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走太行看長治

行走太行看長治

圖為長治的太行山。

中國影像

1997年夏天,我去拜訪了老詩人翟章穎的家。老人身穿一件白色的大背心,握着手中的大扇子,喝着茶,聽着音樂,很自在。看到我來,笑着說,如果這個季節是在太行山,一定是涼杆啊。

我知道老老是八路軍太行山劇連的團長。抗日戰争一爆發,他就從靈川縣上太行山,開始了他的革命基地文藝生涯,創作了《赤野河》、《禹河》等著名作品。這次我來到這裡,一個想聽聽太行山的革命故事,另一個想為我們寫一篇文章。

老人笑着說,雖然我離開太行山幾十年了,但我經常想起那段難忘的時光。1938年,年僅24歲的我,在8路軍金餘邊區太行山劇團擔任藝術總監,當時真的像春春春一樣創意啊......

我靜靜地聽着老人說"我們的太行山",講着"抗日戰争的艱辛和艱難困苦",對眼前的老詩人也更加崇敬。他雖然是廣東的中山人,但他對太行山的千溝、火與煙有着濃厚的激情。他不僅教山西方言,還教給當地村民,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用當地方言寫的。在太行山的12年是他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時期。

"你應該找個機會去太行山散步,體驗那裡的生活,看到那裡的人,看到那裡的山水,太行山有堅強的精神,不見遺憾,看就會着迷。我曾在這片火熱的土地上,創作了很多甚至連我自己都驚喜的作品,是太行山不屈不撓的性格,是太行人像父母一樣的仁慈,是八路軍部隊對國的熱愛,是日本魔鬼的野蠻侵略,讓我們用筆當槍,唱出我們心中深深的愛恨。"

老人的眼睛裡充滿了興奮,他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血浸透的時代。

龔同志,我快90歲了,不能再去太行山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去山西的時候,一定要去長治看看,去8路軍司令部的舊址看看,走太行山,嘗嘗水,吃一碗香米,記得跟那裡的鄉親們打個招呼......"

5年、10年、20年過去了,我曾多次到山西,但從未長期統治過。直到2021年5月,我才突然收到去山西昌吉的邀請。這時,我的心跳突然加速了,我想,這美好的一天,終于來了!

從窗戶俯瞰太行,山脈是魯莽和無盡的,确實是雄偉的天氣。下飛機後,我們去了長治博物館,第一站了解長治的曆史。方志長治徘徊在1200多件珍貴文物之中,以"古文化古建築博物館"之名,擁有2300多年的城市曆史。

解說員介紹,抗日戰争期間,八路軍總司令部、第129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上司機關駐紮在長治武鄉縣王家軒村,朱德、彭德懷、劉伯成、鄧小平、左權都曾在這裡戰鬥和生活過。

那些日子的天氣,雖然沒有下雨,但一直有雷聲隆隆作響,似乎是為了讓我們感受到華北抗日戰争的力量。115師首戰等級通行證,120師設傅偉民關,129師齊攻打陽明城,發揮八路軍的威嚴。1938年,神頭嶺伏擊了1500名敵軍。1939年,黃土嶺戰役殺死了日軍的"名之花"安倍晉三。1940年,"100團戰争",1943年,哈尼略村伏擊戰殲滅了日本"野戰探視團"少将120多名軍官......八路軍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隊和平民的抵抗。

在接受長治采訪時,一位老人對我說:"長治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地方,可以加入八路軍,每個家庭都有年輕人參軍。他說這話的時候,老人的臉上充滿了驕傲。是的,我知道老人說了什麼,當長治武鄉縣有13.5萬人時,有9萬人參加抗日活動。許多家庭将所有的孩子都送去參軍。長治,确實是英雄的故鄉,昌吉人的骨頭像鐵一樣堅硬,昌吉人的心比火更熱。

這次到長治,我也仰望了八路軍黃崖洞廠遺址。這個武器工廠隐藏在山中,被旗峰懸崖包圍,雄偉壯觀。雖然當年軍械庫隻有200多人,主要生産步槍、手榴彈、馬尾炮、50支槍等,但卻是當時八路軍的主要軍事基地。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5000多名日軍進入黃崖洞,企圖摧毀武器工廠。八路軍總部特勤總隊900多名士兵奉命保衛兵工廠,憑借危險和敵人的血戰八天八夜,一千多名敵人。

在昌吉,也有傻瓜移山的故事。長治市湖關縣人,在幹石山造林,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辛苦的就是把幹石山變成生态綠洲,被譽為新"太行奇迹"。鍋人不僅能吃苦,還能有智慧,他們用"升石牆"的技術,甚至用石頭築起了壯觀的森林防火牆。

如今,長治已被選為全國首批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更新示範區。矗立在山頂上,俯瞰長治市,到處都是新的高樓大廈,整潔寬闊的道路,青翠的綠樹和鮮花盛開的社群。鎮鎮東南的晉鄉,新農村遍布太行山...

從八路軍血淋淋的抗日之戰,到新時代人民為建設美好長治而奮鬥,太行已經深深融入了長治人民的血液中。記得老人曾經說過:"你應該找個機會去太行山散步......看到那裡的人,看看那裡的山水,太行山有強烈的精神,不見遺憾,看就會着迷。"誠實的話!"(趙偉)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