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作者:丁姑娘講曆史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将軍在南京病逝.m,享年80歲。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九天後,10月31日,徐世友将軍的遺體告别儀式和埋葬儀式在南京軍區大會堂舉行。

當天中午,南京上空的天氣比較晴朗,據氣象部門預測,下午會有陣雨。到2.m,在禮堂外的廣場上,已經有人,其中大多數是與徐世友将軍并肩作戰的革命同志。

微風吹過廣場兩邊的桉樹,"竊竊私語"的聲音聽起來好像人們在哭泣。廣場上的人們胸前戴着一朵白色的小花,神情莊重傷,有的甚至低聲抽泣。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到.m 3點時,天空被烏雲遮擋,大大小小的雨滴落下。随着這一陣雨,徐世友将軍的遺體告别儀式和埋葬儀式正式拉開帷幕。

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人低聲說:"這是神派老司令的!"

前來向徐世友将軍緻敬的人們排起了長隊,輪流進入禮堂。當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走到徐世友将軍的身上時,他們會停頓下來,有人站起來向軍隊緻敬,有些人深深地鞠躬。告别儀式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有3000多人參加。

告别儀式結束後,身體裝飾儀式即将舉行。對于徐世友将軍的葬禮,組織有"特殊"訓示。鄧小平同志曾在徐世友将軍臨死前寫的關于求葬請求的報告中說過:"照這個,不照做。"

此外,徐世友将軍去世後,時任中央副主任的王震将軍受鄧小平同志的委托,趕赴南京軍區,鄭重轉達鄧小平同志關于處理徐世友将軍葬禮的意見。王震将軍說:"徐世友在他60年的事業中,在戰争中,百死一命,是一個特殊的人物,特别的經曆,特别貢獻的特殊的人。鄧小平同志簽署的特别通行證(指準許徐世友将軍的安葬請求)是特别的。"

結果,徐世友将軍的屍體被輕輕地放在散發着獨特木香的南木棺材裡,一面亮麗的黨旗上覆寫着徐世友将軍的身體。而這南木棺材的原材料,徐世友将軍的老兵于太忠将軍特意派往廣西原來大森林采伐。不久,裝有徐世友将軍遺體的南木棺材将被運往河南省徐家淮安葬。那時,徐世友将軍的精神,将是家的靈魂,身邊陪伴着他母親的墳墓。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在告别儀式和勳章儀式的間隙中,王震将軍找到了當時的南京軍區司令員,以及南京軍區原司令員嚴鳳芝,特别吩咐道:"現在全國各大報紙都在報道徐世友的死訊,但沒有人的報道能夠準确、完整地總結許世友的一生。徐世友是南京軍區的老将領,也是你們的老上級和老首領,你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記憶,以及戰争史曆,認真組織寫一篇關于徐世友曆史成就的紀念文章,一定要寫分量,在報上發表。"

對壽芝和燕鳳芝聽了王震的訓示,很感動,說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

在這裡,我們想多聊南京軍區和曆屆軍區指揮官,讓讀者了解大局。南京軍區始建于1955年,其前身經曆了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華東軍區等重大發展時期,是負責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五省一市)軍區的軍事。因為軍區總部設在南京,是以叫南京軍區。

1956年4月,原為南京軍區一部分的福建省和江西省被劃分為獨立的軍區,福州軍區(和南京軍區作為同一軍區組成)。1985年7月,撤銷福州軍區成立,福建省、江西兩省軍區改劃為南京軍區。截至2016年2月,全國七大軍區已調整為五大戰區,南京軍區已廢除。

在南京軍區曆史上,曆任軍區司令員十人,其中徐世友是南京軍區第一任司令員,顔鳳芝是南京軍區第三任司令員,守志是南京軍區第四任司令員。1985年10月,徐世友将軍因病去世,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無論是齊鳳之,還是對守志,他們都曾在徐世友手下工作過,徐世友是一位親密的革命戰友。特别是戰年長期在徐世友手下服役的燕鳳之,是徐世友大分的将軍。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顔鳳芝出生于1913年,出生于1913年,比徐世友小八歲。早在乙羽峪基地地區的鬥争,以及紅四軍長征時期,戚鳳之就在徐世友手下服役。期間,徐世友擔任第4軍第12師第34團團長、第9軍、第25師副司令員、第4軍副總司令、陸軍司令員、紅四軍騎兵司令員。

