漢市第17國小擴建到位,已将地下籃球場的建設納入規劃。學校位于市中心,學生活動區有限。未來,它将建成籃球場、停車場和活動中心作為綜合地下空間之一,面積約5000平方米。
專家心聲:
隻要安全措施到位,就值得推廣
武漢教育學院專家表示,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通過各種方式拓寬學生活動領域是值得推廣的,隻要品質過硬,安全措施齊全。"在南韓和日本的一些城市,有很多學校已經開放了屋頂操場,他們的安全管理已經到位。專家提醒,同時,新校在設計時可以考慮加強樓面荷載,友善未來活動空間的改造。
本世紀初,我國實行了城鄉普及學校建設标準。随着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居住密度越來越高,對素質教育的要求與日俱增,武漢市部分地區開始因地制宜制定"新規"。2015年5月,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與華中科技大學研究院聯合成立調研組,多名教授、博士生、碩士生組成調研隊伍,對全區所有中國小進行現場調研,最終拿出适合本地區教育長期需要的密集"指引"。根據《指引》,江漢區中國小校園建設在地面空間利用效率、地下空間利用、公共交流空間設定、教室使用面積、特色教育功能房、汽車分流、社會共享理念等12個方面提升品質上乘、地下空間的創造性挖掘、校園空間與周邊城市空間有機結合。
此後,武漢市江漢區建立中國小開始逐漸具備以下特點:校園地下盡可能大開挖,形成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校園地下功能一體化布局,體育場館、走廊和心理咨詢室、科學探索室、藝術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室均設在地下, 有走廊使建築物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走廊,頭頂和陽光,綠色和流動的空氣等。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管理等應用廣泛。根據2018年的統計資料,在該地區已建、在建和拟建的10個校區中,地下空間占總建築面積的41.9%。
欲了解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緻新聞"用戶端,請勿擅自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用付費。24小時熱線027-867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