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魚類養殖原創
說起觀賞魚,在那些奇特的、透明的魚絕對是一種,而且數量确實相當多,其實隻要是養殖觀賞魚的朋友,都見過小魚苗,大部分小魚在幼魚時期也是透明的,但如果是成魚階段或身體透明的, 它更有趣。

最常見的是幾乎沒有體色孔雀魚,它們的身體也是透明的,再有一些燈魚或小魚,如頭尾燈、紅鼻剪刀、霓虹燕子、藍光魚、銀斧魚、三點燈、檸檬燈等,身體或多或少都有透明部位。
而最有名的透明魚是以下三條,幸好是我養的以下三條:
一、玻璃拉魚
玻璃拉魚原産于泰國、印度、緬甸等地,身體晶瑩剔透,嬌小可愛,體長3~4厘米,魚體呈玻璃狀透明,骨骼和内髒器官清晰可見。
玻璃拉魚的适應性很強,繁殖比較容易,性格溫和,可以與很多小魚混在一起,最适宜的水溫在25左右,而且相比寒冷,對于水質的要求不算太多。
市場上很多染魚,比如我們常見的彩色裙魚,大多是玻璃拉魚,但由于人工染色,它們的抗病性會降低。
二、紅尾玻璃魚
我們曾經稱它為紅尾水晶,在30年前我們可以看到透明的觀賞魚,但也隻有紅尾水晶魚,是以老魚養殖給它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現在被稱為紅尾玻璃魚。
紅尾玻璃魚起源于巴西、南美洲,可長達6厘米,除了一條紅色的尾巴外,整個身體呈現玻璃般的透明感,與玻璃拉扯一樣,而這條紅色的尾巴為它增添了鮮豔的觸感。
紅尾玻璃魚屬于胖鯉科魚,像酸性弱的水質,水溫在25度左右也能活得很好,喜歡成群遊動,也與很多小觀賞魚混雜在一起,屬于雜食性魚類。
三、玻璃鲶魚
在所有透明的觀賞魚中,最有名和最難繁殖的是玻璃鲶魚。
玻璃鲶原産于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适用于弱酸性軟水及25~28度水溫,體長可達15厘米左右,其最大特點是透明,全身骨骼、魚蜇傷、内髒都清晰可見。
玻璃貓魚性格溫和,喜歡群居,怕孤獨,是以最好保持同一種群,還有一種是玻璃鲶魚喜歡老水繁殖,這與紅綠燈非常相似,一旦被困在水中時間太短,玻璃貓魚就會發生死亡現象,包括平時換水要注意的現象。
玻璃鲶雖然個體小,但它們喜歡活餌,對于人工飼料開放不是很容易,這也是它們難以飼養的主要原因,我們可以喂養豐富的蝦或小魚蟲,這樣它們才能長得非常好。
最後一點玻璃鲶魚不喜歡強水流,它們比較安靜,受強水流的影響,它們也會出現毫無預警的死亡現象,是以相對而言,玻璃鲶魚比玻璃拉和紅尾玻璃魚,覓食還是比較困難的。
不知道魚友們有沒有養過這些透明的觀賞魚?
我是養殖漁民,比較觀賞魚的問題請大家注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