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結束的第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保持"追考"的清醒,對"腐蝕"和"狩獵"保持警惕,長期堅持嚴正的語氣。
關于"追趕"的話題,基于1949年中國共産黨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曆史時刻,中國共産黨如何才能努力學習接納城市、管理城市、建設城市?
|關山遠
Source Lookout Think Tank (zhczyj).
1 "接收"變為"接收"
"追趕考"的教訓,遠非李子成百戰的男師,但很快被北京攻陷後腐化,如烈日下的巨大雪人普遍倒下,"不恰當的李子成",也成為中國共産黨在鏡子裡反複強調的政治話語。
最近,國民黨在抵抗勝利後,無論是當時代表中國的國民黨政府,還是蔣介石本人,名聲都達到了頂峰,但僅僅四年後,在打敗台灣之後,蔣介石發出了一句哀歎:"我們的失敗,我們沒有得到!"
勝利過後,原來淪陷地區的人們,興奮地等待着政府接受者的到來,卻發現等待着一場噩夢......
曆史:在接收過程中,國民黨各級政府對接收機構和官員競相搶劫、發财,北平被接收的日本、僞材料、倉儲數量不到五分之一,絕大多數其餘接收官員都是自己的。上海市長錢大昭,日本銷售假冒商品的價值為42億元。人們把這種接待諷刺視為"三陽(陽)開泰"(捧西、愛東海、想呈現大海),更經典的是《五子登科》——接待官瘋狂搶奪門票、座位、房屋、汽車、女人。
因為"接收"的肥水太大,國民黨也造成了内讧,比如上海,集中在東南地區一半以上的敵方僞工業,一時間,軍隊派出人員、潛伏特工、流氓和僞軍,像"蝗災"一樣在壓力下,凡事要咬,插一條腿。一大批現金、物資、汽車、房屋、機械被一批不明身份的人搶走;湯森的第三軍和上海警察總司令部為一家日軍俱樂部進行了一場槍戰,造成多人死亡和受傷。玄鐵武的上海警察局也多次向毛澤東的軍事特工開槍。
國民黨的權勢者發了财,但人民卻病倒了,稱這種"收受"是"劫持"。
原來,抗争勝利後,恢複地區的人民對國民黨政府寄予厚望,但事實是,正如人們所說,"想要中央政府,希望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來得更慘",國民黨政府的"劫持",讓人民對它的希望迅速破滅。
1945年10月24日,《大公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江浙人民訴求》的社論,惋惜:"這個地區的百萬人民已經陶醉于勝利,但現在它深如水,公衆絕不能談論生活。他們非常痛苦,比他們沒有赢的時候更痛苦。社論直言不諱地說,國民黨政府的接待給廣大群眾帶來了"一場勝利的災難"。
1946年春,未來著名作家王定軒是國民黨軍隊的一名下級軍官,随軍從陝西到南京,再到上海,再到沈陽,他的回憶錄《關山路》記下了他的所見所聞。
在南京,他們住在一個日本建造的倉庫裡,"倉庫幹淨幹燥,可以說草不留......(收到)這些人都有背景,大膽,可以空倉庫,是以京滬報'收到'寫成'搶'......"
到了上海,王定軒認識一群重重的汽車監控員,"小區監控員居然租了一個女人",監控員還告訴他:"如果還沒能發财,注定一敗塗地"......
最激動人心的王定軒,來到沈陽東北後目睹了那幅奇異的畫面,當地人稱國軍隊為"五",他諷刺地寫道:"五",本來會是一個榮譽稱号,二戰結束後,美國、英國和蘇聯又稱前三名,加上法國和中國, 稱前五名。當時,在中國,"前五名"往往挂在重要人物的口中,嵌入報紙頭條。但這個詞後來變味了,成為諷刺國軍強買強、賣強、借強、留強、強聯佬"五"風。
王定軒在沈陽的"強勢婚姻"是這樣的:"團長或師長級軍官選擇對象成為親戚,他的年齡可能比他嶽父大,媒體說要吻下按照規定就業模式,把花車開到門口, 你還想做嗎?"
