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深度 我的電影夢想

作者:蔡斯 說

作為我國新聞界的資深人士、香港工作的深刻參與者、電影業的愛好者和推動者,作者通過這篇長文系統地回顧了自己與電影莫名其妙的關系和美好的關系。雖然這篇文章很長,但它是一種閱讀方式,比如坐在春風中。通過這篇文章,讀者不僅可以從個人叙事的角度,在幾十年的時間跨度内,回憶起中國電影的曆史光影,還可以用作者獨特的工作經曆,體驗香港電影和電影名人在小說語境中的經曆,感受到生活經曆的溫暖, 熱情和感情在關于這部電影的許多日常細節中。文章具有藝術性、智力性、趣味性、哲理性、情感性和美感性,是一部品質上乘的好作品。本文刊登在2021年第5期《論文》雜志上,為友善讀者,本文轉載自本頻道。

- 編者注

"把一個人放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讓他與無數或遙遠或接近的角色交錯,讓他與世界建立聯系:這就是電影的全部意義。

本文發表于《美國聯合》,2021年第5期

看電影是大多數中國人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每個人都有一個強烈的電影心,一個柔和的電影夢想......

童年電影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我的夢想是在童年鄉村的谷底,在炎熱的夏日微風中,在星期六晚上的聲音中。

星期六是我和我的小朋友們期待的一天。那天,當太陽開始向西走時,我們興奮不已,早早地扛起長凳,來到村子北面那巨大的太陽谷平。在那裡,一個白色的膠片螢幕懸挂在兩根垂直的木杆上方,每周将在那裡進行露天電影放映。我們永遠是第一個觀衆,前三排的位置永遠是我們的"盤繞"。

我們不會錯過晚上開始的幻燈片,盡管這隻是一些口号或安明的公告;我們不會錯過新的工作室紀錄片"新聞釋出會",該紀錄片繼續放映,毛主席經常會見外國客人;而我們最期待的就是最後一部閃亮的劇情片,其中有的已經看了三四遍,劇情和兩人早就煮熟了。當然,最激動人心的還是看81電影制片廠的影片,每當我們看到伴随着華麗的格子蓮之歌出現在銀幕上輝煌的五星工廠稱号時,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攪動,熱血沸騰。

電影是我兒時的夢想。在那稚稚的歲月裡,我們看了無數的露天電影,其中大多是兩類:一類是房地産戰争片,一類是《真戰》《地雷戰争》《上甘陵》《南北》等等《世代最佳》《快樂朋友》《王老吳廷定》《王虎搶奪》等等, 進而記住了馮偉、郭振清、張亮等大陸影星和香港"長城三公主"夏萌、石輝、陳思思的名字。

閱讀|深度 我的電影夢想

電影《王老吳廷定定》

國小三年級時,中文老師要求我們寫出"夢想"的題目。我毫不猶豫地寫下了五個字:"我的電影夢。還記得其中一句年輕的話:"電影是我的夢想,我希望長大後能在電影裡工作,因為電影很神奇,電影充滿了激情,電影讓人期待,電影讓人開心。"

每年寒春節,寒冷、風雨難過,太陽谷平不再玩電影。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每周的期望都少了,心裡空虛,無法振奮精神。

有一天,他的同伴冰生發現了這部電影的"秘密"。他告訴我們:在玻璃上寫字或圖檔,把聚光燈放在螢幕上。

我們立即興奮起來,跳上潮流,制作自己的電影。

當時,供銷機構正在購買草藥,金銀花,車前草,半夏什麼的。我們五個好夥伴挖了幾十斤,賣了四塊錢多,用錢去商場買了一英尺長的手電筒和四塊電池,剩下的一塊多一塊錢每人買了一盒最喜歡的燈芯蛋糕大快。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發現了幾十塊廢棄的玻璃,稍微分開了一些,有的用毛筆書寫,有的用彩筆畫,每張珞都起來了。等到大功告成,找一個星期六晚上,同村十幾個同齡的學童被叫出來,正式在村裡一堆磚頭在破房子裡放了滑燈。當第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在大手電筒的光芒下,清晰地陳列在白牆上時,小夥伴們忍不住歡呼起來。這是我們自制的幻燈片!不到半個小時,幾十塊玻璃就完成了,大家都散開了,我們幾個人興奮地聊到了很晚。第二天,我們把這幅畫從玻璃上洗下來,畫了一些新的東西,但那天晚上隻有六七個人來了。第三天晚上,當我們去邀請孩子們時,他們都說不,說太乏味了,沒意思。我們五個人在破碎的房子裡互相看了看,氣餒了一會兒。

四年級時,我離開了我長大的江西省安福縣金田公社六室村,随父母搬到了縣裡。那是1969年9月的一天,我們四兄妹坐在一輛裝滿家具的大卡車裡,看着汽車在碎石路上滾滾的灰塵,離開童年的村莊越來越遠,夏村對露天電影的憧憬從那天起就漸漸淡無奇......

