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學人 | 陳國權:破解中國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

編者注

30年來,陳國權教授的浙江大學團隊一直從事權力限制監管的研究,初步建構了被學術界稱為"新三權論"的"功能分離理論",試圖破解中國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監管體系。《權力限制監督理論》、《法治與廉政治理:中國探索》是陳國權教授功能分散理論的"三部曲"。

在中國曆史上,1978年無疑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今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對我個人來說,1978年也是人生中的重要節點,這一年我進入浙江大學,離開溫州,來到杭州,開始進入系統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參與世界在新階段的人生轉變。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經濟最突出的特點是GDP快速增長,而政治中最突出的現象是官員廉正的高風險。我把這種經濟高速增長、誠信高風險的現象稱為"雙高現象",并以電力監管為研究切口,探讨"雙高現象"背後的系統性原因。在我看來,政治生活中的權力就像經濟生活的資本。正如我在2013年出版的《權力限制與監督理論》(The Theory of Power Constraints and Supervision)一書中所寫的那樣:"資本是經濟生活中的權力,權力是政治生活中的資本,權力在政治學中的意義與經濟中的資本一樣重要。"我受到著名的"資本論"研究專家于明仁教授的啟發,他研究了《資本論》,并系統地聆聽了他在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所學生的"資本論"研究課程。也希望通過對權力現象的分析,可以解釋中國政治社會運作的内在邏輯。衆所周知,權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政治現象,對權力限制和監督的研究也是政治學中曆史最悠久、最具挑戰性的研究命題之一。自1990年代初以來,我一直在探索和思考這個問題,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在過去的30年裡,我的研究課題沒有太大變化,但也基本延續了決策權、行政權、監管權三點研究架構,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延申。特别是近十年來,這一研究課題受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高度重視,相關課題多次被列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招标指南。我有幸連續三次中标,組織團隊讨論中國特色的權力限制監管體系,依次建構一個稱為"功能去中心化理論"的系統化理論體系。本書是對這一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架構的初步解讀,也是國家社科基金第三重大項目《立足法治中國黨和國家監督制度建設研究》的最終成果。當然,将這個項目的最終成果命名為《功能去中心化:中國的探索》可能并不完全合适,因為我的團隊對功能去中心化理論的研究并沒有收錄在本書中,部分内容也出現在前一時期完成的全國社會科學基金兩大項目的最終結果中, "權力控制監督"和"權力法治與廉政"。這三部作品都是關于我們建構功能去中心化理論的研究著作,可謂是功能去中心化理論的"三部曲"。

著名作家徐馳于1978年1月發表了《哥德巴赫猜謎》報告,對當時的年輕人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陳景潤在著作中描述的科學家成為一代年輕人追求科學的典範。那一年我在我的sophonus,雖然文科成績也不錯,但文科班決定選擇理科班,并在當年成功考入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但沒想到大學畢業後從事文科專業和理科,這也曾是我的一大遺憾。2018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中全會上表示:"自我監督是世界性問題,是哥德巴赫對國家治理的猜測。"看到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隐喻,我覺得我三十年來對功能去中心化的研究仍然與他年輕時追逐哥德巴赫猜測的夢想有關。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人才培養和科研,但在我看來,人才培養的意義高于科研。在實踐中,我試圖将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十年來,我把博士生的培養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的研究結合起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強調"國家标準和權威",我一直嚴格培養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同時,與博士生一起探索和建構功能去中心化理論,這本書是我與博士生合作的結果。合作模式是我提出主要觀點和詳細的研究架構,經常我先做一篇關于研究問題的學術報告,然後由博士生完成初稿,然後經過多次讨論和修改,最後修改最終版本。本書各章著作如下:第一章,王福新,孫玉陽;第二章,王福新,顧志軍;第三章 王福新;第四章 周魯瑤, 王福新;第五章 陳曉偉 李莉;第六章 徐天祥;第七章 楊亞興;第八章 陳永傑.王福新、毛益民、陳潔瓊分别進行了初稿、二稿、三稿,研究所學生盧志鵬、長城、劉玉軒、李學宏、王曉義、石航琦、嶽世濤對稿件進行了多次閱讀,并提出了許多修改建議。本書的大部分章節都發表在重要期刊上,感謝期刊編輯對内容的品質控制以及許多匿名審稿人所做的寶貴修改。

