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沖,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記者何啟偉
利用國家對"農具跨區域經營許可證"實行免高速交通費福利政策,打着農機"跨區經營"的幌子,行"跨區銷售"逃避支付的現實,雖然逃過通行費,但構成詐騙罪。
2月24日,法院審理了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一系列28人高速公路逃票欺詐案。
打着農具跨區域經營的幌子
其實,跨區銷售要避免付款
2020年11月27日,大慶市警察局發現黑龍江省公路管理局在2020年5月至10月期間通過大慶市收費站運輸農業裝置車輛的數千條郵件中存在欺詐行為。同年12月4日,大慶市警察局還收到了大慶市警察局刑事偵查處移交的"1009工程"線索。立案後,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對涉案嫌疑人取保候審。
2020年12月11日,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與大慶市警察局、龍鳳分局、沃利屯分院、東光分院就"1009高速公路逃票詐騙工程"召開會議,并提出補充調查意見。同年12月18日至21日,為確定每起案件均達到充分證據标準,法院和轄區三個分局對接案件進行對接,及早介入,引導調查方向。同年12月21日至23日,"1009公路逃票欺詐工程"移交審查起訴。
經龍鳳區檢察院案件公訴人證明,2020年5月至10月期間,嫌疑犯壯某等32名貨車車主,知悉農機免費運輸的條件,為避免高速通行費,購買和使用虛假的跨區域經營許可證、農機許可證和農機駕駛執照, 駕駛拖車拉動新收割機或二手收割機等農具,從全國各地到大慶區、黑龍江省大光高速公路龍鳳收費站、莺歌收費站下高速行駛,未支付高速通行費,累計達5000多萬元,其行為涉嫌構成詐騙。
原來,《農具跨區域經營證書》是國家保障全國範圍内大型農具跨區域經營,破解"有機不工作"和"工作找機"的困境,落實減少車輛通行費憑證的政策及依據。這群人逃費主要是打着農具跨區經營的幌子,實行逃費,做的是"跨區銷售"交易。
高速公路管理存在漏洞
高速規避通行費是常見現象
檢察官通過對被告的訊問了解到,幾乎所有的罪行都是因為心理小巧廉價而犯下的。他們大多是初犯、偶犯,并曾表示遺憾,檢察官多次與被告溝通,指導被告還款,盡最大努力為國家追回經濟損失。目前,該案已全面複審結,其中4例相對不起訴,其餘28項建議法院适用緩刑。
雖然案件在檢方已經結案,但案件公訴人通過了解類似欺詐現象的高速收費并不是一個案件。據了解,2020年,在大慶等管轄區,檢察院共辦理了252起貨車車主高速公路票價欺詐案件,未繳納高達6億元的高速通行費,給國家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
"此類案件的發生,反映出管理部門和人員對業務程式執行速度快的不規範,對高速收費免征缺乏監督,相關人員缺乏責任意識。據龍鳳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王芳介紹,該案在法院起訴的同時,案件公訴人從打擊和預防犯罪,加強行業監管,維護國家經濟秩序,對詐騙案系列案件進行了深入思考,并針對公路管理部門下發操作, 實際的起訴建議,并送達。
王芳說,醫院針對此類違法犯罪案件發生率高的原因和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分析,發現上傳到檢驗資訊記錄表的"作業證"照片、收割機運輸車輛頭、尾、裝機情況照片,不能清楚顯示"作業證"與聯合收割機的相應關系, 有的貨運司機拉多台聯合收割機隻提供一份"工作許可證"即可免費,從業人員不按标準檢查、拍照,上傳整套檔案 有的從業人員認為避免高速收費是個人事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也展現了高速公路從業人員的經營程式, 檢查标準執行不規範,内部監督機制和收費站檢查審查機制都處于形式上,從業人員責任不強,法律意識弱的問題。
龍鳳地方檢察院提出建議
攔截高速規避支流
為及時堵住公路管理中的漏洞,承包檢察官認真了解公路收費管理的有關規定,并在與機關多次深入調查和了解的基礎上,編制檢察建議書。
大慶市龍鳳區檢察院組織了一次巡視委員會,對檢方提案逐條讨論,并延伸至新鮮農産品等綠色車輛的運輸,力求全面、準确、可行,最後從發現存在"相關業務程式實施違規行為,免除高速收費事項監管不到位, 相關人員責任心不強"等問題,确定"要開展規範的檔案控制檢查,完善内部監督機制的落實,開展從業人員教育教育訓練,加大規範宣傳推廣力度"。四個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建議。
2月5日,龍鳳區檢察院邀請大光高速公路大慶發展中心上司到龍鳳區檢察院進行會談交流,并宣布檢察院提案現場傳遞。
王芳說:"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是關鍵環節,高速公路通行費容易規範,給外界造成'大慶逃稅便利'的印象,行業亂象直接拉低了我們的社會治理水準,損害了大慶的城市形象和商業環境。"
在現場送達的檢方建議中,王芳建議,高速管理部門應按照座談會達成的共識,抓好實施監督,堵塞管理漏洞,依規依法,應接收、管理國家的"路費",確定大慶交通,服務大慶經濟社會實作高品質發展。
來源:法治日報 - 法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