經常想起電影問

縣城有一口叫鐵箍井的老井,離井不遠有一座破舊的電影院,石灰牆已經斑駁下來,那裡每天都放電影。

媽媽知道,我和弟弟妹妹都愛看電影,給每個人每月五美分買學生票,讓我們看電影,并反複說,表哥在電影院負責檢票,一定要買票進去,不走後門。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們的兄弟姐妹在母親的要求下,每個月都買一張看電影的票。可惜當時可看的電影并不多,最多是八部樣片和《陽光燦爛的日子》《黃金地帶》等電影。

20世紀70年代初,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進入中國大陸。1977年左右,縣電影院上映了南斯拉夫電影《橋》,隻放映了兩天。我從來沒有看過南斯拉夫的電影,覺得很神秘,很想看,但當這個月的五美分用完時,我獨自跑到電影院尋找機會。遠遠沒看到表弟劉晟站在門口查票,我尴尬地給他打電話,四處走動,假裝找丢東西,喜歡,想引起他的注意。表哥專心檢查門票,根本沒有看我,我有點失望。直到所有觀衆都進來,突然聽到表哥叫我的聲音:"我看到了你,想看電影嗎?"我害羞地點了點頭,他招手讓我進去,說:"沒有座位,退後一看。我說"是",然後興高采烈地走了進去。這件事事幾天後還是讓媽媽知道了,她給了我一頓不好的飯,罰款我兩個月沒去看電影。但我并不後悔,每天哼着電影《橋》中那首優美的主題曲:"那天早上,從夢中醒來,再見,再見,再見......"

在大學裡,由于中文系的教學需要,我有幸看了很多蘇聯電影,其中最愛的是《黎明在這裡安靜》,我看過兩遍。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影片讓我感受到了俄國式的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而在美麗與殘酷的對比中,帶給我極大的震撼和對生命毀滅的深刻啟迪。

大學畢業後,我沒有進入電影行業,而是當了記者。我因為新聞報道認識的第一位電影人,是著名喜劇電影導演張剛,他拍了25部《阿曼》喜劇片,他也被稱為"阿曼的父親"。

在南昌工作的16年裡,因為新聞工作很忙,幾乎從早到晚的采訪、寫作,我很少進電影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1990年代初去廬山采訪,在東姑電影院看了一部《玉山之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隻放映廬山之戀。前往廬山,看《玉山之戀》,成為廬山的固定旅遊項目。後來,我看到有報道稱,在《廬山之戀》上映二十周年之際,上海大世界健力士總部授予該片"同院放映最多單部電影"稱号。這部電影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包括"最多放映","最爛的副本","最長的單次放映"。同年,電影院進行了翻新,正式更名為廬山愛情電影院。

閱讀|深度 我的電影夢想

電影《廬山之戀》是一部劇情片

2000年,由于工作原因,我搬到了廣州。2004年,我再次走進電影院。同僚們推薦我去天河城的飛翔影城看電影,他用非常誇張的語言對我說:"太高了,太震撼了,太愉快了!""這讓我很癢。

幾天後,我和家人第一次去飛揚影城看張藝謀導演的劇情片《伏擊十張面孔》。走進演播室,這八九年我沒進過院的影迷們,仿佛劉偉走進了大花園,眼中充滿了驚喜和驚喜:開放式的售票廳、舒适的休息區、滾花的超大螢幕、滿是時令飲品和特色小吃。走進影廳,眼神更加明亮:優雅溫馨的室内環境,弧形的巨型窗簾,國際先進的數位環形音響系統,高坡度、寬排距離、低視點、一覽無餘的人性化設計。這部電影給了我一種在家看ADVD之前從未經曆過的震撼,并享受了一場跌宕起伏的視聽盛宴。後來,我多次走進這家五星級電影院,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片之旅。