感謝北京大學的嚴克平教授。閻克平教授是中國著名學者,對政治理論有深入的研究,對現實政治也有深刻的見解。他為這本書寫了以下的序言:"權力不僅能造福人類,還能危害人類。不受制約的監督權力不僅會傷害人性,還會扭曲人性。如何限制監督權,是政治學永恒的主題。陳國權教授緻力于權力限制監督研究30多年,希望他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減少權力的任性,使權力更有利于人民"。這些台詞表明了嚴克平教授對權力任性的深切關注,我們對研究權力限制監督理論寄予厚望。

感謝《學術月刊》副主編王勝強,他早就關注了我的研究,幾年前邀請我做一次學術采訪,而今年我終于下定決心,以采訪的形式對我30年的學術研究做一個更系統的梳理,博士生陸志鵬不僅溝通過很多次, 但我也通讀了我30年的相關著作,完成了《探索功能分權理論的三十年——陳國權教授訪談》(發表于《學術月刊》2020年第11期)。這次采訪梳理了我的功能分散理論的學術脈絡,這是本書的序言。

感謝清華大學政治學系的荊躍進教授,我們是學術同行和學術聲音。幾年前,他綜合分析了我的研究成果,非常準确清晰地總結了我的研究成果,作為十大命題的逐層推廣,并總結了"新三次方理論"。他的研究發表在《2017年經濟和社會制度比較》第4期上,經論文同意,以附錄的形式發表。我們還要感謝蘭志勇教授、徐香林教授、何增科教授、鄭春燕教授等學者,他們大力支援和幫助我們的團隊以不同的方式開展功能去中心化理論的研究。

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建英先生。記得2014年網上宣布我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第二項重大專項後,趙建英校長親自打來電話,希望該項目的成果能在他們的出版社發表。2018年研究成果《權力法治與廉政》高品質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表,未達到趙建英校長的期待,該書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會推薦的中國學術外語翻譯作品名錄,榮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被評為2018年最受歡迎的政治學學術專著。在上一次愉快合作的基礎上,該書繼續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負責編輯仍然是副主編兼重大項目出版中心主任王寅和重大項目出版中心編輯王琦。感謝您的出色編輯工作。

每個學術團隊都會有特定的精神氣質,清華大學教授京月進曾經問過我,學術團隊的精神氣質是什麼?我當時無法回答,過去我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于是,我在從事學術研究的同學們在微信群中提出了這個問題,同學們紛紛留言,廖丹子說:"三個紮實的精神:紮實、務實、求實。此外,陳門還有一種精神是非常寶貴的:真誠團結合作的精神,暫時稱為"石榴"的精神,包容;求實新是追求興趣,毅力是學術品格,包容是團隊心智",曹偉說:"求真求知,厚重的道德重擔",周路瑤說:"趨勢判斷、脈絡、堅持底線,讓良知;陳永傑說:"團結的氛圍,追求卓越。毛益民說:"現實務實,大氣寬容;這是我在陳門最深的感受。我想了幾天,也想用"傻瓜移山精神"來總結我團隊倡導和實踐的精神。在中國,對公權力的限制和監督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問題,我學了三十年,我的博士生跟着我十多年,在高校任教的學生也開始引導研究所學生探索權力限制監督的問題。我深切希望通過幾代學者的聯合研究,紮根于《中國實踐》,建立權力限制和監督的理論,可以解釋中國的政治現象,功能分散理論,并有助于破解哥德巴赫國家治理猜想。

溫/陳國權(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來自"ZJUCCLGI"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