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
四年來,中國藝術文化聯合會開展了"文學扶貧康"志願服務,組織近100位深耕基層、深入生活等知名詞曲作家,為全國43個貧困縣創作優秀歌曲。原創扶貧歌曲《馬真風采》、《看梨花》、《山路不止18彎》、《小河彎唱山歌》、《橄榄夢》等曲目都成為深受當地人喜愛的唱出最佳文學藝術扶貧作品的火爆。在今年的文學與反貧困原創歌曲演唱會上,舞台上出現了五部新作,這些歌曲的背後是感人于扶貧的故事。

這首《山路18彎》是2018年作曲家兼作曲家孟文浩在四川達州市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感受當地人民在抗貧攻堅戰中展現的辛勤精神,結合當地民間音樂創作而成。歌手劉鶴剛的演唱也為這首歌增添了不少色彩。劉鶴剛出生在東北農村,近幾年家鄉的變化使他的歌聲充滿自豪感和自豪感。
中國文學志願者劉鶴剛:我是一個在鄉下長大的孩子,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白泉縣永琴鄉溠公村2隊,這是我出生的地方,在這個村子裡隻有47個家庭,我15歲出來,直到今天已經快45歲了,30年的時間給我最深的感情就是從一個村莊到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快速的變化, 作為文藝工作者,更多的是對文學作品建設者的贊美,歌頌給大家。
在扶貧過程中,中國文化聯盟充分發揮文化藝術專長,在特色産業、旅遊文化、民間工藝等領域精準扶貧。
翟燕偉,中國文化聯盟文學志願服務中心主任:我們從事這首歌(創作)主要是從精神層面,可以為當地人民提供打赢脫貧攻堅戰的精神動力 我們都知道,說文化文藝可以溫暖人心,達到建人心、共心、強信心的作用 通過我們原創的文藝作品可以讓大家在與貧困作鬥争的過程中,增加更多的文化自信心。
2017年,中國文化聯盟藝術志願者中心選拔了詞曲作者曲偉、作曲家王蓓專程到中國文化聯盟幫助甘肅省閩南市五都區,參觀了橄榄種植、非遺物項目和旅遊文化産業,一個美麗的"橄榄夢"誕生了,這首歌歌唱了閩南五都的橄榄城生态之美, 天上的和諧與幸福,見證了閩南兒女走出貧困,辛勤勞作,下定決心。
甘肅省閩南市武都區進階幹部孫亮:我叫孫亮,是甘肅省閩南市武都區中國文化聯盟,中國文化聯盟幫助武都22年,我是第一批被派往武都區的幹部,我挂了四年,看到老百姓的笑容比以前多了, 過去是悲傷的臉,多了一點,現在看到你笑了,臉上的皺紋也開始了。
《将懸崖歸還相馬花》是今年創作的一首新歌,以大良山"崖村"84戶貧困戶為主題,歌唱貧困、奮鬥、夢想、希望與追求,備受社會關注。
中國文藝志願者朱偉:他們的當地居民都生活在懸崖上,現在國家扶持的政策給了他們更多的愛,讓他們把家搬下懸崖,給他們一個特别美麗的社群。與貧困作鬥争的最大力量是愛的力量。
除了原創歌曲,中華文化聯盟的藝術家們還為扶貧工作創作了詩歌,歌頌了貧困山區幹部和群衆為大康而奮鬥的故事。
中國文藝志願者闫丹晨:前段時間央視播出的一部戲,叫《楓葉紅》,講的是右中心旗,很多觀衆朋友都喜歡那部戲,因為這部劇,是以特别想來右中心旗,看看我們在哪裡拍,是以作為演員也特别高興, 因為我們用我們的文學藝術來助力,讓更多的人也能通過影視作品,通過音樂作品,感受到新風格的貧困。
演員陳曉:我第一句話就是先幫窮人,鼓起精神,這很重要。我們的生活都變得更好了,但還有更多的地方,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哪裡貧窮,而那些生活得更好的人可以參與工作并改變這些地方的面貌。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長餘雙璇多年來一直關注和參與公益活動,經常在貧寒地區演出,當晚他朗誦了詞曲作者朱海為2020年反貧困攻勢創作的新作《大碑》。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長翟雙璇:我們已經開始做這件事了,到底有承諾要做,中國說什麼,做什麼,都是真的。東部地區幫助西部地區,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成對幫助,我們經常向這些地區做公益活動,差距實在太大了。中國是一體的,全社會是一體的,總的政策是真正重要和必要的。
扶貧為主,中華文化聯盟在全國範圍内開展文藝演出、藝術教育、文藝志願服務、貧困地區美術教師教育訓練等活動,促進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提高貧困地區群衆的文化素質,在全國抗貧攻堅戰中, 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戰,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
(編輯:王洪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