這一時期,内地電影産業開始悄然變遷:電影從膠片到數位,覆寫影院從單間到多房,進入工作室從看電影到欣賞電影。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次數越來越多。

我經常想,為什麼電影這個藝術形式如此有吸引力和受歡迎。我認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電影是各種藝術中最豐富,最生動的特殊藝術形式。可以說,沒有一種藝術形式使用如此多的語言元素:表演、間歇、音樂、聲音、場景、燈光、色彩、化妝、服裝、特效等,多種電影語言同時為畫面形象的創作發揮重要作用。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優秀電影,往往在幾分鐘之内,以其不可預測的電影語言和直覺、具體、生動、生動的形象牢牢抓住觀衆的眼球,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和無盡的輕松、愉悅、緊張、刺激、興奮的美感。

正如前蘇聯電影導演安德烈·阿爾謝涅維奇·塔可夫斯基(Andrei Arseniewicz Tarkovsky)所說:"把一個人放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把他放在一個錯誤的地方,有無數的角色,無論遠近,并讓他與整個世界建立聯系:這就是電影的全部意義所在。"

我的電影邊緣

嶺南早春,煙熏風吹面條。2007年3月,我在廣東省北部的一個山區接受了采訪。那天晚上,我對我的兩個記者同僚說:"去看電影吧!"他們欣然同意。

出乎意料的是,我們走了幾條街,找不到電影院,停下來問街邊商場店員,她揮了揮手說:"電影院不見了!"

"你關門了嗎?"

"它被拆除了,它被建成了。

我們驚呆了一會兒。

生活總是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生角色變化,觀衆、追求者、局外人眨眼之間都可能成為參與者、從業者、局内的人。同年10月,我的作品第一次真正與電影聯系在一起:我轉到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我很高興我終于可以為這部電影做點什麼了。

2008年初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我聽到了一組驚人的數字:2007年,美國有近40,000塊銀幕,而中國隻有3,527塊,不到美國華人數量的三分之一;

廣東南方的情況如何?回到高峰後,我們做了一個調查,資料顯示廣東省隻有89家電影院,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城市;建設縣級電影院,發展電影産業,已經成為我和同僚們的共識。

制定影院發展規劃,簽署影院建設責任書,出台"獎勵帶補充"激勵政策......随着工作的飛速發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影院總數從89家飙升至930家,有5065塊銀幕,均比2007年高出10倍多;在這張成績單的背後,有無數的電影人掙紮着,流着汗。

"東方明珠,我的夫妻,不管你的風格是否浪漫......"羅大佑的歌在我耳邊響了無數次,但我從未想過我會有機會在2013年5月在香港工作。這是我接近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製作人的又一個電影優勢。

香港曾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在1980年代每年制作四五百部電影,在亞洲電影強國印度超越寶萊塢,超越世界第二大電影。"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香港電影",香港制作的電影已經風靡全球,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但香港電影業在過去十年中開始下滑,近年來每年隻有40或50部香港電影在香港上映。蕭條并沒有持續太久。在推出"合拍片"等一系列國家激勵措施後,香港電影人大舉進駐内地創業,香港電影又迎來了一次大好的發展機遇。

2017年9月,我參加了在呼和浩特舉行的第26屆金雞獎頒獎典禮上的香港電影代表團,我們特别高興的是,香港導演的電影《湄公河行動》獲得了最佳劇情片獎。

閱讀|深度 我的電影夢想

照片 電影《湄公河行動》

巧合。2018年春節,香港導演林超賢執導的電影《紅海行動》在内地掀起了一股觀影熱潮。我看了這部電影,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這部電影在内地的票房收入近36億美元,是香港電影制片人和内地電影制片人創作的另一部傑作。

說實話,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電影了,電影是我向上級彙報的場景,電影是我和同僚們工會活動的正常項目,電影是我與香港行業的新紐帶,電影是我和家人休閑娛樂的慣例。

我看過很多好萊塢大片,但我看過更多的國産電影。雖然好萊塢大片的故事比較懸疑,視覺沖擊力更大,更緊張,激動人心,激動人心,但不得不說,國産電影帶給人們更多的回味,引發更多的思考,觸動人們的心靈更深,留給人們更長的記憶。也許這就是審美文化的國家、區域、封閉性質。

