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報道過:
"走進孩子家,為了走進孩子的心",武漢村老師每年上門100多次
同學們紛紛講述鄭明先生動人的故事,27年的家訪流淌着"媽媽的溫暖"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緻",老校長:多"鄭明"
中央媒體轉載了鄉村教師鄭明的報道,網友們:"希望鄭明這樣的老師多一點"
"她展現了一位鄉村教師的價值觀和教育感情,"黃奕區教育系統開展學習活動,來自鄭明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記者劉佳、記者蔡玉萍)"兩萬裡家訪,鄭明先生走進了孩子們的家,也走進了孩子們的心。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她的故事感動了我,也激勵着我不要忘記原來的心,成為像她愛心和智慧的好老師。"近日,《長江日報》刊登了黃縣區羅漢中學教師鄭明的系列報道,給無數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鄉村教師鄭明也成為他很多老師的榜樣。
技能好學,第一心難保持
鄭明成是武漢教師的榜樣

鄭明先生(左二)到學生吳宇新家做客。長江日報記者 彭念
在老師眼中,"27年2萬裡家訪之路"雖然遙遠,但無法衡量一位鄉村教師對學生的深厚愛意。也是武漢市第一位"最美老師",武漢市第三中學語言老師徐洋一直在關注鄭明先生的相關報道。她感歎說,全情了解的關懷是鄭明給同學們、家長們最感動的溫暖,有這麼好的老師,是社會的祝福。"技能好,很難保持,鄭明先生是我們的榜樣和标杆,我會不斷向她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看完鄭明先生的故事,江漢區紅巾實驗學校的老師劉新月深受感動,尤其是鄭明說"走進孩子們的家,看到房子很大,卻不是家",讓她想起了幾年前在黃賢區麗吉國小的教學時光。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學習容易,但掌握精神世界并不容易,老師真的需要像母親一樣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鄭明先生2萬裡家訪,讓我看到了老師的愛,感受到了老師自己的'道德'和'線'對學生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她的事迹将在未來繼續引領着我。作為一名好老師,我一直在路上。"
鄭明的故事在黃琦的老師群中引起強烈反響,老師們被身邊的榜樣感動,受到啟發。黃琦六中學老師胡建軍對每一位鄭明的報告表示贊賞,他說,"2萬裡家訪之路",鄭明每一步都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她用行動踐行"愛是教育的靈魂",默默地運作着一切。黃一恒店近空國小老師張磊說:"大勢所趨,不走遠,漫長2萬裡家訪之路,始于愛,忠誠堅守。"
她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走着
願意在農村紮根,繼續做好過人教育工作
鄭明在鄉下騎行。長江日報記者 彭念
這幾天,村老師鄭明《2萬裡家訪路》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鄭明卻一如既往地繼續她的家訪之路。她告訴記者,9月11日星期六,她一口氣走訪了三所家庭,對班上的新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家訪第一,鄭明看到女孩的母親忙着照顧第二個寶寶,也從父母的故事中了解到,有了第二個寶貝,家裡對老闆的照顧少了,孩子的"網絡成瘾"更嚴重。看到老師回家探望,女孩的母親哽咽着說:"孩子得救了。在第二家,在老師面前,家長們一直在倒計時孩子的缺點,鄭明注意到孩子的表情很不舒服。鄭明告訴家長:"孩子很陽光,有很多優點,如果父母隻看孩子的缺點,他怎麼能對未來的生活有信心呢?""
這兩次家訪經曆也讓鄭明更堅信,資料表看不到孩子的成長環境,表現學校隻能看到學生的一面,隻有深入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幫助學生。
參觀第三個家時,隻有學生的爺爺奶奶在家。鄭明沒想到的是,晚上,她接到了學生媽媽的電話。這位母親是黃秋璐村的一位女主任,她去家裡看家時正忙着在村裡幹活。在電話裡,她對鄭明說:"這幾天的報道我們看到,你們紮實的工作态度,同學們的細心呵護,讓我感動佩服。我也是農村基層工作者,你們2萬裡走家訪路,也激勵着我,我們的工作也應該走進村民的家庭,了解每個家庭的痛苦,給老百姓真正的幫助。"
"我從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有什麼特别之處,老一輩的老師也是如此,許多鄉村教師在家訪時都走着和我一樣的道路。鄭明說,這幾天的報道不斷推出,很多同學、家長給她發消息、打電話,回憶起溫馨的過去。鄭明說,這些都是對她的鼓勵,也是一種鞭策。
"我來自田野,我喜歡路上的風景,我愛這裡的人們。鄭明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在教室裡,家訪到位,教育進入心裡,其餘的隻是等待鮮花盛開。在家訪期間,她也看到家長們都在努力養家糊口,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都盡了最大的努力,作為老師,應該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經過27年的教學,鄭明也有機會轉學到市中心一所工作條件和待遇更好的學校,但她每次都選擇留下來。"哪裡教書對我來說也是一樣的,但農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老師,更需要照顧,我願意在這裡紮根,做一個普通的追路者,走上教育之路。
編輯:賀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