可以說,國民黨大"劫機"的嚴重加劇,中國社會的基本沖突,特别是對國民黨政權本身造成了緻命的後果,使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道德作風和治理等方面,嚴重動搖甚至基本摧毀了自己的統治基礎,最終導緻大陸迅速崩潰。
1949年7月30日,在新中國成立前兩個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艾奇遜院長給杜魯門總統寫了一封非常沮喪的信,坦白了自己對中國局勢的看法,他在信中寫道:
"國民黨文職和軍事官員在從日本人手中收複的地區的行為,使國民黨迅速失去了人民的支援和他們在這些地區的威望......在沒有任何一場決定性戰役中,國民黨的抵抗力因缺乏武器彈藥而受到緻命削弱,其上司人無力應對,其部隊失去了群眾的支援,曆史一再證明,一個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政權和一支失去士氣的軍隊經不起戰鬥的考驗。"
蔣介石感歎,他在國民黨中央全體會議上談到戰後受到的腐敗和混亂時,猛烈抨擊:"你們這麼亂來到這裡,不考慮黨和國家,不考慮自己的前途,也要考慮你的家庭!""
但是,它不起作用。
2 從農村到城市
1947年6月,劉登軍渡過黃河,躍入大比山數千英裡,拉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攻勢的帷幕。同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口号振奮人心:"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有一段時間,解放軍的毒氣像老虎一樣被吞噬,一座城市已經回到了人民手中,直到今天,許多城市都有一條"解放之路",牢記軍隊進城,群衆沸騰的曆史榮耀。
但與此同時,嚴峻的考驗接踵而至——長期在農村工作和鬥争的中國共産黨能否将其意識形态和行為習慣從農村調整到城市地區?
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個情節:
李雲龍部攻占了一座城市,發現了一個軍事倉庫,然後指令連長王有生貼上封印守倉庫,但其他部隊的首領走了過來,直接把門上的印章撕了起來,取出了戰利品,王宇猶豫着舉起槍試圖擋住, 沒有結果,但被扇了一巴掌。唐小子,隻能一邊悲傷一邊哭泣一邊責罵這群不講道理的人:"給戰利品有一種自己打架的,搶走我們的戰利品,叫什麼能持久、不禮貌的東西。抓住我們的東西,不要面對東西......"就在李雲龍來的時候,問為什麼在憤怒之後,他讓王某赢了還了一巴掌,搶劫的人有點冷靜。對方看到李雲龍不善于挑釁,不得不放下東西,罵罵着走開了......
這不是藝術小說。中國共産黨接納這座城市之初,就暴露出許多問題。1948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城市公共财産的決定》規定,在解放城市的過程中,"許多機關和機關,占有和争奪城市中的公共住房家具,或占用大量房屋的小機關,任意摧毀,不負任何責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在遼沈戰役中進攻錦州(檔案照片)。照片|新華社
1948年4月19日,時任華北中央局一書記的薄一波波就北方接收城市問題向毛澤東送出了一份專報,内容為:"北方接收城市走過了一些彎路。采井、陽泉等工業區,都出現了搶料、搶劫機械的現象,使工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奪回張家口時,不少幹部奔城,亂抓買東西,有的甚至腐化,上司機關放松農村工作,引起軍隊軍人和農村乾部的不滿。1947年11月,石家莊被攻占,接管情況有所改善,但許多士兵仍然拿走了東西,他們鼓勵城市貧民拿走它們。起初是為了搶走公共财産,然後是搶劫私有财産,以至于不得不實施戒嚴,甚至開槍打死了幾個人,以制止搶劫的現象。
報道還寫道:進城後,外國當局紛紛派人搶購物資,四鄉鎮的農民也準備趁着湧入,該市等城市也有類似情況。在城市管理中,自覺不自覺地利用農村經驗,混淆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界限,損害工商業的發展......
毛澤東對報告十分重視,并發表了重要評論:"破壞城鎮工商業,"是農業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其性質是反動的、落後的、倒退的,必須堅決反對。"本着這一精神,全華北地區黨對幹部進行教育,區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和農業社會主義思想的界限,糾正政策。
薄一波在《若幹重大決策和事件回顧》一書中回憶說,毛澤東"按原樣"接管了這座城市,從反對社會主義農業思想到要求"按原樣"接管城市,貫穿了馬克思主義保護和發展生産力的基本觀點。我國經濟落後,社會生産力水準低,但與農村地區相比,城市發展程度要高得多,少數現代産業主要集中于此,在我們即将掌握國力的背景下,采取更加審慎的政策來保護這部分城市較為先進的社會生産力, 作為未來經濟建設的基礎,其意義重大。
1949年3月5日,中國共産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河北省坪山縣西柏坡召開,這是解放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唯一的一次全體會議,也是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基礎的中國共産黨曆史性會議。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進城"。
全會确定,黨必須下大力氣,學會辦城市,建設城市,迎接新的奮鬥。毛澤東的報告很有力:
"如果我們不關注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學會與這些人作鬥争并赢得這些鬥争,我們就無法繼續掌權,我們将站不住腳,我們将失敗。
3 接收沈陽!