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一部永不褪色的民族文化記憶。國産電影以非凡的聲光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壯麗民族曆史,民族命運的起起伏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豐富細膩的民族情感。觀衆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生命的投射,找到情感的宣洩,得到對曆史的記憶。那些被國産電影塑造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的人,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染色體,在中國人的血液中無窮無盡地流淌。

受人尊敬的電影制作人

在香港,我有機會結識電影界的許多名人和著名電影明星。他們都是我尊敬的人,他們昏昏欲睡,勤奮,孜孜不倦地為電影工作。

五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參加了灣仔的一個表演藝術活動,遇到了成龍、王明冠、曾志偉、譚麒麟等人,他們都是香港在内地歌迷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成龍穿着一件休閑的運動衫,頭發有點淩亂,看起來有點憔悴,一見面就快說了一句話:"我在澳洲拍了一部電影,剛回香港。"

在坐下來喝茶聊天時,我問成龍他最近在拍什麼電影。他說,已經有五部電影正在制作和計劃中,然後聯系了他們:《鐵道飛虎》、《功夫瑜伽》、《機器之血》、《中國人》(後來改名為《英國決鬥》)和《巴格達》(後來改名為《狂暴沙塵暴》)。

我非常驚訝:"它如此高效和繁忙嗎?曾志偉在一旁讓他回答:"他太投入了,電影就是他的全部!"并感慨地說,"對于影片他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自出道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傷,斷了多少骨頭,他能活到今天是一個奇迹!""

我讀過一篇報道,成龍從電影中拍了200多部電影,從替身演員到功夫巨星,攀爬、跳躍、吊挂、玩耍,他手拉手,讓頭部斷血流,斷手腳,無數的冒險,重傷無數次,其中非常嚴重的傷達20多次。

譚回憶說:"記得是1986年在南斯拉夫拍攝《龍哥虎哥》時,成龍高高摔,受重傷,顱骨和耳骨骨折,接受了大手術,我和志偉去醫院看他,透過病房玻璃看到他睡在床上,叫了幾聲不,我巧妙地吹響了口哨, 吹着我為電影《老友記》唱的插曲,他确實醒了,但我們還是睡着了。"

譚麒麟忍不住用口哨聲再次吹響那段音樂,聽起來像是一聲呐喊,洋溢着深海的耳朵,舒緩悠揚,情緒化。現場一片寂靜,大家都被吸引住了,仿佛透過口哨聽到了那句感人的歌詞:"你為我/我為你/去災難絕望/緊握雙手/朋友們",看到那段片片尾花絮成龍躍過高牆,不小心摔了十多米的頭破,血流猶如的震撼畫面。

2017年7月30日,《建軍》的盛大首映式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我受制片人之一雅影業公司老闆林建悅的邀請參加首映式。這是燕雅電影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與中國電影集團合作的又一部大片作品。

林建嶽于2000年成為主要股東,當時他收購了燕亞電影公司的股份。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他推動了100多部知名華語電影的制作,如2002年的《無限之路》,2005年的《頭文字D》,2007年的《Pitch》,2007年的《The Name Cast》2014年的《火英雄》,2015年的《破雲》,2016年的《賭場風雲III》等,緻力于在亞洲電影制作和中國電影發行中保持領先地位, 為向全球觀衆提供多元化的觀影體驗,我們緻力重振香港電影。

近年,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及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現為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面對香港電影業逐年衰落,他大力推行「區劇院」計劃, 并率先投資新電影院,翻新和翻新舊電影院。目前,雅娜集團旗下MCL旗下的14家影院遍布全港,擁有74個大銀幕,票房份額不斷增加。

香港影視界每年的國慶晚宴我都必須參加,在這裡看到很多香港電影人,也知道網民被稱為"慈善超人"的古天樂。顧天樂在電影方面的成就,但更值得稱贊的是他的慈善奉獻。2009年,顧天樂設立慈善基金,開始在貴州西水、遵義等地建學校、醫學院、水窖,到2021年,共有135所學校、20多家醫療機構和50多家愛心水窖。值得一提的是,他做善事,低調做善事,被譽為"明星之星,偶像之榜"。2021年3月16日,香港電影工作者協會宣布顧天樂為協會新任會長。

在香港期間,我看了《戰狼2》,它創下了國産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和全球最高單票房紀錄,并在首映前會見了吳京、陸景山等創始團隊成員。

