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金所控股:瞄準“雙碳”目标 以科技賦能綠色金融

本報記者鄭宇從北京報道

"雙碳"目标提出後,各行業都在積極開展低碳轉型。如何創新服務,如何找到綠色發展道路,成為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通過技術創新使零售信貸和财富管理更簡單、更安全、更高效,并通過綠色、溫度型金融實作可持續創新和發展,是陸金的重要使命。9月15日,陸金控股(NYSE:LU)首席财務官鄭希貴在由《中國經營報》和中國經濟未來聯合主辦的"重塑更新——2021年ESG投資發展論壇"上表示。

在科技公司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和供給側結構多元化的過程中,陸金所控制的ESG實踐已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樣本。

陸金所控股:瞄準“雙碳”目标 以科技賦能綠色金融

鄭希貴,陸金控股首席财務官

"健康、可持續、溫度"

近年來,科技與金融的加速融合,使各類市場主體開展廣泛高效的協同工作,金融科技公司基于靈活性、效率和客戶包容的特點,在社會價值創造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人談金融,多想'無聊、灰暗、冷',但陸金控股想給人的印象是'金融是綠色、健康、可持續、熱的、能幫助别人、創造價值'。那麼,那裡的溫度是多少呢?誰在為誰服務,誰在為誰創造價值?"鄭希貴說。

"小型微型企業的經營者需要資金,但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金額可能不足以滿足其融資需求或通過它們申請貸款。鄭先生說,在這個過程中,陸金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和資料化的風險控制,幫助促進零售貸款,改善與客戶的接觸和承保。

"例如,幾年前,一位貸款客戶申請貸款,必須準備一套複雜的材料,從身份證明到銀行賬戶,工作證書和工資流。但現在,通過AI技術已經完成了流程的簡化,現在客戶隻需要身份證号碼和客戶授權即可申請貸款,可以輕松完成過去一系列複雜的程式,大大釋放了人力,同時節省了時間,優化了體驗。"

在長期持續服務小微企業的過程中,緻力于滿足小微企業未滿足的融資需求的同時,魯進對客戶的把握越來越清晰準确——"'他們'是傳統金融業無法有效服務優質客戶,其中89%的小微企業主擁有信用卡, 平均授信額度為14.7萬元,隻有29%的銀行經營貸款,平均貸款額度為39萬元,隻有37%的銀行消費貸款,平均借款額為10.1萬美元。"鄭希貴說。

"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我們對客戶的關注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是其他技術平台尚未服務的人。鄭希貴指出。

事實證明,陸金獨特的定位和專業化技術在零售信貸和财富管理領域已開始結出碩果:2021年第二季度,陸金新增貸款的77.6%流向了小企業;

完善整體治理與低碳經濟完全融合

據了解,除了使用者體驗優化和業務流程創新外,陸金研究院還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綠色金融實踐。

公開資料顯示,陸金控股已成立綠色金融辦公室,統一牽頭策劃綠色金融相關舉措的推進和實施,并依托綠色金融辦公室開展内外部關聯和資源整合。

對于具體探索,鄭希貴進一步表示,"(陸錦控股)将整合利用多項技術,一個接一個地引入融合金融技術和營運經驗的服務以及科技創新工具,減少金融機構線下網絡業務處理流程,進而使投資過程無紙化, 并降低制度體系的維護成本,節能減排,綠色營運。鄭希貴介紹。

在支援綠色金融項目的相關募捐中,魯錦研究院也進行了多項探索,如引入環保、減排、文化發展等相關産業資本,有效支援污水處理、城市綠化、新能源、旅遊等符合ESG内涵的行業。

鄭希貴強調,"ESG不是一場運動,也不是一句口号,全民要落實行動,必須落實到商業模式中去,注重監管合規,提高治理的整體水準,不斷探索實作'綠色',提高'溫度',提高科技創新水準,支援綠色低碳經濟發展, 力求為環境保護做出更多貢獻。"

(編輯:曹馳 校對:彭玉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