到全面抗日戰争時期,燕鳳芝和徐世友的關系更加密切。徐世友先後任山東軍區第8路軍區長,何鳳芝先後任膠東軍區第十三團、政委團長、膠東軍區魏海軍師師長、膠東軍區第5師師長。

全面抵抗勝利後,為了實施東北發展的戰略規劃,八路軍山東軍區主力部隊奉命前往東北。當時,該組織曾計劃部署膠東軍區第5師師長于鳳芝,率領部隊到東北地區工作。然而,當徐世友接到組織的指令時,他放下了這件事,謊稱"于鳳芝患有嚴重肺結核,不友善去東北旅行,建議組織選别人"。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沒辦法,組織隻好讓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吳克華指揮古東軍區第5師到東北。後來,這支部隊慢慢發展到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4野戰軍第41軍,吳克華曾任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師長、第4野戰軍第41軍司令。1955年,吳克華被授予中将軍銜。

這時,燕鳳芝又看着部隊去了東北地區,他還是留在山東,他誤以為組織打算讓他留在山東工作。過了一段時間,嚴鳳芝隻知道原委的事情,原來是許世友為他請"病假",他"強住"山東。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徐世友是多麼的重鳳凰。不過,幸運的是,後來的俞鳳芝軍銜,和吳克華一樣,也是中将。

解放戰争時期,徐世友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餘鳳芝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第25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副司令、參謀長,徐世友任華東野戰軍山東團司令官。 于鳳芝接替許世友出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

餘鳳芝擔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第25師師長時,與另外兩名師長孫廷福、劉中并肩作戰。然而,戰鬥并不順利,因為敵人頑固不化。這時,縱隊指揮部的許世友發脾氣,包括齊鳳芝,包括三師長一時發臭。

後來,戰鬥結束後,嚴鳳芝、孫廷福和劉仲一起回到縱隊總部,向徐世友彙報戰情。孫和劉仲走到門口,然後停了下來,兩人對顔鳳芝說:"老頭,你走吧,我們跟着你。"

顔鳳芝不知,問道:"這是什麼?一起來吧。"

孫和劉仲笑了笑,道:"這場戰鬥不順利,徐師傅一定要發脾氣罵,你和他老熟人,你走吧,他不得罵。"

燕鳳芝聽了,面朝難,道:"怎麼可能,徐師傅的脾氣,我們都知道,他出火了,誰敢罵人。"

這時,孫廷福和劉仲向後退,從左右兩側推着齊鳳芝前進,三人就這樣走進了縱隊總部。

果然,徐世友看到他們三個人進來了,立刻劈開頭捂住臉,惡臭的罵道:"你吃什麼,平時很可吹,打架,每個人都是草包,别用......三個戰敗的将軍,然後面對......"

徐世友說話越來越難聽,孫庭福、劉仲低着頭站在他旁邊,誰也不敢說話。這時,嚴鳳芝忍不住,他張開嘴說:"司令員,雖然戰鬥不順利,但終于赢了。我們猜你會發脾氣,我們在這裡承擔責任。但是,你罵得差不多就上線了,一直在罵人,還讓人活下去?我們三個人從昨天到現在,沒有工作吃一頓飯,肚子會餓扁......"

徐世友聽了一下,停頓了一下,然後笑道:"你沒吃?"

顔鳳芝、孫廷福、劉仲異口同聲道:"是的,戰鬥不順利,我們吃得起啊!"

徐世友向縱隊指揮參謀部揮了揮手,示意他安排食物,讓齊鳳芝、孫廷福、劉湧三師長趕緊吃飯。

吃飯時,孫廷福、劉仲對顔鳳芝說:"老頭,你看我們兩個是非,今天有你真好。否則,估計我們倆還是餓着肚子挨罵。"

燕鳳芝把一個巢頭含進嘴裡,笑着說:"快吃,快吃。"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1948年9月,濟南戰役打響。徐世友指揮山東軍從東西線向濟南發起總攻。根據作戰部署,時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顔鳳芝率領東線負責的部隊發揮"協助",遏制敵軍力量,使西線部隊進入濟南市。

嚴鳳芝接到戰鬥任務,氣不打一個地方,張開嘴道:"什麼名人堂,我什麼時候打了九個垂直助攻?後來,燕鳳芝召開動員大會,對将軍們手下的将軍們說:"這次打濟南,我們的任務是主攻,你們都給我精神。進入濟南省,活捉王耀武。"

聽完顔鳳芝的動員,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的全體将領都尖叫起來,戰鬥的欲望和戰鬥力突然被激起。

總攻發動後,燕鳳芝率領第九縱隊克服重重困難,全力,很快突破濟南市。守城的敵人看到情況不好,急忙将部隊從城西調到城東防。徐世友在指揮部接到這個消息後,不明白敵人為什麼這麼做,于是他叫齊鳳芝,詢問了東部戰場的情況。

"大膽"的燕鳳芝回答:"司令員,我們已經突破了濟南市,我們發誓要率先沖進濟南市......