我稱贊吳京說:"這部電影将電影業與中國文化的中國精神相結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有家庭條件的中國式英雄,向人們展示了一種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永不躺下的中國精神。影片說了中國人的聲音,演繹了中國人的氣質,射出了中國人的精神!吳靜眯着眼睛笑了笑。

我笑着在網上分享了一篇稱贊香港演員陸景山的文章:"不久前,我從網上看到了一個有趣的後續,說為什麼我們今天才看到這麼偉大的國産大片,是因為'姗姗來遲'。大家都開心地笑了起來。我對陸景山說:"網友這好笑的評論或許不能證明你的影響力,但足以說明你在大陸有很多粉絲,希望你繼續進步!她立刻看着吳靖道:"謝謝荊閣!"

片後,陸景山受邀參加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Kineo Anica國際藝術家獎,并進一步在内地參演電影和綜藝節目,越來越受歡迎。

關于有兒童的電影

我在香港的娛樂主要是看電影,這也是了解香港社會輿論和青年文化生活的視窗。大多數電影都是和我兒子在一起的。我的兒子和他自己的朋友圈一起長大,與父母的交流較少,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是看電影。平均而言,我們每個月至少見面看一次電影,好萊塢科幻片、災難片、房地産間諜片、喜劇片、香港槍戰片、功夫片都是我們的最愛。

香港有60多家電影院,我們參觀最多的是位于銅鑼灣時代廣場12至14樓的UA電影院,這是UA的旗艦電影院。UA 的演播室配備了超高分辨率的索尼 4K 投影系統,可提供出色的音效和繪畫效果。演播室的天花上覆寫着黑色LED射燈,每個射程和角度都不同,營造出光與影的結合,讓觀衆仿佛在演播室裡被電影情節所吸引,角色化身而歡樂。這就是UA工作室的神奇效果。

在UA電影中,在電影上映之前,我們總是喜歡去9樓的星巴克坐一會兒,喝杯咖啡,聊聊天,然後到13樓的小賣部排隊買2包爆米花和水,看電影,一邊欣賞電影,一邊享用小吃, 此時感覺輕松,舒适,涼爽!晚上休息後乘電梯下街,經常有不同的街頭樂隊在廣場上演奏,我們經常站一會兒,靜靜地聽一兩首優美的粵語歌曲,然後坐地鐵或公共汽車離開。

在UA看過的電影中,《銀翼殺手2049》在我的記憶中仍然記憶猶新。說實話,看科幻電影喜歡,但不是我這個年紀,這種電影知識是新的,懸疑,快速轉換,往往邏輯關系還沒有弄清楚已經跳到其他場景。

好日子在兒子身邊,然後兩邊的腦袋都輕輕地問他。他後來低聲對他說:"K很震驚,因為他從沒想過這個秘密與他有不尋常的聯系。有那麼一瞬間,我被咬了一口:K追查到的那個人,是前銀翼殺手瑞克,他已經失蹤了30年,是找到所有真相的關鍵。"但我還是有很多未知的,糾纏着他問了很多,他看到問了很多,然後用他的眼睛斜着觀衆,信号不影響人們看電影,我環顧四周,不得不無奈。

在回家的路上,23層雙層巴士的頂層空無一人,我們一路上讨論了科幻和好萊塢電影。

百老彙劇院也是我們的常客。百老彙是香港最大的電影院,管理着四個劇院品牌,百老彙,PALACE,AMC和My Cinema,在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設有12家劇院和63個螢幕。

百老彙的最初焦點是與著名編劇何以平的一次聊天。在呼和浩特參加第26屆金雞獎頒獎典禮時,我和賀先生一起去頒獎,聊了聊沿途看過的電影。她說,她經常去油麻地的百老彙電影中心,在那裡她可以看到一些歐美電影和小型外國電影。當被問及她是否住在附近時,她說沒有,是以她一次去看兩次。她的話引起了我的興趣。

一個周末的晚上,我和兒子坐地鐵去了Yamady。走出地鐵站要求很多人找到位于君發花園街的百老彙電影中心。

這家電影院是香港為數不多的播放小電影的商業劇院之一,并定期舉辦特别放映,電影節,電影展覽等。G級電影院右側是小型DVD店,銷售或租借國家電影和DVD,小店會員制,會員免費支付120元租借DVD一年,一次2次,限7天退貨。左邊是一家以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命名的書店,他是美國著名的導演、編劇和制片人。書店出售電影和文化書籍,并提供咖啡和食品服務。

