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古生物學會釋出了《2020年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西北大學《澄江動物核心價值:動物形态》《人類基本器官的誕生與寒武紀爆發時期發現的最早的偷殼登船關系化石》兩項科研成果入選。
地球的三部分動物樹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是如何形成的?在造型期間,哪些動物最接近人類的直系祖先?西北大學舒德幹院士、韓健教授經過深入研究,初步破解了上述問題:一是澄江動物不僅延續和拓展了以往基礎動物和原有動物分部門多類繁榮,而且誕生了後口動物分部門的所有群體,标志着三種動物的樹模;二、寒武紀三幕爆發與動物誕生三個子部門依次同步耦合;三、昆明魚第一是人類祖先的思想和脊椎,古代昆蟲動物的門是非常接近祖先的"第一裂縫"。
由西北大學張志飛教授上司的研究小組對寒武紀爆發期間海洋生物寄生蟲的起源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前,寒武紀或更早的化石記錄僅基于少數化石或标記,這項研究首次從宿主個體病理學的角度證明了地球上最早的特化寄生關系,并提出被盜的寄生是地球上最早的寄生現象;
自2017年以來,"中國古生物學年度十大進展"評選和出版已經舉辦了五次,每次都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古生物學的發展。《2020年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釋出,對于進一步推動學科創新發展,展示我國古生物學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和科學成果,促進科學研究、科學傳播和化石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