1948年10月29日,一列火車離開哈爾濱,向南開往沈陽。在轟鳴的火車上,連續三次緊張的會議,主題是:接見沈陽。會議由時任東北局副局長的陳雲主持,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身份:沈陽市軍事特警委主任。
11月2日下午3點.m,沈陽解放。黃昏時分,陳雲率領17輛大大小小的汽車,疾馳進入沈陽市,城内停電,還聽到零星的槍聲,三十五夥國民黨士兵四處遊蕩,有土匪在監視。
第二天,陳雲召開招待會,他說:沈陽是我們黨接待的第一大城市,一定要接受好,不能讓我們把城市打成死城,"從現在開始,沈陽是共産黨上司的城市,一定比國民黨管理得更好!""
沈陽是東北最大的城市和工商業中心,沈陽及其周邊城市鞍山、本溪和撫順共同構成了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區。接收像沈陽這樣的特大城市,是中共以前從未見過或經曆過的事情。但中國共産黨創造了奇迹!
解放四天後,系統接收工作完成,沈陽街道煥然一新,人們看到有軌電車穿梭在城市裡,聽到的是新華電台節目,市場重新開放,勞工重返工作崗位,報紙攤販在街上賣報紙......截至11月25日,每天有96輛客車進出沈陽,大部分工廠已恢複生産。
1948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準許了陳雲的《關于接受沈陽經驗的通報》。沈陽的經驗解決了接機工作的兩大難點:一是如何實作完整的接納,二是如何快速恢複秩序。
具體做法是:"各系統、自上而下、完好無損、先師",實作快速、完整的接收,同時解決人民政經穩定的關鍵問題,如電力供應迅速恢複、解決金融價格問題、收警用火器服務、利用報紙傳播政策等。 妥善處理工資問題...
陳雲還特别提出要成立專門的接貨隊伍:"接貨一個大城市,除了頭對頭的方法外,還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和各方面的幹部。根據目前情況,中央政府和戰略要地的野戰軍,都準備對大城市進行專項接待,待工作結束,可以移交給固定的市委等機關。這樣的接貨團隊,可以積累經驗,其中骨幹可以臨時專職,進而接收各大城市。"
中國共産黨從來不怕問題,而是用"問題導向"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解決問題。先是總結了"濟南經驗""沈陽經驗",然後好好地接通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不斷遇到新的問題,不斷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外,如何安置國民黨老成員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祖儀老部的1.8萬軍官每人領三個月的工資,送回豫園,但他們并不滿足,也有人回去反抗福沅和平解放。
南京、上海、杭州解放後,老從業人員被2.7萬人下崗,造成波動,最後由人民政府負責安置。
在這兩種情況下,毛澤東都進行了批判,強調要"收拾行裝,吃點飯",他還诙諧地說:"我們已經把南京國民黨的大爐子弄壞了,如果不給人們食物,人們就得開一個新的爐子。"
接下來,這項工作也得到了理順,一方面要改變國民黨官僚的低效率作風,人員要精簡,但精簡人員,不能踢走,舉辦教育訓練班,支付生活費,保證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改造後的招聘量。另一方面,老員工"收拾好","一個不是原來的工資,另一個是不完整的,要用這些留用人員說明人民和政府的困難,适當減少待遇,三人餐五人吃飯,房子擁擠。"
新中國成立前後,财政形勢十分艱難,但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對社會秩序的快速穩定、生産的恢複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用毛澤東的話說:"人民政府在這個問題上要采取負責任的态度,隻有這樣才有利于人民。"
4 共産黨的生命線
中國共産黨能否成功接管全市最高基礎,要歸功于高度的紀律。
"要確定良好的接待,最重要的是在城市中進行良好的紀律教育,"陳在《關于接受沈陽經驗的簡報》中寫道。"軍政首腦,要堅持接管、公平處理的原則,制止房屋、汽車、工廠等糾紛。這個時候能做的一般不會發生這些問題,是因為軍事委員會本身堅持的原則,不偏不倚,是模範行動。
1949年,中國的土地,既充滿瘡氣又充滿活力,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整個中國不可阻擋的浪潮,中國共産黨赢得了軍事勝利,也赢得了政治勝利。那些長期在農村工作的人,"脫土"的城市接收者,進入五顔六色的城市,不是為了當官,不是為了緻富,而是為了做事。
直到今天,回到那段輝煌的曆史時期走進城市,許多細節,依然動人。例如,著名的"三紀律八音符"進行了修改,以指導從未進城的農民兵的行為,從"不準開槍","不占領房屋和商店,不擾亂劇院等娛樂場所","不在街上吃飯,不在街上手牽手走路, 不擠在人群中"和"不在牆上塗鴉"。
"在上海,連反共的外國人都被感動了,"美國學者胡素山在他的書《中國的内戰》中寫道。在那裡,和其他地方一樣,士兵拒絕接受食物和其他物品作為禮物。後勤人員使用背靠背的方式将裝置運入城市,而無需征用民用車輛。