當晚在影院上映的電影包括南韓電影《逆勢的司機》、美國電影《冰峰逃生》和《風谷謀殺案》。買票的時候,我問兒子看哪一張,他選擇了8分10秒的《風谷謀殺案》,我笑着說:"好吧,反正你付錢!""他沒有說一句話來刷這張牌。這部電影聚焦于原住民的命運。導演試圖通過電影讓公衆關注弱勢群體的權益,減少不法案件的發生。走出電影院,兒子感慨地說:"看完後相當郁悶,美國本身是不公平的,也是日治别人的事。"

我們還去了旺角西街的另一家百老彙劇院,看了一部美國電影《間諜聯盟》。看這部電影并不容易,乘電梯到5樓,然後走到9樓。演播室雖小、窄、短,但觀衆卻座無虛席。看完電影已經快11點半了,西餐街依然璀璨,如白晝一樣明亮,人流如潮水,熙熙攘攘,讓人真正體會到旺角的巅峰。

在我和兒子在香港看的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安執導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争》。這部尚未上映的新電影采用120 3D新技術拍攝,全球隻有五家電影院達到最高标準。雖然香港電影院的最大放映規模隻有60人,但觀影者仍然龐大。戴上3D眼鏡,畫面很深,一團陽光,一個士兵般站在眼前,一張清澈的臉,還有戰場血紅的眼睛,驚恐的眼睛,瀕死特寫,影片的清晰度、真實感給人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

閱讀|深度 我的電影夢想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争

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明白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占主導地位和持久性的真正原因,因為電影是一種從未停止過技術變革步伐,從未中斷過尋求新變化的過程的藝術形式。100多年來,電影技術的發展範圍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字,從寬到大,從2D到3D,從24幀到120幀,從環屏電影到全息電影......每一項與電影相關的新技術、新材料的誕生,都給電影帶來了新的突破、新的發展、新的魔力,讓觀衆進入了一個極為震撼、令人愉悅的新世界。

尋找夢幻清水灣

香港清水灣,擁有占地約60畝的美麗環境,遠離城市,四周群山,樹木茂盛,優雅寂靜。這是白銀資本機構的所在地。它的前身是長城、鳳凰、新聯三家電影制片廠,童年時就從這三家制片廠觀看大部分香港電影。

什麼樣的工作室制作了一批生動、有趣、健康、有益的電影?什麼樣的電影人創造了香港電影的榮耀?帶着兒時的夢想,帶着幾十年的問題,我來到了克利爾沃特灣,仿佛走進了那個神秘螢幕上高高挂的童年村莊。

銀都學院總經理陳轶琦和時任副總經理任悅向我介紹了銀都學院的前世。

20世紀30年代,電影導演蔡楚生和石慧敏從上海來到香港創業,為左翼電影的發展打開了大門。

1950年,長城電影制作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新中國成立後香港第一家愛國電影公司的成立,1952年,新粵語電影公司新聯合影業和鳳凰電影公司宣布成立。至此,香港的愛國主義電影制作體系——《長風新》電影體系在香港形成。

創業公司長城的負責人袁陽安在其主編《長城畫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指出:所謂的進步片,首先要有正确的立足點,立場堅定,然後在内容和形式上進步;這種方法和哲學後來被菲尼克斯和新聯采用。為了找到一個好故事,鳳凰原本以"衛星環地球"的編劇方式,即某編導提出一個故事大綱,我們認為好,坐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加上枝葉,甚至天空,任意播放。

正是在這種集體讨論、碰撞中,一部好電影浮現出來,成為票房的保證。由李平軒的諷刺喜劇《謊言的世界》執導的《長城》的開場作品大獲成功,連續82次亮相;1951年制作的"血與海敵人"超過了同時上映的西部電影;而夏萌的《不婚》(1951)成為當年中國香港電影銷售冠軍。從1950年到1966年,三家電影公司制作了262部電影。

自1950年代以來,大量長風新片被進口到内地。這些電影題材豐富,要麼是反映小人物家庭生活的現實主義文學電影,要麼是娛樂性的諷刺喜劇,要麼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價值觀的古裝劇,如1953年的《一代中最好的》,1955年的《年度計劃》,1956年的《我》《新寡婦》,1957年的《已婚男人》 , 1958年的《柳樹黑花》、1959年的《王老吳廷丁》、1960年的《虎搶》、1961年的《雷雨》。

