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共産黨人把話劇帶進了新疆

作者:永登縣融媒體中心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作者: 程悅

"先生,我要打仗,我要打日本仗!"

"李先生,等一下,等一下。"

在舞台上,趙丹飾演的李先生眉頭大,精神抖擻,與留着八字胡子、消極反抗的國民黨官員形成鮮明對比,諷刺了那些不願為戰争做貢獻的人。這是趙丹在帝化(今新疆烏魯木齊)上演的《抗日戰争》一幕。

抗日戰争期間,中共和愛國進步人士将戲劇藝術帶入新疆,用戲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反日進步思想宣傳,鼓勵新疆各族人民團結起來,支援抗日戰争。

早在1938年5月,延安的共産黨員就在《新兵營》中表演了《放下鞭子》和《警察》等宣傳劇。為進行革命宣傳,黨員林啟魯、李雲陽、朱丹華等組織師生到高中排練戲劇。同年11月,在新疆人民反帝總會的上司下,迪化學生聯合會舉辦了戲劇比賽,《新疆日報》刊登了比賽特刊。當時在重慶的趙丹在報紙展上看到了這本報。

1939年8月,24歲的趙丹随妻子葉魯喜、共産黨員徐偉、王偉來到新疆,将新疆的戲劇藝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趙丹在918事件8周年之際應邀前往新疆。他的戲劇《打架》在重慶演出時引起轟動,除了趙丹的表演外,還有許多來自玉村、白大方、新疆學院的人士也參加了演出。

經過三周的緊張排練,該劇上演。在舞台上,演員們真正投入到保護國家、抵抗侵略的決心中,表現得淋漓盡緻。在舞台下,觀衆們震驚不已,緊接着喊着口号。

劇轟轟的城市,場上人滿為患,打了半個月,有鐵杆劇迷從一看最後一場。毛敦在《新疆日報》上寫了一篇文章來宣傳這部劇。《新疆日報》在社論中說,新疆的戲劇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是對新疆文化發展的巨大貢獻。

中國共産黨人把話劇帶進了新疆

1939年,趙丹執導、主演的抗日戰争劇《戰事》在迪化上演,引起全市轟動。(制圖:蔣浩林)

"亞當,在這裡展示你的才華。毛墩就這樣鼓勵趙丹。他們在戲劇業務中互相支援。此前,毛盾為新疆學院學生組織了"戲劇研究會",創作了報告劇《新新疆之歌》,培養了一批戲劇創作和表演人才。

新疆文化協會實驗劇團成立于1938年11月,是新疆第一個專業劇團,共産黨員徐偉、餘村和白大方參與劇團上司。該劇團首次招收了20名學生,開設了社會科學、現代文學和其他新文化内容的課程,毛盾等人自學。經過五個月的學習,20名學生在天山南北播種。

與此同時,新疆出現了大規模的業餘戲劇團體。《抗日戰争》被翻譯成維吾爾族的舞台,每一場演出都有觀衆情不自禁地摘下身上的金戒指、金耳環,為抗日戰争做出貢獻。

抗日戰争期間,戲劇作為新疆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為各族人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為培育一代革命青年的成長、促進新疆人民的政治覺醒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