保守的美國報紙《大美國晚報》(Grand American Evening News)稱該市人民解放軍的普拉蒂是"模範"。編輯倫德爾·古德(Lendl Goode)指出,他們努力将撤退的國民黨人征用和丢棄的車輛歸還給車主。他寫道,這些努力讓他想起了四年前,當時傳回的國民黨官員争奪日本汽車供自己使用。"
是出于自身利益還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這是共産黨和國民黨的根本差別。
同樣在上海,也有鮮明的對比:
勝利後,國民黨上海黨部主任吳紹軒利用自己的權力A錢了1000多座假日本房地産建築、800多輛汽車、1萬多塊黃金、一瞬間的财富,引起了其他勢力的注意,先是他的車被拉黑了,接下來,特勤局局長戴炜和"皇室關系"宋子文勾結起來搗亂, 吳紹軒被迫跑到重慶緩和關系,走遍各條道路的"神",花錢滅災,一直去找蔣介石,隻到平地。
上海解放之初,發生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歐洲地震"。25歲的南方幹部歐震解放後成為上海警察局榆林分局軍事代表,1949年6月8日奉命出席公安部對國民黨空軍司令部21号無線電台台長畢曉輝案件的調查, 誰見過碧女士的姨媽朱石。
當時,畢曉慧已經随國民黨軍隊南逃,一家人隻留下一個妻子和一個嫂子,他們非常驚慌。歐震趁着對方的恐懼,當晚回到碧家,被迫強迫年輕美麗的朱與他同居。歐震在外面也找了一間房子,開始"金屋藏起來"。後來因為在辦公室裡玩了一塊銀元,歐震露出了一條裂縫,畢竟民警生活的時候是苦澀的。他試圖向該組織隐瞞此事,但很快就被清除了。
歐洲地震發生時,距離上海解放還不到半個月!時任華東省公安部部長、上海市政府黨組成員李世英,跟着他從山東來到上海,他在《歐洲地震案例》的報告中準許:歐鎮敲詐勒索、引誘婦女,不能管教,應開槍,以維護紀律。報告和判決書送出給陳毅市長,陳毅寫了四個大字:同意被槍殺。
1949年8月15日,《解放日報》在一份重要刊物上刊登了歐震的罪行,并發表了一篇關于"革命紀律不能被摧毀"的短評。
紀律是中國共産黨的生命線!
今天,重溫毛澤東在七中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激情下的理性思考:
"我們很快就會在全國範圍内獲勝......因為勝利,黨的驕傲,人的驕傲,以自我放縱的感情,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心情,貪求快樂的不想過上艱苦生活的心情,可能會成長。"
"赢得國家隻是長征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是驕傲的,那也比較小,更驕傲的還在以後。看看幾十年後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會讓人覺得,這隻不過是一場長戲的短暫前奏。戲劇必須從序幕開始,但序幕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之後的旅程更長,工作更大,更困難。現在必須向黨表明,同志們必須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樸實和浮躁的作風,繼續保持勤奮的作風。我們有批判和自我批判馬克思列甯主義的武器。我們可以擺脫不良風格,保持良好風格。我們可以學到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僅善于摧毀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将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什麼是"經典"?經典,在于生命力!在進入城市前夕,在Sibaipo的簡陋場地,這是一個經典的宣言。許多年後,仍然沒有,仍然震耳欲聾,仍然發人深省。
資源:
1. 中國共産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史出版社,2002年9月
2. 毛澤東編年史|《中國共産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8月
3. 審查|的幾個重大決定和事件波一波,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5月
4. "關山路"|王定軒,三聯書店,2013年1月
5.《象山老一輩革命者》|《中國共産黨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曆史編纂工作辦公室》,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
6.《百年文藝記》|李瑩,雪林出版社,2020年11月
7. 《領袖傳記系列——陳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陳雲研究組,遼甯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
8.《陳雲川》|《金沖與陳群》,中央文學出版社,2015年6月
9. 《中國内戰》|胡素山,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年7月
10.上海解放後第一起反腐敗案件|錢立軍,《上海黨史研究》1994年第02期
專欄編輯:張武 文字編輯:宋豔軒 标題:視覺中國 照片編輯:朱偉
來源: 作者: Lookout Think 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