這些影片在"用音樂教學、引導人向上、引導人向善"的基礎上,展現了城市的真實生活,起到了鼓舞人心和勸誡的作用,受到内地觀衆的歡迎,有些影片也引發了一波熱情的觀影浪潮。第一部上映的香港電影是袁陽安執導的《罪海花》(1952年),截至1960年底,該片已上映16,347次。20世紀60年代初,上海街頭有一句流行語,"盡一切可能(美計數),三天三夜一夜("結婚第一夜"),連續幾天日夜排隊買票的場景足以看到上海居民長風新片瘋狂。1957年,五部香港優秀電影,如《最佳人》、《一個局》和《家》,被文化部授予1949-1955年優秀電影獎。

陳轶奇告訴我,由于曆史原因,長風新片進入内地的合作模式在1960年代被中斷,直到1978年,15年後才恢複。1982年11月,長城、鳳凰、新聯三家老牌電影公司合并成立銀資本機構,長豐新體制進入新發展階段。

我漫步在銀都學院的校園裡,那裡沒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隻有一座低矮的舊辦公樓和五個大型工作室。當時,這裡是香港著名的夢工廠,日間燈光璀璨,人流穿梭,這裡誕生了一大批電影明星,夏夢、石輝、陳思思、白寅、朱紅、高元、傅琦、江寒、周偉等。時至今日,它仍然是香港重要的電影制作基地。

我在香港遇到了很多著名藝術家,如周偉、李偉、朱紅、白寅等。其中最開心的就是見到兒時偶像夏萌女士。

閱讀|深度 我的電影夢想

夏日夢

那是2015年春節前夕,我和同僚們一起去夏蒙家參觀和迎接這個節日。在路上,我對同僚們說,當我看露天電影時,我看了很多夏天的夢境電影,然後覺得她真的很美,身體像池塘邊的柳枝一樣美麗,外表像月亮宮一樣美麗,眼睛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樣清澈明亮。同僚們笑着說,他們不認為我這麼年輕就擁有偶像。

其實,夏夢是很多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偶像,因為夏夢的美麗不僅在于沉魚的外表美,更在于心靈的品質,美在她對待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嚴謹态度上。夏萌自出道以來一直幹淨利落自以為是,給自己大約三章:不為人剪彩,不請吃,不拍不健康劇的内容。她打得界限清晰,在家裡不挂畫,專心做好妻子和母親的工作,是當時電影界少有的"标準女人"。

夏萌的家非常優雅溫馨。她已經82歲了,雖然青春已經逝去,美麗已經不複存在,但一如既往的優雅,氣質依然存在。她很高興我們去看望她,前一天,她指令她照顧了幾十年的嫂子做茶蛋。夏萌給我和同僚們每人一碗金殼茶蛋,說:"這是我們家鄉上海叫金元寶,吃吧,意思是明年的大頭發,财富滾滾而來!"我聽着她的話說,'祝大陸電影和香港電影一大筆錢!她開朗地笑了。那天,我們吃飯聊天,聊得很開心。

2016年11月初,當我打算抽出時間再次拜訪夏萌女士時,聽到她因病去世的消息令人敬畏。

11月20日,我參加了在香港赤柱舉行的夏夢紀念會。低背音樂,白花,美麗的照片,滾動的圖像,都讓人感覺,歎息紅着臉輕松老,生命短暫。突然,我擡頭看着投影在前屏上的夏萌桃李那一年的巨幅畫像,美豔的,清麗的李卓倫,尤其是那雙黑珍珠般的眼睛閃耀着光芒,像是睜開告訴你一些東西。我忽然想起了夏萌對我說的一句話:"我人生圍繞着電影的夢想,我為自己能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生活就像一個夢,一個夢想就像生活。夏夢是幸福的,因為她圓了自己的夢,夏日夢是驕傲的,因為她一直為電影夢而不懈,腳踏實地奮鬥。

有時候我想,雖然我不是直接從事電影制作工作,但作為電影的崇拜者、情人,作為電影行業的參與者、服務商,我和電影已經形成了一種莫名其妙的關系,我為電影盡了最大的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也一步一步地實作了兒時的電影夢。為此,我有點高興。

寫作于2021年7月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劉冉然,新華城《廣州日報》編輯