徐世友聽後明白,這封志未經授權的"協助"變成了"主攻"。徐世友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有問題,帶你去問。"電話挂斷後,總部傳出一陣由衷的笑聲,笑的不是别人,而是徐世友。

最終,燕鳳芝率領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突圍濟南城,為濟南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濟南戰役勝利後,率先攻堅城的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第25師第73團,也被授予"濟南第1團"的光榮稱号。

濟南戰役結束後,許世友因身體不好,一直在山東休養,遺憾錯過了淮海戰役、河之戰等後續系列戰役。燕鳳芝率領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參加淮海戰役,後來成為第三野戰軍第27任司令員,随後又參加了江戰、上海戰役等戰役。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顔鳳芝都參與了對北韓的反美援助,徐世友擔任志願軍第3軍司令員,于鳳芝擔任志願軍航空隊副司令員。1955年,南京軍區成立,徐世友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顔鳳芝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1956年,随着福州軍區的成立,燕鳳芝赴赴福州軍區擔任空軍司令員,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軍區空軍司令員。此後不久,他回到南京軍區,擔任軍區副司令員和軍區空軍司令員。1977年,嚴鳳芝被任命為南京軍區第三任司令員。

可以說,嚴鳳之與徐世友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對于徐世友來說,何鳳之是他最重要的下屬,而對于徐世友來說,徐世友是他最受尊敬的上司。

是以,當王震将軍請許世友寫一篇重量級的悼詞時,嚴鳳芝非常激動,說這件事一定要做好。

後來,組織從業人員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以及大量關于戰争史的資訊,寫了一篇題為《深深懷念老将徐世友》的悼詞。這篇悼詞全文近9000字,重點回顧了許世友的革命生涯和曆史成就。

不久之後,這篇悼念文章發表在《人民解放軍日報》上。然而,何鳳芝在報紙上讀到這篇文章時,卻很生氣。因為,這篇緻敬文章不僅标題改成了"一代勇敢的徐世友",而且文章的内容也大打折扣,甚至對文章要表達的一些意思也進行了修改。

例如,當他回憶起濟南之戰時,他寫道"他(徐世友)率領的部隊征服濟南市,打傷敵犯11萬餘人",該報發表的結果是"他(徐世友)率領部隊和其他部隊共同征服濟南市,打死傷敵犯11萬餘人"。"

任何了解戰争史的人都知道,在濟南戰役開始之前,華東野戰軍就"攻城"和"援攻"做好了雙手準備,由徐世友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山東軍團(政委為譚振林, 副司令員是王建安)。後來,由于戰争進展太快,敵人沒有時間在濟南進行救援。結果,原來的"幫助"計劃沒有實作。濟南之戰變成了純粹的城市之戰,參加城市之戰的部隊中,隻有許世友率領華東野戰軍山東軍團。

雖然他對《普勞報》編輯部删除和修改紀念文章内容感到不滿,但《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悼詞文章。更讓顔鳳芝生氣的是,南京軍區《人民前線》報根本沒有動靜,根本沒有發表紀念文章。

燕鳳芝沒有打到一個地方,他找到南京軍區相關負責人,生氣地說:"你為什麼推遲發表悼念文章,你這種态度,是針對誰的?"面對徐司令,誰已經去世了?還是反對我?"

後來,在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對壽治的親自質問下,于鳳芝寫的《深深想念老司令員徐世友》全文發表在南京軍區報《人民前線》上。至此,關于貢品的動蕩已經平息下來。

許世友80歲病逝,聶鳳智因悼念文章發火:你們這種态度是針對誰

1992年4月3日,闫鳳芝将軍在南京病逝世,享年79歲,葬于南京市玉花台公德院紅星花園公墓。

時光飛逝,穿梭的歲月,戰争年代的硝煙雖然已經散去,但烈士們在漫長的曆史之河中為自己留下了一條豐富多彩的河流,将永不散去。至今,烈士們的高尚品格和光輝事迹,仍然激勵着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内心,勇往直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