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卸任北大校長後,林建華有了新身份

作者:新京報政事兒

11月17日,北京大學哲學與人類未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政治新聞》(微信ID:zsenews)從該中心的成立網站上了解到,這是北京大學第一個文理科研究中心,将進行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生物技術倫理規範研究。

剛剛卸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的林建華是董事長

《政治新聞》(微信ID:zsenews)獲悉,由北京大學副校長王波上司的哲學與人類未來中心主任趙敦華、高文兩位學術委員會主任。趙敦華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高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資訊與工程科學系主任。這種結合充分反映了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跨學科性質。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心的主席是北京大學原校長林建華。今天(11月17日)上午,林建華出席了中心開幕式,并為中心揭牌。這也是林建華卸任北京大學校長以來的首次公開露面。

卸任北大校長後,林建華有了新身份

"我覺得這個中心的研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科學是與哲學分開的,科學像野馬一樣發展,發展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林建華說,目前社會變化過快,開始從根本上颠覆人們的根本觀念,人們意識到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人類的未來。

林建華說,他自己是理科生,在學校工作之前,腦子裡隻有化學,在學校的工作讓他接觸到了一些人文學概念,頗為有益。

在他看來,哲學和人類未來中心應該是一個開放的中心,無論是在哲學、倫理學還是科學方面。他應該在哲學、倫理學和科學方面都處于開放地位。為人類探索一條更加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卸任北大校長後,林建華有了新身份

"有人說,現代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希望人文學者和科學家能夠共同面對,為人類發展指明道路。"林建華說。

關注機器人和生物技術的道德規範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波表示,哲學與人類未來中心(CPFH)旨在通過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學者和決策機構的合作,基于北京大學的多學科優勢,建構一個跨領域的科研社群,并反思尖端科學技術的理論和倫理基礎, 展望未來社會面臨的問題,探索其解決方案。為了帶動面向未來的人文和人才團隊建設。

卸任北大校長後,林建華有了新身份

研究中心成立前期的主要研究方向也已經确定,王波介紹,主要針對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生物技術倫理規範研究,圍繞"智能"的概念開展跨文化基礎研究,圍繞"生命"的概念開展跨文學基礎研究,為哲學及相關人文數字人文研究, 以及參與國家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生物技術領域的道德規範和法規。

"哲學,就其基本意義而言,是對現代生活的反思。是以,它不僅意味着思考現代文明的理性基礎,而且意味着思考社會本身現在必須遏制的張力、各種裂痕和各種沖突。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張雙麗說,"今天,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确實即将深刻改變現代社會的結構,深刻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重新建構,這就是建立這個研究中心的意義所在。"

"政治" (微信号: xjbzse) / 李玉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